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課堂:如何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
一、決定智力的因素-思維能力
思維力是人腦對客事物間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思維的發展分為直觀動作思維、具體形象思維和抽象邏輯思維三個階段。0-3歲的孩子,直觀動作思維占主導地位;3-6歲的孩子,具體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與此同時,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抽象邏輯思維;而成人主要的思維方式是抽象邏輯思維。
1、0-3歲孩子的思維活動是直觀動作思維。
在這個階段,思維是依靠感知和動作來完成的。孩子只有在聽、看、玩的過程中,才能進行思維。邊玩邊想,一旦動作停止,思維活動也隨之停止。如,事先他并不知道自己要畫什么東西,只能畫完后才能把畫的東西想象成一種東西告訴你。
2、4歲孩子的思維開始從直觀動作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渡。
過了3歲以后,孩子的思維就可以依靠頭腦中的表象和具體事物的聯想展開,他已經能擺脫具體行動,運用已經知道的、見過的、聽過的知識來思考問題。雖然這時直觀動作思維仍占很大成份(85%),但是具體形象思維也占了很大比例(53.8)。如,大象是動物園里的大象,老師不是所有的老師,而是專指幼兒園的老師等等,他的思維活動必須依托一個具體形象來展開。
3、5-6歲孩子具體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但已經初步出現抽象邏輯思維。
5-6歲時,孩子思維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對事物的理解也發生各種變化,首先,從理解事物個體發展到對事物關系的理解。其次,從依靠具體形象的理解過渡到主要依靠語言來理解。這時,你用語言向他描述事物,一般情況他會理解。第三,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不停留在對事物的簡單表面的評價,現在已經開始對事物比較復雜、深刻的評價。早期他看電視時,可以說出好人、壞人,這時已經能知道好在哪里,壞在哪里,還會用各種理由來說明觀法。再者,孩子的思維已經從事物的外表向內部、從局部到全面進行判斷和推理,并且逐步
決定智力的因素-觀察力
觀察力可以幫助孩子得到周圍世界的有關知識和信息,是認識世界的基礎。經研究證明,人的大腦所獲得的信息,有80%到90%是通過視覺、聽覺輸入到大腦的。因此,訓練孩子的觀察力,要從基本的感知覺能力的培養入手。
首先,要保護好孩子的感知覺器官,讓這些器官得到良好的發育。要注意保護眼睛、鼻子、耳朵、嘴巴、手等器官的健康發育,因為這是發展感知覺的物質基礎。
其次,要利用并創造機會,刺激各項器官的發育。讓孩子多看美麗的圖畫,多聽動人的音樂、多動手、多說話等等,這么多的行為,對孩子的器官發育都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再者,教給孩子豐富的知識,在此基礎上,才有可能綜合各項能力,進一步發展觀察力。積累豐富的自然知識、生活知識、文化知識,能幫助孩子迅速了解被觀察物。
另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最重要的是培養他對觀察的興趣,生活中各種事物紛繁復雜,特別容易引起孩子的觀察興趣,但是要保持長期的興趣卻很難,家長要適當調整措施,保證孩子對事物有一個完整的了解過程,讓他的興趣持續長久。
在這些發展感知覺的能力基礎上,家長可以適時地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如氣候變化、動物遷移、自然常識等等,在觀察時,做到從表及里、從近及遠、從局部到整體的觀察方法,在循序漸進的基礎上,培養他們對生活的好奇心,養成觀察事物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