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是一部“名士教科書 ”,其內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后期到晉宋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但我們讀《世說新語》,也常常會被一些沒有名字的小人物吸引,他們從歷史和文字的縫隙里跳出來,讓我們刮目相看。比如:
郗太傅在京口,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女婿。丞相語郗信:「君往東廂,任意選之?!归T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臥,如不聞。」郗公云:「正此好!」訪之,乃是逸少,因嫁女與焉。
這一則大家熟悉的“東床坦腹”,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會把注意力放在王羲之這個大名士上,放在王羲之的自然率性、自信瀟灑的“雅量”上,或者感嘆一句郗太傅郗鑒的眼光真好——“一眼”就相中了王羲之。
但我卻對文中這個“門生”很感興趣,我覺得這個門生很了不起。
郗鑒派這個門生到王家了解情況,這個門生就是一個特派員,一個觀察員,一個調查者。一個調查者的基本職業要求是什么?全面調查相關情況,盡量不漏過任何一個相關信息。他這一次的調查目標是王家諸郎。如果我們去調查,那些個“聞來覓婿,咸自矜持”的王家子弟,我們自然容易“看到”,但那個“在東床上坦腹臥”的人,我們會“看到”嗎?今天我們讀這個故事,大家已經知道了故事的結局,自然會說一聲“會看到”,但如果我們置身于現場,我們往往只會注意到一般情況,而很難注意到特殊情況。有些人會說特殊情況更“惹眼”,自然更容易引起注意?,F實往往不是這樣的,現實中最容易被忽視的是特殊情況。就像考試中,一個題目的特殊要求往往最容易被考生忽略。因為了解一般情況、記錄一般情況的調查成本是最低的,對調查者的要求也是最低的。 在調查中,注意到特殊情況,需要很高的調查素養。本次調查目的是:為郗鑒選女婿提供信息,那么什么人能夠入選,不是調查者的任務,不需要調查者越俎代庖來做決定。因此,那個“在東床上坦腹臥 ”的人,要不要被淘汰,不需要調查者來下結論。但是這個信息要不要匯報上去,卻是對調查者的考驗。調查者往往會有一種先入為主的“成見”,有意無意忽略不符合“調查目的”的信息。而這個門生卻卻將這一情況真實地匯報上去了。
當這個調查者把調查到的情況向上匯報的時候,他就成了一個匯報者。一個匯報者的基本職業要求是什么?把調查情況真實全面地加以匯報,不遺漏,不添加,不做主觀臆斷。有些人會說,那還不簡單。這還真不簡單。因為聽取匯報的人,會因為匯報信息的“好與差”,產生相應的情緒反應。如果匯報的信息不好,聽取匯報的人可能會遷怒于匯報者。因此,誰都愿意做那個報告好消息的人,而往往不愿意做那個報告壞消息的人。那這個故事中有沒有“壞消息”呢?看起來沒有吧?仔細看,還真有——什么叫“如不聞”?好像沒有聽說這回事一樣,“如不聞”,還“坦腹臥”!這不是對郗鑒郗太傅的公然藐視嗎?聽到這樣的情況,郗太傅能不生氣嗎!還是把這個信息“瞞下來”吧,只匯報王家諸郎聽說郗家選女婿后,人人振奮,個個激動。。。就好了。一般人是會這樣做的。
但這個門生沒有這樣做。
這個郗鑒的門生作為一個調查者,調查時真實、全面,不主觀臆斷;作為一個匯報人,匯報時不遺漏、不添加,沒有瞞報可能會對自己不利的信息,為郗鑒做出準確判斷提供了真實全面的信息參考。所以,我覺得這個門生很了不起。這樣看來,郗鑒眼光很好,善于選人、用人。
這是我們線上課程小五小六語文課的部分內容,發在這里,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