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足底循環療法六步曲
第一步:氣道口
知識點:看病癥,分陰陽,精準定位,有效打開。
強調注意的問題:
1、確定病癥,分清陰陽。
2、找到堵點,做好標記。
3、精準定位,開氣道口。
4、反復驗證,注重有效。
第二步:增陽穴
1、明確作用:
調理督脈的上所有的病癥 。有診斷、調理陽經病癥的作用。通過經絡調動夾脊的能量。
2、準確定位:支氣道垂直向下到足底赤白肉際二分之一處。
第三步:循環通道氣道口
1、準確定位:增陽穴與外踝后切線垂直到循環通道之間的距離即為循環通道的氣道口。
2、掌握原則:同側、同路、同比例。
3、明確作用:循環通道是所有病癥最容易堵塞的通道,也是病癥治療的實施點。
第四步:遠端
1、明確作用:代表四肢,相當于一個人的胳膊和腿濃縮在一個位置、一條線上。
2、準確定位:遠端有內外側之分。
遠端外側——外踝后切線垂直到循環通道寬度的二分之一即為肩關節、髖關節的外側; 外踝尖垂直到循環通道寬度的二分之一即為肘關節、膝關節的外側;外踝前切線垂直到循環通道寬度的二分之一即為腕關節、踝關節的外側。
遠端內側——內踝后切線垂直到循環通道寬度的二分之一即為肩關節內側、腹股溝;
內踝尖垂直到循環通道寬度的二分之一即為肘關節、膝關節的內側; 內踝前切線垂直到循環通道寬度的二分之一即為腕關節、踝關節的內側。小臂與小腿定位——肘關節、膝關節的外側點與腕關節、踝關節的外側點之間的距離即為小臂、 小腿的外側;
肘關節、膝關節的內側點與腕關節、踝關節的內側點之間的距離即為小臂、 小腿的內側。 大臂與大腿定位——肩、髖關節外側與肘、膝關節外側點之間的距離為大臂、大腿的外側(即上臂、大腿) ;肩關節、腹股溝內側與肘、膝關節內側點之間的距離為大臂、大腿的內側(即上臂、大腿)。
3、特別提示:定位的時候足部與小腿成90度。
第五步:病癥
1、病癥都是陽性反應點,在外循環通道上施針。
2、內循環通道主要是解決補虛增效的問題。就是解決落臟的問題。
第六步:引氣
1、準確定位:足三趾指甲橫紋線下緣中點。
2、明確作用:引濁氣下行,增效 。
二、五官(知識點)
1、明確病癥定位:
咽喉——位于解溪穴處。
嘴巴——位于解溪穴下一指處。
鼻子——位于足背最高點。
眼睛——位于第四、五趾骨中間下寸的位置。
耳朵——位于眼睛與嘴巴之間距離的位置。
2、清楚病癥堵點。五官陽性反應(堵點)在足背,都在足底循環通道上。五官病癥平移到足底循環通道上赤白肉際二分之一處。
三、實操練習
1、增陽穴(督針)。
(1)進針感覺有點疼。采取慢進針的方法。
(2)留針5分鐘,脊椎發熱發潮明顯,拔針后持續時間長。
2、循環通道氣道口。
主要是練習外氣道口的打開,6重點放在氣道口與堵點的驗證上。
3、遠端。主要是內側遠端。主要方便自己操作。采取飛針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