孩子愛玩游戲,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碰到這種情況,家長首先應該反思,自己是不是經常在孩子面前玩手機。
我有一個同事,有一次他看著孩子手機中花花綠綠的APP,心里一陣不舒服,于是將孩子手機里的游戲刪除了一個干凈,沒想到這種行為徹底將孩子激怒了!
孩子這一次不僅哭鬧,而且當著父母的面亂砸家中的東西,最后,孩子的一句“你們可以成天玩手機,憑什么管著我,不讓我玩手機”讓他目瞪口呆,無法回答。
現在的確越來越多的家長迷戀手機,成為手機控,在單位玩手機,上下班途中玩手機,回到家還是玩手機。
童話大王鄭淵潔說過這樣的話:“家長自己做出了成就,是給自己的孩子施加壓力的最好方法,孩子會模仿家長走成功的人生之路”。家長的行為對于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是在這種影響之下,有些孩子網絡游戲成癮。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15 年1月份公布的調查數據,截至2014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49億。10~19歲青少年網民的比例為22.8%,規模達 1.48億。
有學者研究指出,我國部分地區中學生網絡游戲成癮率高達15%。相比之下,在美國,青少年的網絡游戲成癮比率就低于中國,因為國外的家庭多喜歡開展戶外形式的家庭活動,如旅游、健身活動等。
因此,中國父母喜歡網絡游戲的行為、對網絡認識的滯后和其自身行為的負面影響潛移默化地影響了自己的孩子,造成了孩子對“網絡娛樂化”認識的根深蒂固。有很大一部分孩子是在父母玩“斗地主”的影響下迷上網游的。那么孩子愛玩游戲,不愛學習,家長除了以身作則外,還有哪些解決方法呢?
很多家長,看見孩子玩游戲就是一頓痛罵,甚至是痛打,這樣不僅沒有讓孩子戒掉網癮,反而讓孩子有了逆反心理,越發借助網絡來發泄情緒。
實際上,如果發現孩子對游戲上癮,家長首先應該了解其原因。研究顯示,孩子游戲上癮,大多是因為現實的世界給它的壓力太大,需要在虛擬的世界里尋找一絲寧靜的天空。這也是疏解壓力的一種辦法。疏解壓力不僅僅孩子需要,大人們也是需要的,只不過大人可能用其他的方法,如運動、旅游或者打牌等。孩子們呢?
游戲可以疏解壓力,好奇和貪玩的孩子們迷上游戲大多是因為如此。如果家長能和孩子談談心,了解孩子是否因為壓力而玩游戲,壓力的來源是什么,這也是幫助孩子舒緩壓力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和孩子探討其他疏解壓力的方式,可能孩子就不會只是借助游戲來釋放壓力了。
與孩子約定玩游戲的時間,并嚴格執行。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商量玩游戲的時間。在規定游戲時間方面,“每周3次,每次1小時”要比“每天半小時”要好。這是因為,如果讓孩子每天玩半個小時,就無法改變他每天都要玩游戲的習慣。另外,家長可以把玩游戲的時間作為完成作業、獲得好成績的獎勵。培養孩子管理時間的能力。有研究表明,經過時間管理的培訓后,孩子的沉迷游戲現象有所改善。時間管理的培訓包括體驗時間、計算時間、學習寫計劃、提高時間的利用效率。具體做法如下。
體驗時間
讓孩子分別感受1分鐘、5分鐘、10分鐘的長度,以及在這些時間內他們可以做的事,增強孩子對時間的知覺。
計算時間
讓孩子在上網的時候計算時間,增強孩子在上網時對時間的感知覺。
學習寫計劃
讓孩子制訂每天時間安排的計劃,尤其是花在電子游戲上的時間,并監督孩子按照計劃執行,培養孩子按計劃使用時間的習慣。
家長應該試著陪孩子一起上網,并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明白一點:虛擬世界確實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但不是只有精彩的游戲而已。比如當孩子做完作業后,可以在網絡上和一些小朋友聊天,也可以在網上聽歌,看視頻。當然還可以查到很多有用的資料,要讓孩子學會利用網絡的豐富資源。在允許孩子第一次使用網絡前,家長應該認真跟孩子介紹一些使用電腦或手機、上網的技巧和方法。例如,告訴孩子在電腦或手機中專門設置一個文件夾擺放孩子的文件、哪些網站有他們需要的資料等。
如果家長真的認為確實有必要,可以在孩子使用的電腦或手機上進行一些設置,或者安裝一些過濾軟件、管理軟件。在設置和安裝前要跟孩子說明,避免當孩子發現以后產生消極、抵抗的心理。
孩子們精力充沛,需要充實的精神生活和娛樂,但是現在很多家庭里大人工作忙,沒有時間帶孩子出去玩,很多孩子就是覺得業余時間,閑在家也沒事干,所以就迷戀起了游戲,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則必須找別的愛好替代。所以家長平時可以留心孩子的興趣,創造機會和條件讓孩子能發展自己的興趣,享受其中的快樂。例如給喜歡畫畫的孩子報一個畫畫興趣班、買一套好的畫具。當孩子有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時,花在游戲上的時間自然就減少了。鼓勵孩子多跟同齡人玩、尋找自己的好朋友。
學生時期正處于喜歡跟朋友玩的階段。家長也可以鼓勵孩子多跟其他朋友一起玩,玩電腦和電子游戲的時間就會減少,同時也能找到傾訴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