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白熱化階段,為支援志愿軍,社會上正在為抗美援朝捐獻飛機大炮。
被關押在旅順戰俘管理所的清末帝溥儀,經過思想斗爭,決定獻出一件寶物。后來,這件被溥儀從棉衣中取出的寶物,成為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那溥儀究竟向國家上交了哪一件珍貴的寶物?他在逃亡之時,為何身上還會有此稀世珍寶?
1911年,伴隨著革命的槍響,辛亥革命爆發。不久,清朝皇室與中華民國政府簽訂了《清室優待條件》。
里面規定:大皇帝辭位之后,尊號不廢,共和國待君主之禮永遠相待;每月所用400萬元,由共和國??顚S?。
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退位,2000多年封建專制消失于歷史的長河中。
退位后的溥儀日子過得還算愜意,宮內的吃穿用度始終按照從前的標準,絲毫未曾減少。據記載,僅是平時內務府的賞賜年支出竟都達到了八十七萬兩銀子,更不用說其他的開銷了。
不過,習慣了錦衣玉食的溥儀為了“防止意外”,加上他與婉容、文繡的大婚即將進行,便把目光看向了宮內的國寶,開始以各種名義宮外販賣國寶。
有史記載,1921年溥儀打起了原版《四庫全書》的主意,卻遭到一群學者的強烈抵制。為了平息眾怒,溥儀沒有敢賣掉這部國寶。但他也學乖了,此后沒有再公開賣過國寶,凡事都是私下進行。
那溥儀到底向宮外販賣過多少國寶,至今早已無從查證。為了將這些稀世珍寶運向宮外,溥儀想到了一個巧妙的方法,就是利用自己的親弟弟溥杰。
1922年9月到1923年1月,溥儀每天都以“鑒賞”為名,將一些寶物賞賜給溥杰。溥杰當時作為溥儀的伴讀,可以自由出入宮內外。
四個多月里,包括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在內,清朝歷代皇帝收藏的稀世書畫珍品共一千三百多件被偷運出宮。
這些國寶文物大多被秘密轉運到天津的租界,還有一部分被賣給私人藏家。
1924年,馮玉祥發動政變,溥儀被迫離開皇宮,搬至其生父載灃所居住的醇親王府。其后,溥儀又私下聯系日本使館,秘密離開北京,前往天津。
到達天津后的溥儀放開了手腳,購買許多奢侈用品。錢不夠了,他就把之前轉運到天津的國寶賣出去,其中有不少國寶幾經輾轉最后到了國外,這還不包括為了“復辟”賞賜給其他人的一些國寶文物。
1931年9月,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事變”,溥儀得知這一消息后,認為復辟滿清王朝的時機已經到來。同年11月,溥儀秘密前往東北,并心甘情愿地當了日本偽滿洲國的傀儡。
期間,有不少國寶文物被溥儀從天津運到東北偽皇宮里。日本戰敗倒臺后,溥儀倉皇逃竄,他不可能把全部財寶都帶走,還有大部分存留在偽滿洲國的皇宮內,導致很多古籍字畫在爭奪中被撕扯成了碎片。
后來,溥儀準備從通化的大栗子溝前往日本時,由于飛機太小,他只拿了兩皮箱精品書畫和珍寶,其他的只好就地銷毀。
原以為能安全抵達日本的溥儀,卻在1945年8月19日,成為蘇聯紅軍的俘虜,開始了在蘇聯的五年囚禁生涯。
期間,溥儀擔心自己回到國內會接受正義的審判。思來想去,他決定隨身攜帶一些絕世珍寶,以防不測。
帶著這個想法,他讓侍人李國雄給自己的隨身箱子做個夾層,然后把體積較小的貴重品藏到隨身攜帶的箱子、暖瓶、棉衣甚至是肥皂中。
經過這么一番折騰,當時,溥儀身邊還有468件小巧玲瓏的珍寶,其余國寶文物則就地銷毀或下落不明。
1950年8月,中蘇雙方交涉后,溥儀被遣送回國。與此同時,跟隨溥儀一同回來的是藏在皮箱隔板內的468件珍寶。
再往后,溥儀與他的皮箱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待了九年。
在撫順管理所關押初期,溥儀總是“胡思亂想”,認為共產黨絕對不會放過他。
可毛澤東主席早已指示過:“對于被俘的宣統皇帝,不殺頭,讓他們給人民辦點事情……給飯吃……給生活出路,使他們有自新的機會。這樣做,對人民事業,對國際影響,都有好處”。
在政策的感召下,溥儀的思想產生重要轉變。
1951年時,抗美援朝進入白熱化階段。當時,全國各地都在動員為志愿軍捐款捐物,這份熱潮同樣蔓延到了撫順戰犯管理所。
溥儀經過思想斗爭,決定向國家與志愿軍獻出一件他貼身收藏多年的寶物——三方田黃石印。
那是1951年的一天,溥儀給所長寫了一個紙條要求談話,見面后說他有一件國寶要獻給政府,然后他就撕開自己的棉衣,上交了一套乾隆皇帝用過的一塊用田黃石雕刻、以三條田黃石鏈條相連在一起的三顆印章。
此寶又叫田黃三連印章,是乾隆皇帝的御寶。它由三條田黃石雕成的鏈子連接,中間沒有任何裂縫黏合的痕跡,可謂世間罕見。
近幾年,隨著文物收藏的火熱,大家都或多或少了解田黃石的價格高昂,早年就有“一兩田黃十兩金”的說法,如今更是“一兩田黃萬兩金”。
何況這件寶物最受乾隆皇帝寵愛,令其價值完全超過錢財衡量的范疇。
管理所的領導對此事非常重視,立即向北京方面進行匯報,現如今,田黃三連印章已是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20世紀50年代中期,撫順戰犯管理所的犯人經過一段時間改造后展開了檢舉揭發活動。
溥儀的侄兒溥喦,最先揭發了溥儀皮箱里的秘密,他通過給溥儀傳字條的方式讓溥儀主動上交文物,告訴溥儀主動上交國寶,國家是會對他寬大處理的。
溥儀十分緊張,好在他的思想終于轉過來彎,最終上交了余下的400多件國家寶物。
這批價值連城的文物一部分收藏在北京的故宮博物院,還有一部分被保管在沈陽故宮。
1959年12月4日,溥儀被特赦時,身上雖然里沒有一件珍寶,卻收獲了黨和國家的信任。
這比任何珍寶都更有價值……
參考文獻:
[1]賈英華.你所不知道的溥儀[M].北京:人民文學
[2]愛新覺羅·溥杰.溥杰回憶錄[M].北京:中國文史 出版社,2012:137.
END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爆款賬號【一更歷史】原創內容,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圖片源于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