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孩子是一張白紙,而孩子最終會成為什么樣子,多由家長的養育所決定,孩子的性格自然也受家長教育的影響。
有人說,教育是用一個靈魂去觸動另一個靈魂,不少人尤其是家長認為教育是單方向的,所謂教育就是孩子要聽家長的,而自己是主導者和控制者,這些家長不懂得及時調整教育方法和方式,不知道教育不能只是孩子單方面的,家長也要成長,教育是雙向的才是正確的。
孩子形成“受虐性格”,是童年陰影埋下的伏筆,家長的責任最大。
我一親戚家孩子,用親戚自己的話說,孩子很擰,他家孩子從小跟爺爺奶奶在一起,因為親戚兩口子要出門打工,等孩子大些了,親戚留在家關心孩子的學習,可孩子被爺爺奶奶寵慣了,所以,在親戚眼里孩子太作,太不聽話,不聽話的怎么辦?
親戚采取高壓政策,孩子一有想作想玩的念頭就瘋狂打壓,她認為讓孩子盡早死了心可以快速幫孩子收心,這樣孩子更聽話。
現在孩子上初中,到了青春期,孩子也沒有表現出很叛逆,但他學會了自虐,比如他想要雙新鞋,親戚覺得他還有鞋子穿,不用買,然后說孩子不懂得感恩,不知道賺錢的辛苦,只知道花錢。一聽到親戚嘮叨,孩子也不吵,直接把自己關在臥室里,不吃飯,即使親戚把飯拿屋里去,他也不吃,最長的一次是連續三天不吃不喝。
親戚嘴里的孩子擰,其實就是孩子想用自己的自虐來獲得家長的關心,或者以此來讓家長滿足自己的要求。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性格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日積月累的一個過程,孩子的性格會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父母教育的影響,以及自身的成長經歷的影響等等,雖然看似孩子的性格有很多因素造成,但我認為,我們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影響對孩子性格的形成占在首位。
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孩子為什么會形成自虐性格。
一、父母的打擊
相較而言,父母更喜歡聽話的孩子,如果孩子不聽話就被認為不乖,這樣要消耗很多精力,所以比較有效的方式就是打擊孩子,比如,我為你操碎了心,你竟不知道感恩,還有我都是為了你好,你竟然不聽話等等。
語言的暴力或許還有身體上受到的傷害,都會造成孩子討好的性格,更有甚至用自我傷害的自虐方式。
二,自己的壓抑
家長的打壓,孩子不知道怎么辦,要怎么去處理,孩子小時候只知道哭,等懂些事情后,就會乞討,等再大些知道父母會可憐自己,而自己虐待自己給自己營造可憐的感覺或處境,自然父母會關系,孩子自己的壓抑找到了出口,那就是傷害自己。
重要提示:家長更要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要告訴孩子先要學會愛自己,才能更好的愛別人。
今日話題:你怎么看待孩子通過自虐來獲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