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海南未成年人起訴率、涉案率“兩高”,每10萬青少年涉命案數,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07.7%;每年起訴涉罪未成年人數占比,超過同期全國平均比值。這些遭起訴的問題少年大部分從小沾染不良習慣,最終走上犯罪之路。從海南多個部門和機構了解到,近年的未成年犯罪類別中,涉及故意傷害罪、尋釁滋事罪、搶劫罪、搶奪罪、盜竊罪的占76%。另外,還出現電信詐騙、吸毒、運毒、販毒、性侵、校園欺凌等新情況,且呈增長趨勢。未成年人成長的關鍵過程中,法制教育防線為何失守?
像未成年犯罪還出現“涉黑涉惡”“流動作案”“共同犯罪”等新跡象。最初都是好孩子,怎么就成了問題少年?怎么又變成犯罪少年,且態勢居高不下? 在一些農村地區,“重男輕女”“讀書無用論”等思想仍根深蒂固,教育方式不當,包括法制教育在內的家庭教育缺位嚴重,甚至存在縱容犯罪現象。學校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從法制教育機構負責人在多個市縣調查發現,鄉鎮農村學校“課堂沉悶”現象普遍。而進入法制教育專門學校的孩子,有約70%曾在初中階段輟學。
就目前通過對大量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分析,發現了一個規律,就是大多數青少年犯罪,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中途輟學,并游蕩于社會,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輟學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誘因,因此,如果孩子有輟學的念頭,家長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但是,也不能強行的打壓孩子的想法,為什么呢?因為如果你強硬要求的話,就容易激起孩子的叛逆情緒,造成親子之間的嚴重沖突,那就更容易堅定孩子離開家外出打工的心態了——免得每天呆在家里受到父母責備,聽父母的嘮叨。
換句話說,父母想要挽留孩子,想要幫助孩子重新回到學習生活中,最重要的武器,就是保持良好的親子關系。也可以說,沒有了良好的親子關系,父母就徹底失去了對孩子的影響力,父母對孩子做的一切都將徒勞無功,吃力不討好。況且,青少年犯罪多為一些在內陸輟學后外出找工作的未成年人,由于學歷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在找不到合適工作、自身無固定經濟來源的情況下,遂萌生謀財邪念,實施侵財犯罪行為。還有一些未成年人受金錢至上、享樂第一等思想的影響,在面臨無固定經濟來源的現實狀況下,受他人唆使走上了來錢快的毒品犯罪道路。
而且現在的孩子,接觸社會負面信息的渠道太多了,電影電視、網絡媒體、他人教唆等,如果不加以正確教育和引導,他們控制力差、模仿力強,一不小心就會有樣學樣。我曾提審過那起綁架并殺害人質案中的兩名未成年被告人,問他們如何想到綁架、殺人時,他們竟平靜地說“電視、電影上不就是這么做的么?”教育好孩子,我們家長、學校、社會等都責無旁貸,這是一個需要我們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大問題。
就目前的環境下,很多社區、專門教育學校一直被認為是矯正問題孩子的關鍵陣地,但“誰來主導”一直是難題。而且,不少的社區普法存在“形式主義”“各自為政”等問題,尤其是“有想法沒資金”這條,更是困擾相關工作的展開。而由于未成年人專門教育學校發展滯后,那些通過重塑機制矯正的孩子,重回學校接受正常教育的案例幾乎為零。而現在的家長,尤其是上了年紀,或者平時忙于工作的,好不容易抽出時間來陪孩子,但是和孩子說不上兩句話,因為孩子某個不當的行為或說錯了什么話,就開始對孩子又打又罵。對于家長覺得這樣的教育方法對孩子有效,能起到威懾作用,也是讓孩子下次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但家長對孩子經常性的打罵,非常容易造成孩子自尊心的破碎。由于年齡的差距,力量的懸殊對比,孩子在對抗家長的過程感覺到自己的渺小,會產生錯覺認為自己什么也做不好。孩子在小時候和青春期樹立起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父母的打罵會不斷地挫傷他們的自尊心,讓孩子感覺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這樣的孩子會感到強烈的不被認同感,內心深深的自卑,性格也變得越來越內向,遇事容易鉆牛角尖,這樣的性格很可能讓他們陷入不好的境地。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家長很多生活上的壞習慣,時間久了,甚至都意識不到它給家庭帶來的危害。
換句話說,孩子性格未定型前,不管孩子是否開始上學,與家人接觸的最多也最深,因此尤其容易受到家人的影響。家長平時在和成人的交流中可能習慣了說臟話,平時愛酒如命,經常喝到不醉不歸等。但家長應該注意在孩子面前的行為表現,因為家長的不當行為會給孩子建立一個壞榜樣,讓孩子跟著模仿,染上壞習慣。而孩子將來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和孩子從小的性格習慣有關,因此家長如果有不良習慣,最好爭取改掉或防止在孩子面前表現。也應該知道單親家庭,父親或母親一方獨自帶著孩子,平時還要繼續工作補貼家用是非常辛苦的。
與此同時,由于單親家庭的家長空閑時間太少,很可能就會忽略了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陪伴與教育。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上往往有一個誤區,那就是認為孩子到一定年紀就會長大懂事,而不會再繼續以往的叛逆舉動。但孩子的長大是有條件的,孩子需要有人引導,孩子無法自己長大,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父母的關心與愛護。但家長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大寶仍處于青春期,在未成年以前,那么他們也是很需要父母的關愛的。家長過于明顯的偏心會讓他們感到受到了侵犯,像是原本屬于自己的東西被別人搶走了,這會讓孩子變得性格暴躁,拒絕和父母溝通,慢慢地封閉自我,只有在溫暖的家庭氛圍中,孩子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諸如此類。
于2020年3月15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