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已到,萬物復蘇,又到了動物們交配的季節。咳咳,抱歉,做錯片場了。
春暖花開,萬物復蘇,又到了春茶上季的季節。清明前采制的茶,簡稱為“明前茶”,是每年的頭采茶。采摘早,自然茶葉很嫩,嫩茶含有的茶多酚少,氨基酸多,所以鮮爽滋味很足,所以明前茶的苦澀之味最少,味道雖淡,但口感醇厚。明前茶,貴如金。綠茶講究“嫩”度,由此也繁衍出三個問題。
不是,春茶并不是越早采摘越好,這個早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具體的采摘時間,受到種植海拔、天氣、環境、土壤等多方面影響,我國六類茶葉,綠茶一直占據龍頭,我國的茶葉種植區廣泛,種植茶葉的地區,均有綠茶出產。
種植區雖多,但各種植區的維度、海拔、茶樹品種、生長環境均不相同。緯度低的四川、江浙一帶,茶樹發芽早,二月底至三月初便會發芽,三月初至三月中旬便可以第一次采摘。緯度高的陜西南部、山東等地,低溫低,茶樹發芽晚,第一次采摘的時間要拖到三月低至四月初。
此外,有些茶商為了茶葉更早上市,多產一些,過早的采摘茶芽,這時茶芽還沒有生長至采摘條件,含有的物質不夠。導致茶葉雖然嫩,但質量卻不及格。
剛到手的新茶很新鮮,但先別急著喝,雖說嫩和鮮爽是綠茶的特征,但并非越早喝越好。
六大茶類中,綠茶的苦澀之味最重,那是因為綠茶含有的茶多酚和咖啡堿更多。剛制作“出爐”的新茶,火氣重,刺激性強,而且綠茶的寒性較強。更好的品飲時間是先將綠茶放置一段時間,時間無需太長,個把星期即可,把火氣散散,不過要注意儲存環境,別染了異味、濕氣。
因為這點,茶葉的出廠時間要看清楚,也就是生產日期。
綠茶講究“嫩”,但過度追求嫩就不可取了,茶芽雖好,也得生長合適,而且茶芽不一定比葉片的品質高。
嫩芽含有的物質并不多,隨著生長,成熟的葉片才會含有豐富的物質,不同的部位,不同物質的含量有多有少,茶芽中氨基酸的含量最多,葉片中茶多酚、咖啡堿等物質含量較多。
沒有以單芽制成的茶葉,綠茶中明前茶最嫩,為一芽一葉制成,嫩度合適,物質含量達到標準,成茶之后的香氣和滋味才能和諧統一,茶葉的品質才好,茶葉滋味濃度合適,口感醇厚。
茶葉過嫩,物質含量不豐富,外形雖然好看,但茶葉的味道過淡,口感也較為寡淡,這是原料不優質,也算是次茶。
喝早春第一批綠茶,要看當地環境情況和茶區的采摘時間,喝茶趕巧不趕早,喝茶就喝當季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