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男人都想成就一番事業進而得到家庭和社會的認可,但是你必須具備成事創富的能力和素質。你想要“少奮斗三年”嗎?
那么,就請你帶著這本書上路吧。因為,這里有最生動、最真實的剖析和點撥!
那一天,我不得已上路,為不安分的心,為自尊的生存,為自我的證明,路上的心酸,已融進我的眼睛,心靈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堅定。
這是劉歡所創作的一首歌的歌詞。相信,很多生活在平凡世界里的男人都曾經被深深地感動過。的確,短短的幾句話就唱出了平凡男人的心聲,這就是藝術的魅力。但是,我們要看到這背后的更深層次的東西。那就是成功的欲望與財富的欲望對男人的吸引力。一般而言,身為雄性,男人的財富占有欲、出人頭地的欲望要比女人強烈得多。如果一個男人一事無成的時候,他內心的雄性基因會使自己焦躁不安。所以,在這首歌詞中,我們讀到的不僅僅是男人立業的雄心壯志,還多少有一些悲壯的味道。這就是現實社會賦予男人的壓力,亦或是考驗吧!
在富豪光環交相輝映的現實下,一個男人如果不具備掙錢的能力或者不能實現自己的創富夢想,那么,他的心內肯定不會太平靜。對于沒錢的男人來說,一般是困惑迭出、矛盾重重:左肩扛著事業大廈右肩負著家庭重擔;總是躁動不安而又無所適從;處心積慮愁腸百結,為家庭事業規劃設計又必須付出百倍的努力。其實,沒錢的男人內心深處涌動著千般苦萬般痛。男人沒錢日子難過,是由于男人各自的環境不同機遇不等以及自身素質的差異,就難免有壯志難酬的苦澀,因此,就難免有理想破滅的迷惘和事業無成的慨嘆。男人在勵精圖治慘淡經營的同時,還要勇敢地擔起建設溫馨家園的重負,要為妻子兒女鑄造一個能夠擋風避雨的港灣,因此,男人實實在在地處于事業與家庭的夾縫中。
掙錢,幾乎是每一個男人最為關心的事情。男人們聊得最多的就是掙錢等話題。
為了幫助男性朋友們實現自己的雄心壯志,我們在推出了《男人掙錢才是真本事Ⅰ》之后,又成功推出了《男人掙錢才是真本事Ⅱ》,與前一本不同的是,它著重分析總結男人掙錢的方法,力求在成功男人掙錢的過程中能給你思考和啟示,幫助每一個男性朋友找到自己的那一張財富地圖。由于精選了大量。成功男性富豪的創富事例,重點介紹并剖析了他們的掙錢新觀念和創富新思路,因此,這是本關于男人究竟怎樣掙錢的書籍。在當今中國創業高峰期到來的背景下,它為那些渴望成功、渴望致富的男性朋友們提供了極好的參考。本書還專門邀請國內資深財經媒體人,為每個故事撰寫了頗具深度的導讀和啟示性文字,以期將有關掙錢的感性敘述和理性思考同時呈現在廣大讀者面前。我們相信,所有這些是被很多男人看重,也最為需要的東西。如果你要想掙錢,那么,這些便是你不可不知的財富秘密。
每一個男人都想成就一番事業進而得到家庭和社會的認可,但是你必須具備成事創富的能力和素質。你想要“少奮斗三年”嗎?那么,就請你帶著這本書上路吧。因為,這里有最生動、最真實的剖析和點撥!
編者
2008年8月
有一位在西北考察過的外國專家去溫州,發現當時溫州到北京的長途汽車,一路上要3天4夜,但還是人滿為患,十分感慨。因為他在北方經常看到的景象是:一個北方農民,穿著破破爛爛的衣服,雖然肚子還沒填飽,卻優哉游哉地蹲在墻根下曬太陽。
按理說,身居貧困地區,家境十分貧寒,更應當含辛茹苦地發憤圖強,通過甩開膀子拼搏來甩掉貧窮帽子。但現實中就有人因為懶散慣了,所以“寧肯窮死,也不累死”。如此怕累不怕窮,令溫州人感到不理解。
很多男人失業后,不是沒有就業崗位,也不是沒有掙錢機會,問題就是“不愿意去出那個力氣”,寧肯坐在家里死啃“最低生活保障”,也不出去拼力多掙幾百“血汗錢”,伸出兩手等著人家“送溫暖,獻愛心,扶貧幫困”,動不動還一味地怨天怨地,指責社會如何“不公”,怪罪命運如何“不濟”。
金利來領帶現在已是世界名牌,曾憲梓也堪稱“領帶王”。但曾憲梓的發家卻充滿艱辛,他曾一度推著小車在商場門口和大街小巷叫賣他的領帶。正是經過了這樣的不懈努力,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超越,最終才有今天的成功。
“世界景泰藍大王”陳玉書總結自己的成功時說:
“我是從做工人起家的,吃過苦,受過罪,失過業,受過窮。回顧十幾年來走過的道路,雖非步步血汗,也是崎嶇艱難,甚至險象環生,不過終生不棄不餒,不斷求索而已。”
“今天,我能夠被尊為‘景泰藍大王’,決非我有何超人之處,只是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的結合,不畏艱難不舍成功,機遇加勤奮罷了。”
“當年抵達香港時,我的口袋里只有50元港幣,所以對于每1毛錢都極為重視。現實生活告訴我,你若沒有5毛錢,又怎能買到1磅面包充饑?我自認還有點天不怕、地不怕的氣概。可也得承認,一文錢往往困死英雄漢,不管你本事多么了不起,怕就怕口袋里沒錢花,我明白‘小富由儉’、‘勤乃無價寶’的道理。”
“記得每天一大早,我從北角乘輪渡過海到觀塘去上班。為了節省1毛錢,我總是坐樓下三等艙。我節省每一個銅板,是為明天的幸福生活開路。所以,我連看報紙也舍不得花錢去買,而是身在船中,眼觀六路,看看誰手中有報,等到船靠碼頭,自己押后,就利用這一剎那時光,幾個起落,把乘客遺下的報紙拿走。如若椅上遺留一兩本雜志,對于我真是如獲至寶,我也常為節省兩毛錢車資,不惜徒步從中環走到西環。”
“我對‘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這話是篤信不疑的,所以我能幾十年來堅持勤儉的作風。每天收工之后回到家里,我雖然渾身疲憊不堪,但仍堅持把從船上撿來的報刊如饑似渴地細閱完。既學到不少知識,從中又學會一些廣東話。”
“我找到運輸工作后,就以敬業樂業的精神認真地工作。我雖然不是貨車的主人,但我很愛惜車輛,一有空便把車子洗刷得干干凈凈,而且買來油漆,將車子四周脫落不全的字填寫清晰。就這樣,喚起了工頭的好感。他們見我是大學生,為人又和藹,從此便讓我跟他們一起吃小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