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小學在全校三到六年級的學生中,進行了一場關于“我和爸爸媽媽聊聊天”的問卷調查,共收到3942份有效問卷,問題包括“你最喜歡/最不喜歡爸爸媽媽說的哪些話?”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今天可以看電視、手機,可以多玩一會”不出意料進入孩子最喜歡聽的話前三甲。專家認為,在和孩子聊天的過程中,家長應傾聽孩子的心聲并尊重觀點,改掉“不”字開頭的“禁止”命令。
家庭是孩子心靈的港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應為孩子成長營造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可在現實生活中,不少家庭缺少民主、平等的氛圍。他們認為,在孩子面前,家長應依靠強制力量建立起凜然不可侵犯的威嚴,儼然一個指揮官,有絕對的權威,使孩子因害怕而聽從你。他們在孩子面前總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長者姿態,總是發布“不準這樣”“不得那樣”等禁止性命令,容不得孩子有任何反駁和拒絕。
其實,這種單純依靠強制力量建立起的威嚴,只能取得孩子暫時的、表面上的順從,久而久之,會使彼此之間產生隔膜,甚至是敵對心理。這樣,出現東坡小學“和爸爸媽媽的聊天時間”調查中“34.53%的孩子聊天時間在10分鐘左右;僅有7%的孩子每天能和父母聊上1小時及以上的時間”的結果就不足為奇了。
父母習慣以“不”字開頭發禁止令,導致親子關系不和諧、子女不愿和父母聊天的現象不容忽視。要和諧親子關系,增進親子了解和溝通,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家長得改掉愛發“不”字禁令的習慣,做好平等親子關系的首席。
現代文明社會,倡導新型的家庭關系,家長和孩子之間應該是平等的。在現代家庭中,作為長輩和第一任老師,家長既要推行民主管理,和孩子平等相處,又要妥善處理好民主與集中的關系,把握好自己的首席位置。
一方面,要處理好與孩子之間的平等關系。家長要勇于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俯下身來和孩子做平等交流相處的朋友。要懂得包容孩子們的缺點和過失,在他們遇到困難時要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他們進步;要學會傾聽,善于傾聽孩子的心聲,尊重孩子的觀點,通過信任和鼓勵架起親子交流溝通的情感橋梁;要尊重孩子的人格,關注孩子的個性、特長和心理發展,給孩子自主發展的時間和空間,不宜老是把考試分數掛在口上,不應老是因為學習在孩子面前指手畫腳,發布禁令,引起孩子的反感,滋生親子關系的隔膜,應多給予積極性鼓勵,激發孩子進步的信心。
另一方面,要切實把握好平等親子關系中的首席地位。家庭教育管理,既要有民主,也應該有集中。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因為年齡較小,閱歷還不夠豐富,大多顯得稚嫩,缺乏必要的認知力、辨別力和自制力等,他們可能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作為見多識廣、生活閱歷和經驗豐富的長輩,家長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能完全聽任孩子的擺布,不能一味地滿足孩子不合理的要求。當孩子提出不切實際、不合理的要求時,家長要耐心給予解釋,有時要斷然拒絕。對待孩子,既不能一味牽手,大包大攬,也不能完全放手,聽之任之,放任不管,更不能搞“一言堂”,武斷專橫。
不僅如此,家長還應言傳身教,做孩子的楷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孩子面前,家長應正人先正己,率先垂范。教育孩子要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并給予孩子積極性的鼓勵和引導,要成為孩子心目中的典范。這樣,他們才會對你的一言一行毫不懷疑的接受和效仿,并愿意與你交流,把你的要求變成他們自己的需要,從而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