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琦
林先生最近很頭疼,因為兒子撒謊成性,屢教不改,現在林先生甚至害怕再問兒子什么事,害怕再去證實兒子是不是又說謊。
從幼兒園起就不誠實
林先生的兒子今年念小學三年級,應該算是個聰明的孩子,因為他幾乎不怎么聽課、也不愛做作業,輕輕松松也能考班上前幾名;學校要求每位學生每周背誦一至兩篇國學課文,兒子只要看上兩遍就能倒背如流。林先生說,兒子從幼兒園開始就不誠實。一開始,林先生通過“家校聯系本”加強管理,詳細向老師了解兒子每天的情況。
上小學之后,“家校聯系本”的辦法失效了,用林先生的話來說,小學老師每天對著五六十個學生,哪里有空為一個孩子費這么多心思。監管失去效力,兒子就越發自由自在了。每天回家都說老師沒有布置作業,逼急了就說自己忘記了。
“沒有證據是不可以冤枉小孩的哦”
除了不愛做作業,兒子還特別喜歡看電視,在看電視這件事上,林先生和兒子的關系簡直可以用“貓和老鼠”來形容。平時兒子放學早,到家后就開始看電視,但又總能在父母到家前把現場收拾得整整齊齊,裝出一副在念書的樣子來。林先生察覺到了這一點,質問兒子為什么不先做作業又偷看電視,兒子總是很無辜地否認,問急了兒子就反問:“你說我看電視,那證據呢?沒有證據大人是不可以冤枉小孩的哦!”林先生被反問得啞口無言。從此以后,他開始煞費苦心地搜集兒子的撒謊證據:比如前一天晚上故意將電視音量調在數字8上,如果第二天發現數字音量變了,就說明兒子開過電視;或者回家后用手摸電視后蓋,如果覺得比較熱,說明電視剛才是開著的。只有當林先生拿出確鑿的證據來,兒子才會承認自己放學后的確在看電視。
老師認為孩子已“無可救藥”了
林先生也曾與兒子的老師溝通過,但老師認為兒子已經無可救藥,改不了了。林先生說,現在他感到了深深的恐懼,甚至不敢去面對兒子撒謊這個現實,他覺得自己對孩子的教育非常失敗,但又不知道究竟在哪一個環節上出了問題。他覺得自己沒有對兒子提出很嚴苛的要求,每天兒子只要完成了正常的教學作業,剩下的時間都可以自由玩耍,只有在寒暑假或者節假日時間充裕的情況下,他才會布置一些例如寫作、誦讀古詩詞之類的家庭作業。其實兒子在學習方面挺有天賦,可就是愛撒謊,放學后總是磨磨蹭蹭不先做作業,一會玩玩具、一會看動畫片,催他先完成作業再玩,兒子立刻就會編造出一個理由來,比如今天老師生病了,沒有來上課;或者忘記作業布置了哪幾道題等等,弄得家長一籌莫展。
把段警都請來幫助教育兒子
更讓林先生氣惱的是,這學期兒子開始私自拿父母的錢出去買東西,有一次林先生取了5000元準備托人寄給在老家的父母,錢用報紙包好了放在床墊下面,結果居然被兒子發現了,等到周末時發現少了600元。事后才知道,兒子一天拿了一張百元大鈔出去消費,找剩下的幾十元零錢不敢帶回家就寄存在同學那里;買了玩具玩一陣子就寄存在店老板那里。林先生查清原委后,氣得把居委會主任和段警都請到家里來對兒子進行教育,當時兒子的確很害怕,也承認了錯誤,還寫下保證書,保證再也不犯錯,也不再撒謊。但是,事情剛剛過去三天,林先生發現兒子又在騙他,又開始拿家里的錢出去買東西。
面對這個兒子,林先生現在是一點轍也沒有了,正像他說的那樣:“我總不能天天搜集兒子的撒謊證據,然后再來揭穿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