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的來說,止息妄念有個前提,那就是必須首先要能覺知到內心的活動..就是時刻保持對自我的觀察...
現在不是到處都是監控攝像頭嗎?跟這個東西有點像..
讓自己的心鏡實時保持明亮與警覺,對每個妄想、起心動念都能照的一清二楚;
對自己每分每秒的心理變化、內心活動、情緒生滅、意識波動、精神起伏都要能觀察到..
就好比,自己這個肉身是城鎮、妄念是過客..而你則是觀察者,盡管一言不發,卻能細致入微的監控觀察...
經過這種觀照與覺知訓練,時間長了就會熏習成一種習慣,達到不需要刻意而為就可以自然升起觀察的程度...
看如今大街上攝像頭多了,社會上的犯罪現象就明顯減少,反而在一些沒攝像頭的地方就還是會出現犯罪活動...
所以對自己心行的觀察也是如此,需要“監控”,慢慢的煩惱妄念、犯戒、造業的行為就會越來越少...
有了這種觀察心行能力,接下來再歸納去妄存真所需的方法,具體可以分為四類:
第一、觀照覺知
就是警覺并觀察妄念生起,一旦發現妄念,就要立馬“覺之即無”,使之不再衍生下去..
禪宗古德有云:
不怕念頭起,只怕覺時遲。
這個覺知的訓練,剛開始可以是在坐上,然后逐步要擴展到生活中,時時刻刻都要能覺;
平常做功夫,一念才生就要覺破,如此讓后念都不會有生出來的機會,最后把妄念跟覺念全丟掉...
僧璨禪師《信心銘》云:
不用求真,唯須息見..
真心自性不需要刻意去求取,只需要止息妄想跟知見..
《楞嚴經》亦云:
知見立知,即無明本;
知見無見,斯即涅盤。
這就是真正的息妄功夫??!
平常在生活中,就是專注,做好當下該做的事;
對于那些妄想、欲念的誘惑、雜煩惱的念頭、過去的創傷、未來的憧憬..都要照破放下,要知道“拒絕”,不要跟著它們走..
倘若放松警惕、失去了覺照..那就又恢復成迷人了...
第二、休去歇去
《楞嚴經》云:
“狂心若歇,歇即菩提?!?/strong>
把這個光會分別還自以為是的妄想心歇一歇,
不去衡量揣測任何人事物,
不做任何二元對立的計較..
當然也可以先用空性的智慧觀察一下,然后“放下”便是...
這個就是讓妄心休歇的功夫...
第三、滅心存境
《壇經》里六祖大師說:
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禪宗古德亦云:
但自無心于萬物,
何妨萬物常圍繞。
不管外境是個啥情況、啥氛圍..只要心不動,就不能為害真心..
只管保持并安住在真心狀態,對一切外相不作聯想、猜測、想象、牽掛..沒了分別執著跟掛礙,一切煩惱跟妄念都無從升起...
第四、滅境存心
觀察一切內在、外來的境界都是無常生滅的,緣來則生、緣去則滅..性本空寂、如幻如夢...
《金剛經》云: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觀外境幻化不實,一切人事物、內外色塵皆如海市蜃樓般的虛妄存在,唯真心自性孤標獨立..
如此便能隨緣于外境,卻不著不動于外境..這便是滅境存心止息妄念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