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情緒,有正面的也會有負面的。正面的情緒往往容易讓他人接受,而負面的情緒卻總是招來遠離、批評和壓制。特別是孩子,他們還小,自控力比較差,所以當他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或者困難時,他就會發脾氣,這常常會讓父母感到頭疼。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發脾氣,會馬上制止或者批評孩子,或者對孩子提出的要求一一回應,其實這都不是很正確的做法。父母要學會如何處理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學會控制和表達情緒,做理智的父母。
一、憤怒代表孩子懂得表達自己的需求
當孩子在吃飯前提出要先看動畫片,這時候父母如果拒絕孩子,他可能就會發脾氣,其實這都是正常的現象,一個孩子想看動畫片,很正常,他遭到拒絕,發脾氣也很正常。父母應該明白,正是孩子懂得表達自己的需求,他才會說出自己的想法,才導致后來鬧情緒。
如果一個孩子他總是很懂事地知道,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如果他總是主動說:“要先吃飯,再看動畫片?!彪y道你們不會覺得害怕嗎?一個孩子他明明有這種渴望,卻不敢表達出來,那是不是說明他自己把這種渴望給刪除了?這并不是一件好事。當孩子勇敢說出“不”的時候,他其實是在證明自己的存在,表達自己的愿望。
二、尊重和接受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沒有得到自己的需求時,他可能就會鬧情緒,這時候家長要尊重和接受孩子的情緒。如果當孩子鬧情緒時,父母一味地抑制孩子,不讓孩子把情緒適當地發泄出來,那么孩子可能會采取生悶氣的方式,抑制自己的情緒,從而切斷了與父母之間的溝通。
這其實是非??膳碌暮蠊?,一直抑制自己的情緒,終究會有一天內心裝不下這種負面情緒,那就會爆發出來,這種爆發往往會夾帶著暴力。
所以父母要讓孩子適當地把情緒表達出來,讓他知道,父母是能理解他的心情的,父母也不會因為他發脾氣而不再喜歡他。
三、接受情緒不等于滿足需求
當然,父母接受孩子的情緒不代表一定要滿足他的需求,接受他的情緒不代表認同他的行為。當孩子提出違背原則的要求時,父母可以拒絕他,拒絕經常會引發孩子的情緒,這種情緒是情有可原的,父母要接受孩子并幫助他建立原則。雖然父母接受孩子鬧脾氣,但也不代表認可他這種鬧脾氣的行為,父母事后必須要告訴孩子,要懂得化解自己的負面情緒。
四、幫助孩子調整情緒
除了接受孩子的情緒,父母更加幫助孩子調整情緒,那父母要怎樣幫助孩子呢?
1、理解孩子的情緒
首先,父母要理解孩子的情緒,當孩子發脾氣時,母親可以抱抱孩子,告訴他媽媽知道他不開心,讓他慢慢平靜下來,千萬不要呵斥他,或者留下他自己一個人發脾氣,他會感到很害怕,學不會如何調整。
2、引導孩子調整認知,尋找解決方案
引導孩子認知,讓他了解自己有負面情緒的原因,有時候孩子也不清楚自己到底為什么發脾氣,不知道具體的原因,不
知道怎么調整,這就需要父母的幫助,幫助他分析整個事情的細節以及孩子的情緒,然后對癥下藥,尋找解決方案。
3、協助孩子表達情緒
如果孩子感到不開心時,是可以發泄一下自己的情緒的,父母可以讓孩子哭出來,可以捶打一下抱枕,可以把不快樂的事情說出來,不要一直憋著。
重要提示:父母不要把孩子的負面情緒當作惡魔一樣,避之不及或者拼命壓抑,要充分理解孩子,陪伴孩子調整情緒,讓孩子學會表達和控制情緒。
今日話題:當孩子發脾氣時,你們一般如何解決?歡迎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