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好書推薦:《傾聽孩子》
好書推薦:《傾聽孩子》

目錄

上篇 傾聽孩子

第一章 專門時間

第二章 游戲中的傾聽

第三章 孩子哭泣的時候

第四章 孩子恐懼的時候

第五章 孩子發(fā)脾氣的時候

第六章 孩子憤怒的時候

下篇 聽你 聽我

第一章導言

第二章 建立傾聽伙伴關系:傾聽與訴說

第三章 再談有效傾聽:有效傾聽的第五個原則

第四章 培養(yǎng)傾聽伙伴關系

第五章 如何有效地幫助父母們

 

第一章 專門時間

一、 安排專門時間傾聽孩子

1、安排一段不長的但有保證的時間,除了和孩子在一起,不做任何事

2、做不會讓你煩惱和疲勞的事

3、在這段時間里,讓孩子有支配你的權力

4、讓孩子知道你確確實實欣賞他

5、期待新的情況發(fā)生 你的話語中流露出的期待和興趣會鼓勵孩子抓住機會向你透露有關他自己的新情況。

6、要克制自己,不要去指導孩子玩?;?#8220;教”給他怎樣玩得更好

二、 傾聽會加深孩子對你的信任

1、 孩子試探你

他可能會挑那種你覺得無聊或最煩人的游戲讓你和他一起玩,看是否不論他做什么你都喜歡他。當你能興致勃勃地與孩子一起做他要玩的游戲時,孩子對你的信任感會迅速增強。

2、 在你的關注下,孩子會探索新的活動天地

父母的關注會使孩子有安全感。孩子會利用這種安全感來測試自己體力的極限。

3、 孩子會把重要總是擺到你面前

游戲中,你毫不掩飾的愉快心情和寬松的態(tài)度遲早會促使孩子試著觸及那些讓他煩心的事。如給你打針,扮演老師訓你等,此刻他是在就一個重要問題與你交流,他已熱切地接受了你的傾聽。

4、 孩子會給你提出各種問題

5、 孩子會表現(xiàn)得越來越依賴于你

敢于對你透露他一直在獨自承受的困難處境,能向你求助解決這些問題。

6、 你以為孩子已經解決的問題可能會重新出現(xiàn)

一有煩心事,就會開始抱怨、發(fā)怒或哭泣,在他看來,你肯定能接受他,他再也不隱藏自己的壞情緒了。

三、 以游戲式傾聽幫助孩子

做到全神貫注地傾聽孩子講話的一個關鍵是要以積極的方式做出反應。通過確保孩子在游戲中擔任強有力的角色來體現(xiàn)出你期望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的誠意。當你讓自己扮演弱小無能的角色時,孩子就會感到有足夠的自信向你表露他在重要問題上的想法和感受。你要抓住時機,在玩耍中幫助孩子通過大笑來松弛某種特定情況所引起的緊張情緒。

開始做“游戲式傾聽”時要注意是什么讓孩子發(fā)笑,以便能做更多令他發(fā)笑的事。要扮演一個毫無威脅性但又很有趣的弱者。比如,如果孩子要你追趕他,不要以為你該裝妖怪去追他,你只管弄出點追人的聲勢,但不要讓自己追上他。可以讓自己偶爾揪住他的后衣襟,或抱住他,但最后總讓他逃脫。

如果孩子很小,成人應扮作非常孤弱無力的角色,以引發(fā)孩子大笑。但一個正在長力氣、長自信心的孩子,則往往在戰(zhàn)勝較強的抵抗者時才會朗朗大笑。如果孩子不是高興地笑,而是嚇得直叫,你就要放慢動作,適可而止,使孩子重新興奮起來。不要胳肢孩子。

四、  傾聽孩子更深層的感受

允許孩子表露情緒,直到他平靜下來,對孩子很有益

我們對待孩子的情緒流露的典型反應是“迅速采取措施”幫助他恢復平靜,因為擔心孩子會變得沒理性。但這種做法并不好。事實是,當有人給予最起碼的關心、肯定和尊重時,孩子的情緒流露肯定會改善他的觀察力和自信心。

