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畫:唐玄宗、楊玉環
自古紅顏多薄命,楊玉環最后還是被扣上紅顏禍水的帽子,馬嵬驛嘩變,最終一代美人香消玉殞,如果這就是楊玉環的宿命,那么癡迷女色的帝王禍亂了朝政又該怎么說?很顯然,古代是男尊女卑的社會,所到底,這也是楊玉環逃脫不掉的命運罷了。
但不管怎樣,兩人之間皆是一段傳奇。既說是一段傳奇,可不單單是純潔的愛情你儂我儂,李隆基和楊玉環本是公爹和兒媳,是不是又讓人驚掉了下巴?而兩人之間的日常也為人所津津樂道,如他們每天都要玩的一種游戲,也漸漸延續了下來,是什么呢?且讀下文。
公爹洗白兒媳身份,只為一個“情”字
放馬南山、刀槍入庫。承平年代的大唐王朝,在歷經了武周統治23年后,又歸于平靜。在歷經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短暫的復辟之后,終于迎來了大唐第7位皇帝,他也是唐朝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皇帝(在位44年),他便是唐玄宗李隆基。
相對于當時的王皇后而言,李隆基深愛武惠妃,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但當武惠妃去世之后,他便把目光轉向了自己的兒媳婦楊玉環,這豈不是有悖于人倫?但有句話卻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父奪子妻、子收繼婚等等在古代屢見不鮮。那么,作為一代明君,唐玄宗總不至于毫無顧忌吧?這期間發生了什么呢?
劇照:武惠妃
《長恨歌》: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楊玉環天生麗質,性格婉順,才情頗具,在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的婚禮上,她應邀參加。期間,咸宜公主之胞弟壽王李琩對楊玉環一見鐘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楊玉環為壽王妃。婚后,兩人十分恩愛。朝拜謁、暮請安,唐玄宗和武惠妃對這個壽王妃可謂非常滿意。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武惠妃逝世,李琩的母親武惠妃是玄宗最為寵愛的妃子,在宮中的禮遇不亞于皇后。近臣和太監看著郁郁寡歡的玄宗一下子不知如何是好,雖然當時后宮佳麗數千,可中意者并無一人。后來大太監高力士進言楊玉環“姿質天挺,宜充掖廷”,而且在很多方面,她都有武惠妃生前的影子。唐玄宗立即將楊氏召入后宮之中。
劇照:楊玉環、壽王李瑁
自古名不正則言不順,何況壽王李瑁那里要如何交代?于是李隆基想了一個辦法,他效仿先人將楊玉環送到道觀里“洗白”身份,然后再迎娶回宮,為了避嫌,甚至一度過了5年之后,才冊封楊太真(楊玉環的道號為“太真”)為貴妃。如此一來,雖為兒子,也為臣子的李瑁自然無計可施,因為李隆基不但是父親,更是一國之君,壽王自然是打掉牙齒肚里咽。
李白《清平調》: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白居易《長恨歌》: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的確,李隆基對楊玉環的愛轟轟烈烈,楊玉環對李隆基的情也是綿長不絕。為了博美人一笑,李隆基在驪山華清池為其開辟了溫泉浴場,同時開辟了一條特快專遞路線,只為讓楊貴妃吃到一口新鮮的嶺南荔枝。“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說的就是這個典故。
唐玄宗后宮佳麗三千,如果單憑美貌的話,楊玉環不足以“獨得皇上恩寵”,畢竟在當時“雨露均沾”也是一項制度。那么,楊玉環是怎么拴住唐玄宗的心呢?
《新唐書》記載楊貴妃“善歌舞,通曉音律,且智算警穎”。
楊玉環不但精通音律,擅歌舞,體態豐腴,而且她還是一個“握槊”達人。
劇照:楊玉環
夫妻琴瑟和鳴,“握槊”游戲常伴日常
據記載,李隆基和楊玉環在宮中養了一只寵物鸚鵡,這只鸚鵡很通人性,能模仿人語,玄宗和楊貴妃十分喜歡,稱它為“雪花女”,宮中左右則稱它為“雪花娘”。玄宗每次與楊貴妃下棋時,“雪花娘”便會飛入棋盤,張翼拍翅,與玄宗和貴妃嬉鬧。而兩人之間下的這種棋就有一個特殊的名字叫“握槊”。
握槊也算是一項運動了,唐玄宗和楊玉環很癡迷這項文娛活動,每每下朝之后,兩人便會來上一把,勝負之間,往往會引得彼此情更切意更濃。那么,何謂“握槊”?
簡單來說,棋盤上各有12條道,黑白棋子各有50枚,白棋從左向右行棋,然后再從右上角向左行棋。黑棋子從左邊往右邊行棋,之后從右下角開始朝左邊行棋。對弈雙方按照輪流投擲骰子的點數行棋。當一方所有棋子都移動到了對手的“內盤”之中,則算取勝。其實這跟今天的軍棋或者是飛行棋有異曲同工之妙。雖然走棋步驟簡單,但想要戰勝對手也不容易,需要智商和靈敏的反應。
握槊(雙陸)
“握槊”從天竺(古代印度)傳來,在歷史上曾有記載。《魏書·術藝傳·范寧兒》中記載:“趙國李幼序 、洛陽 丘何奴并工握槊。此蓋胡戲,進入中國,云胡王有弟一人遇罪,將殺之,弟從獄中為此戲以上之,意言孤則易死也。”
唐玄宗時期, 宴吟、詠唱,包括其他一些文體項目都十分流行,而“握槊”也是其中之一。上至皇室下至百姓,這些活動在大唐掀起了一波風潮。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