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父母極度重男輕女。父母送了弟弟一套新房和一輛新車,都是全款買的,均登記在弟弟一個人名下,后來弟弟結婚,張梅父母又送給弟弟100萬生活啟動金。
張梅什么都沒有,張梅老公給了20萬禮金,本來父母說要給回5萬塊嫁妝,張梅幾乎想都沒想就拒絕了。張梅很了解自己父母,如果張梅收下他們給的5萬塊嫁妝,以后他們以這個為由要求張梅無條件幫扶弟弟甚至讓老公也去幫扶弟弟的時候張梅又該怎么去拒絕呢?
張梅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老公了,老公表示很理解,支持張梅的決定。張梅之所以會這樣也是因為之前張梅大學一年級的時候學費是父母給的,但是父母要求張梅在弟弟上大學以后每天都要去弟弟學校給他洗衣服。
然后張梅拼命打工還了父母的錢,才免了每天做兩個小時公交車去城市的另一頭給弟弟洗衣服的命運。
現在房子的首付是張梅和老公向公公婆婆借的,有借條白紙黑字寫清楚的,公公婆婆知道張梅家的情況,本來想以贈予的名義給錢,但是老公和張梅都覺得老人不容易,堅持要寫借條,公婆只要求歸還本金不要利息,張梅很感激。
所以首付款是夫妻共同債務,房子寫的是張梅們兩個人的名字,婚后也是一起還貸款。
張梅婚后第四年,張梅父母要求張梅履行贍養義務,同時張梅通過親戚知道了張梅父母打算立遺囑把財產都留給弟弟,張梅跟父母求證,他們承認了。(現在已經立遺囑了,張梅父母過世后家里財產全給弟弟。)
張梅知道這個事后,首先要求父母跟她去司法鑒定所做一個司法親子鑒定,她要確認一下自己跟父母是否是親生父母子關系,父母聽到張梅這個要求后,直罵張梅喪天良,白眼狼。最后沒辦法,只得跟張梅去做了司法親子鑒定,鑒定報告出來,顯示張梅與父母是親生父母子關系。
同月,張梅開始履行贍養義務,按照法律規定打錢給他們,張梅是一年打一次錢,一次把一年的錢都給父母。
這種贍養持續了三年多,后來張梅父母得知張梅和她老公收入增多了之后,張梅父母十分不滿,覺得張梅給錢給少了,揚言要告張梅。
張梅咨詢了律師,得知自己并沒有觸犯任何法律條款,然后就沒搭理父母。
然后張梅父母真的去告,結果去做法律咨詢的時候被勸退了,工作人員說:你們女兒已經盡了法律所要求的義務,你們也沒理由告啊,倒是你們女兒可以告兒子不履行贍養義務,退一步講,就算是你們官司打贏了,法院判決下來給你們的贍養費和你們女兒現在給的也差不了多少,打官司耗錢又耗力,你們二老何苦呢!
張梅父母后來就再也沒出過幺蛾子了,同時也主動拒絕了張梅打錢,大概是怕張梅去告弟弟吧。
張梅對父母的看法是做好自己該做的,其他的不想管。弟弟一直指責張梅對父母很冷淡,張梅顯得很木訥很疏離,所以親戚們對張梅的看法也比較偏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