孩子開始哭或發(fā)脾氣時,很重要的一點是父母要和藹、持續(xù)地傾聽,親切地留在孩子身邊,溫和地撫摩或摟住他,講幾句關心的話,但不要多。假如你在此時說得太多,你就會在這種交流中凌駕于孩子之上,不能傾聽孩子的話。孩子把自己的情緒通過發(fā)火或哭發(fā)泄出來后,會重新注意你和他周圍的情況,而且一般說來,他會感到輕松和精神煥發(fā)。跟隨著孩子的淺笑或哈欠而來的暴風驟雨似的哭泣,常常預示著孩子正在重新調整自己的意識。

當孩子感到緊張或孤獨時,他可能“制造”一個情況,以使父母不得不對他的行為給予限制。一旦父母定出合理的限制,孩子就會乘機哭鬧,從而消除他感受到的緊張。

傾聽孩子哭泣而不是要求他“恢復正常”的做法,比試圖控制并轉移他的注意力或強迫他舉止有禮更容易,更有益處。當你留在他身邊,不提任何要求,他遲早會修整好自己的世界,而你對他的關懷會成為這個世界中充滿充滿活力的一部分。如果在他情緒最糟時你仍對他表示關切,他會深深體會到你對他的愛。

定期給孩子“專門時間”,意味著你開始尊重孩子的判斷力,開始傾聽他急于擺脫的緊張及其他感受。開始“傾聽”幾乎對于所有的父母都非常困難。我們現(xiàn)在學著要給給予孩子們的這種關懷與傾聽,我們大多數(shù)成年人自己都不曾得到過。在這陌生的領域中,我們會感到不舒服。但是,孩子的反應就是我們的向導。每一次耐心地傾聽他們的哭訴,每一次充滿探索或笑聲的“專門時間”,都會說明:我們尋求的與孩子之間的愛和信任正在得到加強。

提示與思考:

1、 你經常與孩子一起游戲嗎?你們的游戲方式與本章所建議的游戲方式是否有不同的地方?

2、 有沒有這樣的時候——孩子喜歡做某種游戲,可你不想讓他做?是否因為你認為該游戲有危險性?你擔心會出什么樣的問題?

第二章 游戲中的傾聽

一.在笑聲中密切與孩子的關系

笑口常開的孩子往往朝氣蓬勃。他們在游戲中讓自己和伙伴們都得到快樂。如果成年人和藹可親,允許孩子隨意玩耍,孩子就會有安全感,覺得被人理解,就會發(fā)出歡笑聲。這于父母也很重要,看著他們笑得前仰后合是父母的真正樂趣之一。如果我們經常做些簡單的娛樂活動,如扮馬讓孩子騎、追人、捉迷藏等,生活常常會變得更有樂趣。

有一種特殊的游戲方式不但讓孩子玩得開心,還可以幫助孩子解除躊躇不安、恐懼和煩惱。游戲以孩子為主,父母的作用是通過笑聲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和開朗性格。游戲的要點是親昵、活潑地與孩子接觸,保證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我把這種游戲叫做游戲中的傾聽。

孩子會認為這是最奇妙的一種游戲。你的任務是讓孩子在游戲中占上風,讓他平平安安地主持游戲,同時你要時時留心他的倡議及反應。在不改變他所選擇的游戲的前提下,你要想辦法讓他心情地笑。成年人要確保比賽進行得熱烈活潑,而且每次孩子以自己的力量和智慧贏得比賽。盡管我們和孩子們在做日常的游戲時也是歡聲不斷,這種特殊的游戲會使我們從撫育子女中感受到輕松愉快,也能讓孩子感到父母對他毫無保留的愛。我們可以利用這種游戲密切與孩子的關系,幫助他們解決有關問題,建立他們的自信心。

