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二世紀,我國開通“絲綢之路”,中原的漢王朝開始與西域乃至中亞西亞諸國密切交往起來。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張騫的副使曾訪問安息(今伊朗),這是漢王朝與安息兩國正式交往的開始。
后來,漢武帝又遣使專程訪問安息國,安息派一位大將率領(lǐng)二萬騎兵,驅(qū)馳千里,趕到東部的國界隆重迎接漢使。當(dāng)漢使返國時,安息使者隨同而來,第一次訪問了中原的漢王朝,安息使者帶來了鴕鳥蛋、幻術(shù)師作為獻禮。
漢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安息王弗羅格斯二世遣使訪問洛陽,并向東漢朝廷贈以獅子、符拔(獨角獸)。漢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班超出使西域,他派副使甘英前往安息訪問,足跡西至波斯灣東岸。這些,都是漢朝與安息兩國初期交往的大事件。
魏文帝黃初五年(公元224年),薩珊王朝取代了安息王朝,建立起了波斯帝國。此后,波斯帝國與中原的王朝保持了友好交往。據(jù)《魏書》記載,波斯王曾十一次派使臣來訪問北魏、西魏,并帶來了各種禮品,有珍物、馴象等。而中原的王朝也每次都隆重接待來自波斯的使者。
唐朝時期,中原與波斯的交往更加頻繁,不僅有商業(yè)的往來,還有技術(shù)上的交流。波斯商人以長安、廣州為兩大中心活躍于唐朝各地。近年來先后在我國新疆、青海、陜西、山西、河南、廣東等地發(fā)現(xiàn)了大批波斯薩珊王朝的銀幣,表明波斯商人經(jīng)營規(guī)模之大與活動區(qū)域之廣。
唐朝初年,阿拉伯半島上的大食逐漸強大起來,并于634年開始入侵波斯。651年,薩珊王朝最后一個國王伊嗣俟敗亡,波斯被阿拉伯帝國侵占。伊嗣俟之子卑路斯組織力量反抗,企圖復(fù)國,并向唐朝求援。
唐高宗時,曾派西域特使王名遠給予卑路斯支持,并成立波斯都督府。后來終因卑路斯力量薄弱,被大食所擊敗。
672年,卑路斯及其子泥涅斯來到唐朝,客居長安。唐朝廷妥善地安置了他們。677年,卑路斯在長安去世。679年,泥涅斯準備返回波斯,唐朝派遣吏部侍郎裴行儉帶兵護送。
裴行儉一行突破突厥的阻攔,保護泥涅斯安全地到達唐朝西北邊境重鎮(zhèn)碎葉。那時,由于大食的勢力已侵入吐火羅(今阿富汗地區(qū)),泥涅斯被阻于此,未能返國。708年,泥涅斯重返長安,唐朝再次周到地接待了他。不久,泥涅斯在長安病逝。
在前后近半個世紀的長時間里,對于被外來侵入者逼入困境的波斯王父子,唐朝廷始終給予了關(guān)懷和支持,以禮相待。
唐朝與波斯的交往,不僅有貴族,還有很多平民,最著名的是人稱“李波斯”的李珣兄妹三人。
李珣,字德潤,唐末詩人,他是早期客居長安的波斯香藥商人李蘇沙的后代,在黃巢起義軍攻占長安時,他的父祖輩遷至四川落戶。李珣幼年讀書刻苦,擅長作詩填詞,今存54首詩詞。他有一首詞《南鄉(xiāng)子》:
云帶雨,浪迎風(fēng),釣翁回棹碧灣中。
春酒香熟鱸魚美,誰同醉?
纜卻扁舟篷底睡。
此詞寫的意境優(yōu)美,表明李珣精熟漢詞格律,已經(jīng)具有較高的漢文化素養(yǎng)。李珣家庭世代販賣香藥,所以他又有豐富的藥物知識,曾編《海藥本草》一書,記載多是波斯藥材,并為后世李時珍著《本草綱目》所引用。
他的妹妹李舜弦也是一位女詩人,同時又是一位出色的女畫家,在五代十國時前蜀第二主王衍在位時被選入宮中,立為昭儀。
李珣的弟弟李玹,號李四郎,是著名的煉丹術(shù)士兼草藥學(xué)家。他喜游歷,好攝生,尤以煉制丹藥為趣,傾盡家之財產(chǎn)以香藥為業(yè),曾為王衍的太子率官。
唐王朝時期的波斯王子客居長安,李波斯兄妹三人的故事,生動地說明了中原漢文化與西域波斯文化的融匯交流。
在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明教波斯總教派人來接小昭回去就任總教主的那一段描寫,也是生動地表明了中原與波斯的淵源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