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專業成長是內外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需要領導的重視、同行的幫助、專家的引領、榜樣的激勵、家人的支持,還在于自己的努力。
一、領導的重視保障
有一所農村初中,教學質量低下,師生流失嚴重,學校每況愈下。新上任的校長敏銳地發現了制約該校發展的瓶頸是教師自身的專業水平偏低。于是,他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花大力氣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鼓勵教師搞教育科研,爭做科研型骨干教師。平時,他自愿放棄休息時間組織教師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給教師充電;不僅如此還鼓勵教師走出去拜師學藝,博采眾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廣泛的學習開闊了教師的眼界,提升了教師的理論素養。同時,學校還不惜重金向外聘請“名特優”教師來校手把手地指導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多管齊下的培養措施使全校教師的教學水平獲得了長足發展,骨干教師人才輩出,不到幾年,市級骨干教師達到了學校專任教師的30%以上。
教師成長,校長有責。領導重視,教師也就重視,領導的重視為教師專業成長提供了物質和制度保障,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了正確的導向。一所學校的領導如果能重視對教師的培養,重視教師的專業成長,那么就會大大加速教師的成長步伐。如果一所學校的領導只看重學生的卷面分數,而不重視教師業務素質的提高,那就無異于殺雞取卵。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分數,只能不擇手段地加班加點,搞應試教育,而不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不致力于教學方法的改進。長此以往,教師自身的素質永遠得不到提高。
二、同行的幫助支撐
幾年前,某校為了提高學生分數,錯誤地鼓勵教師搞內部競爭。教師間在教學上沒有了交流,沒有了溝通,各自為政。平時的教研活動形同虛設,同行上公開課時,聽課教師寥寥無幾,即使去聽課的教師也不是抱著虛心學習和真誠指導的心態,或者說風涼話、或者相互扯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袖手旁觀。由于崇尚單干,搞個體戶,教師發展緩慢,成績反倒沒有提高。尤其是新教師更是深受其害,老教師往往為了維持自己的“霸主地位”,確保“常勝將軍”,不愿意將自己的教學經驗傳授給他們,并采取嚴密的資料和信息封鎖,大大限制了新教師的成長速度,新教師苦不堪言。
為了扭轉這一局面,該校近年來采取了捆綁式師徒結對制度、集體研課備課制度、教科研一條龍等一系列制度,鼓勵教師合作探究,共謀發展。政策一變天地寬,如今一旦有教師上公開課,同學科教師自愿組成“專家組”,幫助“指點江山”,忙得不亦樂乎,大家獻計獻策,眾志成城,真正使“同行相輕”變成了“同行相親”。在同行的幫助下,在老教師的指導下,近年來,該校不少青年教師脫穎而出,成了校級乃至市級的骨干教師,紛紛挑起了學校教育教學的大梁。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在當今社會,互助合作已成為大家的共識。教師要獲得專業成長不能靠單打獨斗,“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小農意識已被大家所不齒,“窩里斗”的你死我活的惡性競爭只能是兩敗俱傷,得不償失。更何況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惟有互助合作才能實現共贏,教師才能共同受益。
三、專家的引領催化
鐘老師是某地一位小有名氣的省級骨干教師,幾年前,他還只是一位很不起眼的普通教師。雖然他的敬業精神很好,所教班級的成績也不錯,但課堂教學絕對沒有藝術性可言。偶然的機會,他在網上結識了幾位學科教學的高手。攀上“高親”后的他如饑似渴地向他們學習請教,甚至不惜利用星期六、星期天和寒暑假親自登門拜訪,請他們指點,量身定制一套成長方案。功夫不負有心人,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專家的引領讓鐘老師舊貌換新顏,很快鐘老師成了該校第一位市級骨干教師。
鐘老師所在的學校原本是一所普通初中,一直以來該校的品牌教師奇缺,令校長大傷腦筋。雖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收效甚微,鐘老師的成功給該校校長以很大的啟示。為了獲得更多的優質教學資源,學校大力投入,鼓勵教師跨學校、跨地區拜師學藝,聆聽專家的指導;通過開設對比課,與專家找差距;通過觀摩課,學習專家高超的教學藝術;通過聽課評課活動,請專家找出教師的不足,在專家的悉心指導下不斷改進教師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藝術。學校還聘請市教研室和教科室的專家,不定期地來學校為教師的課堂教學診斷把脈,通過“解剖麻雀”,給教師指出不足,使教師逐漸修正和改進教學行為,以前瞻的教學理論和科學有效的方法指導教學實踐。專家的引領使教師擺脫了匠氣,給教師指明了方向,使教師重新審視自我。通過長時間的引領,教師的專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涌現出了一大批市級骨干教師。
平時,我們會發現許多教師一直走不出“高原狀態”,教學水平原地踏步,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專家的引領。“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專家的一個報告、一場講座、一堂觀摩課、一次對話,往往會使教師茅塞頓開、豁然開朗、深受啟發。通過專家的引領及“名特優”教師的指點,會使教師少走彎路,縮短了其成長周期,實現教學水平的跨越式發展。