二,在游戲中扮演一個有趣的弱者

當你在游戲中讓孩子扮演強者,你自己扮演比較弱小無能的一方時,游戲中的傾聽就開始了。你的孩子聰明機靈、強壯有力、舉止靈活得體、勇敢;你則傻乎乎、軟弱無力、行動笨拙、害羞。宗旨是你要輕松愉快地扮演一個弱者,而不是要裝出孩子氣。你并不是要對任何人隱瞞你的實際能力,也不是要你放棄做父母的責任。你這樣做只是試圖減輕孩子在童年時期所遇到的苦惱,諸如人小力薄、不受尊重、不能自己決定如何安排生活等等。當孩子在游戲中看到他比你更強壯有力時,你快活的笑聲會散發(fā)掉大量的緊張壓抑情緒。你和孩子也會更加親近。

例如,在公園里一個孩子可能讓父親推她蕩秋千。父親站在前面迎著她推,以便讓女兒接受他滔滔不絕的夸贊。女兒卻在他要推秋千時用腳把他蹬開。父親立刻做出驚訝和恐懼的樣子。女兒開心地笑起來。于是,每次秋千蕩到父親跟前,她都蹬他一下,然后那個可憐的懵了頭的父親就尖叫著跳開,“嗨!到底是怎么啦?我撞到什么了?”還傻乎乎地問女兒,“你的腳碰到我的肚子了?”她只是笑,假裝什么也不知道。他就說,“我還是要推你蕩秋千,還是喜歡你!”每次她蕩過來他都是滿臉慈愛,而她每次都開心地笑著,用腳蹬開他,讓他感到“害怕”和“迷惑不解”。

三.隨著游戲中的傾聽的持續(xù),某個特定的問題會展露出來

這種游戲把孩子放在主導的位置上,由她決定游戲怎樣進行。孩子在主導游戲時會迅速把游戲納入自己的軌道。他們經常會讓游戲朝著有利于自己宣泄某一特定緊張情緒的方向發(fā)展。

舉例來說,在公園玩蕩秋千的孩子會開始朝父親大喊大叫,父親則夸張地表現(xiàn)出很害怕的樣子。于是她大笑著,一次次地嚇唬父親,再后來會以自己最大膽的動作把父親推倒在地,看父親托兒所著要爬起,她快活在咯咯直笑。動作和話語越來越大膽。沒過一會,她已經在對父親說,“假如你不照我的去做,我就把你鎖在門外!”她重復哥哥生她的氣時說過的話,連聲調都一樣。這樣她就提出了一個特定的問題:怎樣對付哥哥的威脅。假如父親此時的反應是可笑的抗議,用拳頭敲著地說,“不許你那樣干!”或親昵地拍著她的肚皮抗議說,“沒門!我不會讓你把我鎖在屋里!”她會痛快地大笑起來。她正在重新演練力之較量。以前她曾輸過很多次,而現(xiàn)在她在這場游戲中做強者的體驗使她獲得了自信心。

四.笑聲能解除孩子的緊張情緒

游戲中的傾聽的效力取決于孩子的笑。孩子的困窘、畏懼與膽怯會隨著笑聲消失。一聲充滿笑聲的游戲會給孩子以希望,在孩子和成年人之間創(chuàng)造出相互親近與理解的氣氛。……我們不清楚他在游戲中解決了什么問題,而他必定是知道如何讓游戲幫助自己克服恐懼,運用重新獲得的自信去應付重要的挑戰(zhàn)。

五.孩子們渴求游戲中傾聽

孩子們喜愛那些愿意和他們一同玩耍、聽他們指揮、逗他們笑的成年人。

六.怎樣開始

游戲中傾聽的第一步是要發(fā)現(xiàn)什么樣的事能讓你的孩子發(fā)笑,多做幾次這樣的事。捕捉孩子的情緒或暗示,想法子扮演一個可愛的傻瓜。孩子會喜歡你的笨拙手乞求。

七.游戲中傾聽的基本原則

1、 要有身體接觸、充滿愛心

2、 一定不要壓過或超過孩子

不要胳肢孩子,胳肢既不表示慈愛,對孩子也無益。即使那樣能讓孩子發(fā)笑。被胳肢的孩子完全處于被動狀態(tài),會使孩子極度不安,因為不停的笑使他無法告訴對方停止胳肢。

