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其實在中國自古以來,都有女方結婚后住到婆家的習慣,老人們往往都認為嫁過來的媳婦就是男方家的人了,凡事盡量依附自己的婆家,跟公婆住也是理所當然了。
雖說有這樣的老習俗,但是考慮現在的社會大環境,每個人可說都在為了生計而奔波,男女更是講究平等,沒有誰依附誰一說,大家都是獨立的個體,加上八十年代的計劃生育政策,一家只生一個好,所以每個家庭都不管男女都只有一個孩子,那么結婚后兩家的老人則都需要贍養。而婚后怎樣居住其實都是在互相理解的基礎上有商有量的解決問題。
可能很多女性友人不理解,婚后如果住在婆婆家該怎樣相處,今天我就來現身說法,沒錯,我就是那個從結婚到生孩子在婆婆家住了四年的小媳婦,平時也很懶,更不愛摻和鄉里鄉親的瑣碎小事。
先來說說我結婚后的居住環境,老公家的房子是二層的獨棟,帶一個小院,而位置在我看來就是比較偏僻的城鄉結合部。不過離我上班的單位到是很近,開車10分鐘,步行30幾分鐘,當時結婚時年齡還小,對于買房子真沒有這么具體的概念,反而覺得兩家人住在一起的話,我們住樓上,公婆住樓下,互不干擾,因為我們都不會做飯,回家還可以吃現成的,想想都覺得開心,于是將二樓重新粉刷裝修布置后,就結婚了。
婚后我真的是很懶,畢竟在自己家都不怎么干家務活的我,也不會做飯,又不想洗碗怎么辦呢,那就讓老公來洗完咯,雖然懶是懶了點,但我也有個優點,就是聽話,我雖然眼里看不見活,不知道主動干活,但是讓我干啥我干啥,并且從來不惹事不挑事,不主動家長里短的叨嘮,平時就裝個小白兔,公婆拿我就像個小孩,大家相安無事。
而且我老公有一個親姐姐,雖然不在一起生活,但平時關系處的很好,我們屬于脾氣很合得來,當然在接觸上一定要注意把握分寸,遵循一個基本原則,就是不惹事不挑事,互敬互愛,互相尊重,有來有往,就可以了。
現在生了寶寶,已經快一歲半了,我上班時,婆婆就在家幫忙帶孩子,其樂融融,可能有些人表示,這……也太假了一些,難倒就沒有矛盾嗎?其實小矛盾也是有的,比如對于孩子的教育方式,平時雞毛蒜皮的小事也難免,畢竟在自己的家里還會跟父母鬧矛盾。但是我可以做到的一點是,凡是讓我感到心里不舒服的事情,我都會第一時間跟老公溝通,而不是直接去跟公婆頂撞,讓老公在中間做協調,事情就變得游刃有余啦。
其實我選擇這樣的生活方式,起初我的父母是一百個不同意的,他們的老思想認為這樣住在一起女兒會吃虧,但是我從小屬于那種固執己見類型的性格,所以最后還是依了我。逢年過節呢,我們會把我的爸媽接到公婆家,一起過節,然后再將我爸媽送回我娘家。
重要提示:其實每個人選擇不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管是分開住還是一起住,都要遵循一點就是住的開心才可以,還要看看公婆是什么性格的人,如果實在不通情達理,凡事都小心計較,那么還是建議不要住在一起,為了家庭和睦,只要做到互相孝順,互敬互重就可以了。
今日話題:我的故事講完了,大家也都來說說自己關于公婆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