四、榜樣的激勵動力
某校整體教學質量在全市居前列,遺憾的是該校語文學科卻一直成為制約學校發展的“軟肋”,成了校長揮之不去的心病。該校的幾位語文“先輩”大都是民轉公教師,由于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師范教育,自身的素質不高,幾年下來一直沒有教師能“出人頭地”。近年來,雖然學校在該學科上花大力氣引進了數位科班出身的教師,但始終沒有教師能脫穎而出,整個學科的師資力量仍然令人擔憂。
這絕非偶然,我們往往會發現這樣一種普遍現象:在一所學校的某學科中,如果有一位甚至多位教學上的高手,就會水漲船高,漸漸地帶出一批優秀教師,整個學科教師都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或多或少都會有所長進;相反,如果一個學科中沒有一位教學上的“領軍人物”,則所有教師的教學水平一般,猶如一壺“溫燙水”一樣,那么這個學科中很少有教師能有很大突破。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優秀教師的先進教學方法和成功經歷,會激發其他教師向優秀看齊,激勵其他教師學先進、趕先進、超先進,形成“你追我趕,人人爭先”的良好氛圍。優秀教師活生生的典型會使其他教師看在眼里、記在心里、落實在行動上。為了鼓勵教師向先進學習,學校領導要對涌現出來的優秀典型大張旗鼓地進行宣傳和推薦。通過先進教師的現身說法,開啟教師沉睡的潛能,打開教師幽閉的情愫,激活教師塵封的記憶,喚醒教師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覺心。往往每一次這樣的活動,其他教師都會深受啟發和鼓舞,他們群情激昂,躍躍欲試,表示一定要向先進學習,在行動上自然會有所體現,有的教師可能從此改頭換面。
五、家人的支持基礎
王老師畢業于某名牌師范大學,要強好勝,凡事不甘落后。走上工作崗位的她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中,既擔任兩個畢業班的數學教學,又擔任班主任工作,班級工作井然有序,教學成績遙遙領先,成了年輕教師中的佼佼者,校長如數家珍,逢人便夸。可結婚后情況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由于她的愛人在街上開了家小店,平時早出晚歸,而且還有打麻將的嗜好。于是,照顧小孩和家庭的重任全部落在她的身上。她不僅要為丈夫送菜送飯,有時丈夫外出進貨或送貨時她還要偷偷地溜出去幫助照看小店。白天她拖著疲憊的身子備課、上課、批改作業、找學生談心,晚上還要哄孩子睡覺,每天早上還得早早起床給孩子穿衣、喂飯、洗衣服。幾年下來,她不僅不能勝任班主任工作,而且學科教學的質量也嚴重滑坡,昔日的佼佼者逐漸失去了往日的光澤。一顆新星漸漸地隕落,成了“被遺忘的角落”。
說來也巧,后來她因為夫妻關系不和而離婚,并很快組成了新的家庭。這個家庭的所有成員都非常關心她的工作。為了減輕她的壓力,以便有精力搞好教育工作,公公婆婆還主動幫助她洗衣、做飯、帶小孩等。沒有了家庭的羈絆,加上家人的鼓勵和支持,她從此全身心地撲在工作上,教育教學終于走上了正軌,并重新擔任了班主任,班主任工作卓有成效,有目共睹。平時,她還不斷加強理論學習,以先進的教育理論指導教學實踐,教后還認真做好反思,很快她的課獲得了區一等獎,論文接二連三地發表在省市級報刊雜志上,還被命名為“數學學科帶頭人”。
王老師一波三折的教學經歷讓我們看到了家庭成員的支持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基礎。人的精力畢竟有限,教師的工作負擔本來就不輕,如果家庭負擔過大,拖累嚴重,特別是家人的不支持和不理解,那么教師勢必會分心不少,縱然教師有三頭六臂也會顯得力不從心。如果能很好地得到家人的關心、理解、幫助、鼓勵、支持和體諒,那么教師就可以有充足的精力和滿腔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這對教師的專業成長肯定大有裨益。
六、自己的努力關鍵
某校有一位教師專業思想不穩固,自走上工作崗位后一直吊兒郎當,上課馬馬虎虎,成績在同年級中一直是倒數,從教二十多年還未評到中一職稱。“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領導和好心的同事一直婉言規勸他,但他總是不以為然,權當“耳邊風”。去年他突然醒悟了似的,發誓一定要改邪歸正,脫胎換骨。果然,他兌現了自己的承諾,各方面均以較高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教學成績很快升了上來。去年他還申請當了班主任,而且班主任工作開展得很有起色。每個人都是一塊未開墾的處女地,一旦挖掘就讓人嘆為觀止,潛能無可限量。主觀上的勤奮努力讓他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工作激情,長期積貧積弱的他終于摘掉了后進教師的帽子,不久便擠進了先進教師的行列。
在事物的發展中,內因畢竟起著主導作用,內因決定外因。在同樣的條件下,有的教師能茁壯成長,有的教師卻一直停滯不前,決定性的因素還在于自己的努力程度。強扭的瓜不甜,如果一位教師主觀上不求上進,渾渾噩噩,那么縱然家人支持、領導重視、同行幫助、專家引領、榜樣激勵,終將無濟于事。只有教師主觀上努力,變“要我發展”為“我要發展”,那么教師的專業成長才不再是大話空話。
只有有了這樣的意識,有了這樣的進取心,教師才會在具體的行動上有所改進,平時認真鉆研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學生。為了獲得自身的發展,教師就會自覺學習教育理論,增加自身內涵;就會主動向同行學習,向先進學習;就會努力爭取每一次開課、聽課、評課、向專家學習的機會。如果教師都能如此努力,焉有不成功之理!
(中國論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