3、 掌握好游戲的強度

與很小的孩子一起游戲,你要扮演一個很無能的角色來引孩子發(fā)笑。隨著孩子的力量與自信心的增長,他們需要更強的抵抗和對手使他們發(fā)笑。自覺強壯有力的孩子只有在打敗一個氣勢洶洶的對手時才會痛快大笑。

4、 不要讓你自己的問題混入游戲中

也許你的孩子要玩追人,他們玩得很愉快,每次你剛要抓住他,他都逃掉了,一邊開心地笑。然后,鬼使神差地,你開口說,“我是綠湖里的妖怪。哇!”當你可怕地吼叫著、重重地踏著步子,喘著粗氣穿過房間時你更加得意自己的表演了。過了一會兒才注意到孩子表情嚴肅、驚恐。裝妖怪是你的主意,已經讓孩子感到不安了,趕快回到孩子要玩的追人游戲吧。

5、 需要告訴孩子某種事不能做(情況尚不危險)時,請試著通過游戲傾聽的方式告訴他們

孩子會故意忽視你的要求,可能是因為緊張,也可能是因為感到與別人格格不入。游戲中傾聽常??梢曰馑麄兊木o張情緒,使他感受到親情,確信自己是家庭的一員,是父母所心愛的。

說“不”的時候可以用很多種不同的愉快、溫和的聲調??偸墙槲覀儫o法設想說一個“不”字時不帶威脅和嚴厲的口吻。請試試不同的聲調、措辭,把成人式的嚴肅的“不”改用夸張的口吻說出來。比如用關切的、夸張的口吻說:“喔!你可要有麻煩了!”或者,高聲、熱烈地抗議說,“啊呀!你怎么這么干!”你可以慢跑關追逐那個犯規(guī)者,最后摟住他,熱烈地擁抱他。隨著一聲詼諧的“不”,親情與愉快的接觸往往隨之而來,帶來笑聲,釋放出孩子的緊張情緒。

比如,孩子在不適當?shù)臅r候要拿冰淇淋吃,在他剛打開冰箱時,你猛撲過去,把他抱在懷里,笑著跑到隔壁房間里去。他笑著掙脫著跑回到冰箱那里。他剛打開,你又一下子抓住他。一次又一次地,他都是笑著讓你知道他多想吃冰淇淋。可你給他的卻是感情和擁抱。這樣多次重復之后,孩子往往會抱住你大哭,因為他再不要做這樣的游戲了,他只想吃冰淇淋。這樣的大哭會釋放出那種使他一味地要做你禁止他做的事的緊張情緒。然后他就能夠意識到除了冰淇淋還有別的有趣的事可做,因為眼淚和大笑已經恢復了他正常的判斷力。用游戲中傾聽的方式說“不”,可以把給孩子立規(guī)矩的事做得饒有趣味。如果你能保持幽默與機敏,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就更大。

6、 要活潑,不要顧及你的“尊嚴”

孩子們常常在我們面前重復某種行為,如嘬手指、哼哼唧唧,指望我們的幫助。他們本來很有創(chuàng)造性,但此時卻繞進了一條窄胡同,不知道怎么走出來。當你熱情、愉快地接近孩子,孩子會利用你的關注,在笑聲中恢復與你的交流,恢復勃勃的生氣。

