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與孩子玩耍是最常見也是最主要的親子關系溝通與建立的過程,小孩子也能夠和父母在玩耍的過程中感知到快樂愉悅的情緒,有利于塑造孩子健康的性格。但我們會發現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們在親子游戲中的主導感會越來越弱。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可以輕松逗孩子玩,讓孩子咯咯大笑,孩子能夠輕松從中獲得滿足感。但當寶寶到了兩歲以后,很多家長都會頭疼不知道要怎么來陪孩子玩,在兩到三周歲這個階段的孩子,很多父母與之相處起來的都有點“棘手”,不知道要從何玩起。
很多家長在和自己兩歲多的孩子玩耍的時候,往往都會折服于小孩子無窮無盡的精力之上,有時候甚至還無法準確理解自己的孩子。而對于2~3歲的孩子來說,這時候正是他們語言能力、行為控制力和大腦思維活躍發展的極端。
這時候小孩的好奇心、探索心以及搗亂能力都達到了峰值,因此家長們在和孩子玩耍的時候,除了滿足孩子日常的活動需求以外。更重要的是在于消耗孩子過多的精力晚上好睡覺,滿足孩子的心理發展同時還要對孩子進行正向的教育引導。
那么,家長們平時又有什么活動項目適合和自己的小孩一起玩的呢?在這里小編就可以推薦就給家長們幾種適合孩子的玩耍項目:
·繪本共讀:以圖片為主的繪本閱讀可以安排在孩子睡前進行,可以安撫孩子的情緒,建立睡前儀式感;
·戶外活動:白天的時候就可以多做做戶外運動,去公園、游樂場玩一玩能消耗孩子的精力、鍛煉身體;
·積木游戲:很好的親子互動玩具和游戲,在家就能輕松做到,親子一起玩會更有參與感,提升孩子的創造力;
·趣味的桌面游戲:諸如一些色彩游戲、分類游戲、配對游戲等等,能夠啟發孩子的思維,同時對孩子的認知力進行啟蒙。
家長們在和孩子玩的過程中,形式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在于陪伴的質量高低,而家長們平時在陪孩子一起玩的時候,有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呢?
1、父母有沒有認真陪自己,小孩子是能夠感受到的,我們可以多和孩子玩一些需要協作完成的玩具亦或者是互動性高的游戲,這樣會讓孩子更有陪伴的感覺,心理上滿足感會更強一些。
2、小孩子是很容易就受到父母言語激勵的,因此家長可以多和孩子進行言語上的溝通和鼓勵,多給孩子一些正面上的情緒回饋,能夠鍛煉到孩子性格能力上的很多發展。
3、小孩子也并不是時時刻刻都要陪著的,當孩子能夠自己玩的時候,家長們不要輕易地去打擾孩子,這是培養孩子做事情專注度和集中力的好時機。
4、當孩子需要我們的幫助,需要我們的參與時候,家長們就要及時地去回應孩子的求助和邀請,而不要去忽視孩子的需求和請求。
5、親子之間的游戲之中要懂得適當地引導孩子去思考,讓孩子懂得調動自己的大腦思維、用自己的能力去解決問題,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6、孩子在游戲的過程中犯錯了要及時糾正,并且給予相應的嚴厲的態度,讓孩子建立起足夠的規則感認知,長期的教育培養之下,孩子就能夠建立起足夠的是非判斷力。
重要提示:兩三歲的小孩正是行為能力、思維能力以及語言能力活躍發展的階段,身體有大量的精力有待消耗,又有太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需要滿足,家長們平時可以多和孩子做繪本共讀、多到戶外活動,平時玩一些積木和桌面游戲等,多陪伴,多回應,更要給予正確的教育和引導。
今日話題:你們家小孩平時最喜歡玩的游戲是什么?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