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南海高格五金制品廠排放重金屬超標廢水刑事犯罪案件
■案情簡介
2016年7月18日,執法人員對位于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西樵西江路西側的開發區佛山市南海高格五金制品廠進行檢查。發現該廠南門圍墻處一洞口有廢水流到廠外的雨水渠。執法人員進行水樣采集,經佛山市南海區環境保護監測站監測,廢水中重金屬超標3倍以上。針對該廠存在的問題,南海區環保局依法立案調查,并于8月23日將該案移送給南海公安分局。
■調查處理情況
經查,該廠主要從事摩托車配件浸漆加工,有金屬表面處理清洗生產線1條,浸漆及烘干線1條。主要生產工藝為:摩托車配件—表面處理—浸漆—烘干。
現場檢查時發現,該廠金屬表面處理清洗生產線的每個池子有一個溢流口,溢流的廢水通過膠管引入廢水收集池,執法人員在該廢水收集池采取水樣一份。該廠金屬表面處理清洗生產線南門地面有積水,并從圍墻處一洞口流到廠外的雨水渠,執法人員在該處圍墻排水洞口處采取水樣一份,在廠外的雨水渠采水樣一份;該廠金屬表面處理清洗生產線北面一酸桶有部分液體溢流到地面,執法人員在該處采取水樣一份。
該廠圍墻排水洞口處水樣中,總鋅濃度為57.6毫克/升,超出廣東省地方標準《電鍍水污染物排放標準》(DB44/1597-2015)表2規定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濃度(珠三角)(總鋅:1.0毫克/升)的56.6倍。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38條【污染環境罪】:“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嚴重污染環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后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二項:“實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規定的行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嚴重污染環境’:……(三)非法排放含重金屬、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嚴重危害環境、損害人體健康的污染物超過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法律授權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三倍以上的。”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 廣東省人民檢察院 廣東省環境保護廳 廣東省公安廳關于查處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粵環〔2014〕129號)第二十一條:“《解釋》第一條第三項和第十條第三項規定的'重金屬’不僅指鉛、汞、隔、鉻,還應包括《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中列明的鎳、銅、鋅、銀、釩、錳、鈷、鉈、銻以及類金屬砷。”
來源:環境保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