一個哼哼唧唧的孩子也會被引得哭或笑起來,只要你以嬉戲的方式給她以親近的溫暖。我們有時忍不住去模仿哼哼唧唧的孩子——也對她哼哼唧唧或取笑她,這是無助于事的。當你的孩子可憐地哼唧著說,“我要餅干”,你可以完全繞開她的要求,直接解決她被冷落的問題。你可以欣喜地看著她說,“那我要咬你的耳朵,”接著就快活地從她的胳膊一直親到耳朵。或者快活在把她起來,抱著她踱過房間,一邊唱,“我們要一塊餅干!我們要一塊餅干!”以你的滑稽樣子誘孩子發(fā)笑。上面例子中,你面前的孩子正感到不痛快,更重要的是,感到與你疏遠了(即使在很多成人的關注之中孩子也可能有這種感覺)。你帶著親情和輕松愉快闖入她的世界,尋求咯咯的笑聲,以開始重建她對你的親密和歸屬感。你闖入的時候說的和做的不一定要有太多意義。起主要作用的是你的親情和快活的氣氛。比起傳統(tǒng)的反應,如,“我要你馬上停止這種行為”,這樣對待困窘中的孩子更有趣,更保護自尊心。同時,不幽默感的反應也使我們避免跟孩子一起陷入不快活的心境。當我們作出熱情的反應時,我們是要尋回自己所了解的熱愛的那個孩子。我們常常能找回她,并一起度過一段快樂時光。

八.游戲中傾聽導致深藏情緒的宣泄

快活地大笑之后,孩子會感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感到安全。此時,他會自動地用某種方式袒露自己內心深處的郁結。他通常會因一樁小事變得不安、憂郁、或沮喪。例如,他可能堅持要穿一件還在洗衣機里的紅毛衣。他覺得可以放心地讓你知道這些煩惱,這些煩惱使他不很滿意自己的生活。要穿紅毛衣只是一條導火索,它即刻會引爆一只集滿了長久積壓不散的混亂情緒的小炸藥桶。

如果此時你能關心地挨近孩子,但并不試圖用話語去安撫或勸解他,他就會抓住這個機會大發(fā)雷霆或大哭一聲。這時要求父母有極高的耐力。所有這些似乎都是由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引起的!不過要知道,這種發(fā)作可能是好事。發(fā)作之后他就卸掉了一個沉重的負擔,他會感到輕松、振作、與你更親近。痛快地哭一聲能釋放出那些曾使孩子害怕并僵化地對待生活的挑戰(zhàn)的消極情緒。游戲中傾聽并不總能觸及深藏的不安情緒。但是請記住,當深藏的情緒被觸及時,是你做的游戲中的傾聽以幽默與笑聲啟動了治愈孩子創(chuàng)傷的療程。

九.再談給孩子立規(guī)矩

孩子在游戲中以笑聲解除了某些輕度恐懼之后,他們有時會尋求幫助以驅除比較嚴重的恐懼。一個孩子在與你邊扭打邊笑之中要尋求此類幫助時,可能會突然傷害你或毀壞東西。這時就應該給他規(guī)定合理的行為限制。要用認真的語氣讓她知道你不允許她傷害你或打破東西。你需要同時采取行動制止孩子的過分行為,這樣你不必提高聲調也能有效地制止他。

當一個孩子的行為超出正常范圍時,我們往往指望他能聽我們的話,服從我們??伤麕缀跤肋h會令我們失望,他沒法做到。他當時根本不在思考問題。他正在向我們顯示他的煩惱,希望得到幫助。他渴求幫助,所以不停地要掐人或踢窗戶,表示他心情有多糟。如果你告訴他什么是不能做的,然后溫和而堅定地采取行動執(zhí)行你的規(guī)定,他常常會讓深藏的煩惱浮上來,隨著笑聲、眼淚、渾身冒汗的掙扎而消散。(父親與兒子例子略)

如果在游戲中間,你的孩子有要傷害人的行為,閱讀下面的章節(jié)會有所啟發(fā)。情況發(fā)生時,你得限制孩子的行為,然后你或者選擇和孩子在一起,協(xié)助他處理比較嚴重的煩惱;或者馬上停止游戲中傾聽,做些別的事。如果你覺得自己沒有做好思想準備處理孩子的問題,寧可暫不去理睬孩子的求助,你要記住孩子不會放棄求助,他們會一再地尋求幫助以解除煩惱。

十、 挑戰(zhàn)與回報

游戲中傾聽對于我們自己也有益處。無窮的憂慮和煩惱通常使我們成年人感到生活的苦澀。游戲中我們必須訓練自己變

得活潑一些,滑稽幽默一些,這就可以讓我們避免陷入苦澀感不能自撥。兒童很善于通過笑聲來排除自己的煩惱。如果

能向孩子學習,你就得到了一位樂意幫你重溫歡笑和嬉戲的大師。

提示與思考:

1、 如果本章中提到的那位父親在游戲傾聽中忍不住對兒子發(fā)火,結果會怎么樣?

