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聊第118期
讀懂身體,收獲健康
今天是大年初四,也是世界癌癥日。小布特邀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專家和大家聊聊防癌抗癌中的可控因素——肥胖。
胖與癌癥的連接,在于脂肪。那么,過多脂肪是怎么導致癌癥的?詳見下文↓也提醒大家,春節除了必要的吃吃喝喝之外,別忘了運動噢~
鄭 瑩
主任醫師,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預防部主任,上海市抗癌協會癌癥預防與篩查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癌細胞為什么喜歡脂肪?
超重和肥胖會導致14種不同的癌癥
包括食管腺癌/絕經后乳腺癌、
胃癌/肝癌/膽囊癌/胰腺癌、
結直腸癌/前列腺癌/子宮內膜癌等。
肥胖和癌癥的聯系在于脂肪,
脂肪不僅會讓人肥胖/超重,
還是重要的代謝和內分泌器官。
脂肪組織里有大量免疫細胞,
人在體重增加的過程中,
免疫細胞會釋放促炎的細胞因子,
造成局部和全身的慢性炎癥。
在不少人眼中,
有炎癥不可怕,生癌才可怕。
但如果身體長期被慢性炎癥刺激,
是會導致癌癥的。
正常細胞有一定的細胞周期:
在自己的任期內恪盡職守,
完成任務后即正常凋亡,
完成自己平凡而光榮的一生。
但是在炎癥環境中,
受到促炎的細胞因子刺激,
細胞被告知:目前非“和平年代”,
而是具有炎癥的“戰爭狀態”,
需要增加人手(增殖),積極應戰。
促炎的細胞因子還會鞭策現存細胞,
激活其抗凋亡機制,延長細胞壽命,
簡而言之:就是讓細胞“加班”。
在應對偶發炎癥的過程中,
這一機制會讓身體迅速康復。
但如果長期“加班”,
正常細胞就會逐漸失去控制。
逐漸成為無限增殖的癌細胞,
造成嚴重后果。
肥胖脂肪組織擴張時,
會啟動缺氧誘導因子HIF1,
HIF1則會激活VEGF。
(VEGF是血管內皮生成因子
專門促進血管生成)
腫瘤細胞在攻城略地過程中,
因為“要致富,先修路”,
腫瘤想擴張,就先要造“血管”,
從人體組織獲取足夠養分,
才能保證穩固地盤、繼續擴張。
肥胖讓機體對胰島素敏感度降低,
也就是說同樣劑量的胰島素,
對肥胖的人,作用效果會變差。
但身體要維持血糖穩定,
怎么辦?
只能拼命生成更多胰島素。
而胰島素的作用不僅是降血糖,
它也會促進細胞增殖,
抑制細胞凋亡,
這是讓細胞瘋狂的節奏,
也是讓細胞癌變的節奏。
肥胖還會導致芳香化酶活性增高,
芳香化酶負責把雄激素轉化成雌激素,
如果芳香化酶活性增加,
會導致更多的雌激素生成,
(所以胖胖的男生會讓人覺得“慈祥”)
過量雌激素是導致乳腺癌的元兇。
人體過多脂肪是怎么來的?
人體中大部分脂肪細胞,
都是“白色脂肪細胞”。
白色脂肪細胞主要存儲的是:
甘油三酯。
所以判斷你是否肥胖,
就是看你的甘油三酯多不多。
無論脂肪/蛋白質還是糖,
只要攝入過多,
就會被合成甘油三酯,
并在脂肪組織中大量儲存。
也就是說:即使不攝入脂肪,
如果高糖膳食,
超出每日所需的代謝量,
(吃下去的比消耗掉的多)
照樣可以使人甘油三酯升高,
也就是發~胖~
判斷一個人是否太“胖”,
方法有多種,
最簡單的是體質指數(BMI)。
正常的BMI在18.5-23.9之間,
超過24則認為是“超重”,
BMI高于28則達到了“肥胖”,
將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但BMI的依據只有體重和身高,
有部分人群擁有強健的肌肉,
體重雖重但并非脂肪含量過高;
還有部分人,肌肉含量缺乏,
而脂肪含量較多,
盡管BMI并沒有很高,
卻已經是一種不健康的狀態了,
因此只靠BMI,結果未必準確。
業界傾向于將BMI結合腰圍來看:
體重指數如果在正常范圍,
男性和女性的腰圍
分別小于85和80cm,
才是最健康身形。
反之,即使BMI在正常范圍內,
而腰圍超過了這一閾值,
各類慢性病的風險會上升。
怎樣減肥?不要脂肪行不行?
因為會導致肥胖/心腦血管疾病,
再加上和癌癥關系密切,
脂肪表示很受傷。
那么,不要脂肪行不行?
也不行。
脂肪和作業一樣,
適當的作業能夠溫故知新,
過量的作業會適得其反。
適量的脂肪是人體必需品,
過量就是健康隱患。
由于脂肪是不良的熱導體,
皮下脂肪就是隔熱層,
像一床被子一樣溫暖全身。
同樣重量的脂肪,
比蛋白質/糖產生的熱量要多很多。
正是有了脂肪,
人才能抵抗較長期的饑餓。
脂肪墊可以緩沖外力沖擊,
在遭受突然襲擊的時候,
保護內臟、減少內部器官的摩擦 。
而脂肪的兄弟:
類脂(膽固醇/磷脂等),
是合成激素/細胞膜的原材料。
沒有脂類,
細胞將無法成形,
更無法發揮功能。
因此脂類是生命的必須品。
所以市面上曾經流行的零碳水、
甚至生酮飲食的方法,
有其不科學甚至有害的一面,
危及生命的情況。
因此千萬不能為了減肥
而有意無意損害了自己的健康。
門診常見問題和誤區Q&A
生癌之后,改吃全素是否更好?
不建議。肉吃得太多不好,但是也不建議完全不吃。肉類可以提供豐富的蛋白質,是人體必須的營養素。
盡管有些人說大豆等植物也可以提供豐富的蛋白質,但是肉類的蛋白含有人體必需氨基酸以及部分維生素、微量元素等,是不可替代的。因此,仍然建議居民采用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的結構開展均衡的飲食。
人是不是越瘦越健康?
我們講究一個健康的體重,而不是說體重一味的越低越好。
健康的體重BMI在18.5-23.9之間,BMI低于18.5,也就是體重過低,是一種營養不良的表現,會導致免疫功能低下,反而更加容易發生癌癥,對于癌癥患者來說體重過低也是預后不良的一個因素。
保健品的全名是保健食品,本質是一種食品而不是藥品,不要指望保健品讓你的健康大有改觀。
我們建議盡量從食物中獲取所有的營養成分。如遇到特殊情況比如缺鐵性貧血、女性絕經后骨質疏松等情況,再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使用一些鐵或者鈣的補充劑。
可樂等飲料能喝么?
能。但一瓶500ml的可樂,里面有53g的糖,折算成方糖相當于13塊。
讓你一口氣吃13塊方糖你吃得下去嗎?但是溶在可樂里你咕咚咕咚下去沒感覺。含糖飲料就是這樣讓人不知不覺當中增加了過多的糖分。
世衛組織建議人的每日游離糖攝入量不要超過25g,一瓶可樂就超標2倍了。所以,盡量少喝,千萬不要養成經常喝含糖飲料的習慣。
哪一類的運動最好?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好、擅長和適合的運動。我們主張無論什么方式,只要動起來,就是好的。無論是跑步、騎行還是游泳,都是很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