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利益熏心的環境中,很多人都迷失了自我,失去了道德,甚至為了獲取利益,不擇手段,所以現在有些人為什么年紀輕輕自殺的那么多?二十歲,突發疾病的那么多?剛剛晉升就患了重病?房子剛剛裝修完就不在了呢?這就是因為“德不配位”!
《朱子治家格言》有句話叫:“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對于古人的智慧總結,仔細品味之下不由得五體投地。
首先了解這是什么意思呢?
簡單概括:其中“德”即是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和理解,是人文精神的一種傳播。另一種解釋就是道德、德行;“位”就是我們的待遇,就是我們的德行、位置;“配”就是匹配,相配、相符合。
總的來說,就是說你自身的德行、福報要與你所的社會地位及享受的待遇相匹配,如果一個人的品德、才能、修養違背自然規律行事,與現在的地位、待遇不相匹配的話,時間久了就會受到報應,遭遇禍端,即所謂的“反作用力”。
任何事物或個體的發展都有其兩面性,福禍相依,這里有個小故事,就是提醒人們要時常記得“德不配位,必有災殃”這句話。
暑假。某大老板受邀參加宴會,帶兒子一同參加。一路上,兒子神色焦慮忐忑。
晚上賓客散,老板問兒子:“兒子,你咋了,不舒服?” “沒有,爸爸,只是有點不安。”
“不安?”“嗯,今早出門:乘飛機,頭等艙;下飛機,大奔馳;住賓館,總統套房。"
“記得書上有句話說過: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父親一時無語。
兒子說:”爸爸,您為公司勞頓奔波,有德,所以叔叔阿姨們這樣款待您,您可以坦然接受;而我不同,還是個學生,還沒為社會作過任何貢獻,享受這樣待遇,叫德不配位,今后恐有災殃?”
“兒子,爸爸太高興了!”父親激動,摸了摸兒子的頭,“爸爸放心了,你長大了!就憑你這番話,你這輩子就不會有大的災禍!”
最后父親說:“兒子,這樣:今晚你就睡地上,明天去申請做義工,如何?”
“太好了,爸爸,這下我可以睡個踏實覺了。”
我們的財富、智慧、所擁有一切,老祖宗用一個字來代表叫物,厚德才能承載萬物。這就有“厚德載物”這個詞。厚,深厚的意思;德,按照自然規律去工作,去生活,去做人做事;載,就是承載;物,就是我們說的福報。在這句話中,首重德行的修養即道德的修養,道是自然規律,德是按自然規律做事。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只有深厚的德行與修養,才能承載我們現有的一切,包括名利、權勢、智慧、財富。
我們老年人過去講“折福折壽”就是德行不夠,無法承載現在的福報的道理。大家千萬不要忘了,壽命和福報都是能量,因為人本身就是個能量體。就是因為他們的福報、能量快速消耗了,才會出現“折福折壽”。
"德不配位,必有余殃",頭一個就是疾病,第二個是災禍,第三個是夭折。你富余了,是因為你德行好;一旦你貪婪虛榮心擠走了你德行,缺了德,你的行為舉止就會導至禍殃。不要把時代不好風氣作為放縱自己的理由和借口,勤修德行,讓德配你福報;德行修養,不為別人,而是為了自己增加福報。否則,缺德行不干正常事,吃人飯不干人事,災殃就會找上你!明白了這個道理,才敢消受。因為有什么樣的德行和福報,才能坐在那個位置上,方能坐得安穩、坐得長久。
《周易》里有句話: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惡之家,必有余殃。看人家發財,看人家出名,看人家當教授,看人家升領導......有些人心里不平衡,但你有沒有想過人家的祖上有多大的德行,而你有沒有?有沒有行善積福?如果你想積福,勤儉節約是王道,吃得越簡樸、用得越簡樸,你的福報就消耗慢,積的福就深厚,對你以后就會更好,不管你多富有!
最后瑞東麟奉勸大家一句:當你碰到不順心的事或者不喜歡你的人,請不要抱怨。你越抱怨,麻煩越就要找你,不喜歡你的人照樣不會喜歡你,久而久之,麻煩就越來越多,積怨也越來越深。當你碰到不順心的事、你不喜歡的人或者他不喜歡你的時候,你除了在心中真誠地、默默地反省自己,改自己的毛病之外,沒有第二個辦法可以改變這件事的結果,也沒有辦法改變你和他直接的間隙。
一個人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以自我為中心,不斤斤計較,要有廣闊的胸襟,要為大局著想,考慮大家的利益、與感受。胸襟夠了,才能容納萬物。既然胸中包含了萬物,需要什么時,自然就會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