2、 如果你和孩子做游戲傾聽,讓你感到最為難的會是什么?為什么?

第三章 孩子哭泣的時候

一.當孩子開始哭泣的時候

毫不奇怪,當孩子開始哭時,我們會心煩。在我們看來,孩子的哭聲意味著我們做父母的無能。經常有這樣的情形,

為一點小事(比如餅干盒子空了)哭起來,我們立刻失去了好心情,感到惱火、不安、厭倦和憤怒。我們想止住他的哭聲,盡力哄他,試圖說服他吃點別的,對他說飯前吃餅干是不對的。如果他還是哭,就責備他說為這點小事哭可真傻。我們以為只要止住孩子的哭聲麻煩就過去了。

但是,仔細觀察就會注意到,情況并非如此,孩子可能會安靜下來,但仍然不高興,長時間情緒低落。打不起精神,不再信任別人。對一切都不滿意,父母也為此感到氣惱,整個家庭生活受到影響。

在孩子開始哭時,也許我們換一種做法可以做到直接調整孩子情緒的作用。只要我們留在孩子身邊傾聽他,不打斷他的哭泣,他的煩惱會隨著哭泣逐漸消散,哭泣也會隨之停止。原因是:哭泣能愈合創(chuàng)傷。由于你給孩子機會自己排除受到傷害的感覺,之后他會變得更堅強和自信。傾聽要求你與孩子合作。他努力消除自己的壞情緒時,你要留在他身邊,提供他所需的支持,使他在整個過程結束時,重新充滿信心和希望。所以,在孩子開始哭時,我們應當停下手邊的事去傾聽他,以便有助于愈合孩子受到傷害的感情。

二.哭泣是自然的康復過程

要理解孩子對哭的需要,可以設想他們站在一條窄窄的平衡木上。在平衡木上,快樂情緒使他們善學,樂于接受我們的建議或幫助。由于感到安全和受到關懷,他們能不斷嘗試,一次不成就再來一次。但他們這種寶貴的自信心和對他人的信任也很容易受干擾。努力頻頻失敗,或周圍的人顯得漠不關心或態(tài)度消極,都可能傷害他們的感情,使他們從感覺良好和安全的平衡木上摔下來。脫離了“正常軌道”,他們無法找到能支持自己繼續(xù)嘗試的信心,感到傷心,就開始哭起來。

哭泣是愈合感情創(chuàng)傷的必要過程。有你在他身邊,他會感到在自己最困難的時候得到了支持和關心。一旦通過哭泣排除了煩惱,他就又可以精神煥發(fā)地面對生活。所以,傾聽哭泣的孩子,能使他得益于所面對的困境,并從所受的傷害中得以恢復。

二.小事情會引發(fā)大的情緒波動

大哭不止,直到不快情緒消失——這種康復過程會很自然地發(fā)生在孩子身上。每當他們感受不到愛或喪失信心時,就會啟動這個過程。當孩子為要獨自挨過半小時感到煩惱時,就會把不快投射到一件小事上。有時,孩子在為了一些看似雞毛蒜皮的小事大哭一場后,能夠告訴你他大哭的真正原因;有時,孩子可能哭完就跑出去玩,什么也不說。我人苦苦地想要知道孩子究竟為何如此傷心,但孩子有時候說不出自己的感覺。好在我們能做到傾聽他們。有我們在他們身邊,他們就能完成康復過程,盡管我們對其內容不很清楚。

三、 歡樂時刻常常會把以往積存的不快帶出來

孩子們經常選擇家庭中歡樂融洽的時刻表露他們不快的情緒,使履行父母職責看來更像是對性格的考驗。我把這稱作“

糟蹋的郊游”現(xiàn)象。比如,你和孩子們也許是一整天都在公園里快樂地玩耍,當你們動身回家時,孩子卻變得不高興,

容易生氣,會為必須坐在車子后排座哭叫等。

實際上,孩子是在利用這天從父母身上新感受到的安全感和親近感。這一天的滿足襯托出平日里感到的缺憾,就像是一

塊白桌布上的污點。度過了如此快活的一天,現(xiàn)在他要致力于往日里積存下的不快。對孩子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能排

泄掉積郁的機會。不過,如果你對此沒有思想準備,這處“被糟蹋的郊游”會是令人沮喪甚至惱火的。一旦你明白它準會

發(fā)生,你可以讓自己做好準備,等孩子哭時好好傾聽,直到他平靜下來。比如,你可以在自己尚未筋疲力盡時就動身回

家,因為你知道路上可能要處理某些會有積極的結局的“麻煩”。

五、 傾聽者須知

當孩子哭起來,你準備傾聽他時,他最起碼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1、 先檢查孩子身體方面是否受到損傷,或環(huán)境是否有危險。如有,要立即采取相應措施。

2、 不要流露出不安,也不要給以忠告。

既然你來到孩子身邊準備傾聽他,孩子就會尋求你的幫助。你的忠告,或明顯的不安,只會妨礙他理解所發(fā)生的事。例如,如果孩子哭是因為奔跑時摔倒了,你只需摟著他,聽他哭。你可能很想責備他的不小心或想告誡他要當心有水的路面。不要這么做。孩子哭的時候,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自己的感受和你的存在上,對四周事物全不在意。他已把注意力收攏在康復過程的進行上。否則無法完成該過程。不要對他說什么他要是小心些就不會摔倒之類的話,因為那會分散他的注意力。他哭的時候,聽不進你的忠告,你的任何責怪也只會加深他受到的傷害。孩子哭夠之后,重新感到安全和自信,會急切地想知道剛才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你只需點到為止。說句“瞧見你剛才摔倒的地方了?那兒有水”就足夠了。暢快的哭泣已經蕩去孩子由于意外的摔倒所感到的緊張與困惑,他現(xiàn)在能自信地回答:“噢,我是在有水的地上滑倒的。媽媽,下次在有水的地方我會跑慢一點。放心吧!”

3、 靠近孩子,輕輕地摟住他,讓你們的目光相接

撫摩和愛撫的目光是我們能給孩子的最有力的支持。摟住孩子并注意相互位置,讓他在愿意時能望到你的眼睛。不要讓他趴在你的肩頭上哭,或一直把頭埋在你的膝頭上。要溫和地鼓勵他抬頭望著你,感受你對他的愛。如果他能注意到你充滿愛撫的目光,就可能哭得更厲害。不過也許他根本就不望著你,那也沒關系。他的注意力是在自己的壞情緒上,他還沒有把它們清理完。足夠的哭泣和你的耐心傾聽終會使他放松下來,恢復與你的全面接觸。

孩子哭的時候,情緒會隨之放松。他在宣泄悲傷的過程中,能敏銳地感受到你的反應。溫柔的觸摸,輕撫他的面頰,把他摟在懷里輕搖,不時地輕吻他的小手,都會把你的關切直接送入他的心田。言語幾乎是多余的。孩子對你的感情可能沒有什么對應的表示,但只要你看到孩子越來越放松,就知道他已經接受了你給予的每一分愛。

4、 和藹地請孩子把他的煩惱告訴你

放聲大哭的孩子總不是無緣無故地感到委屈的。委屈越深,孩子越不容易開口談。你要對他說你想了解他的煩惱,然后,就耐心地聽他說。有時候,你說完以后,孩子只是大哭不止,好久也說不出一個字來。不不定期,你仍然能憑藉他的表情、哭泣的聲調、他看你時的眼神等大致推斷出他的煩惱所在。所以,你要保持對他敏銳的觀察,不論他能開口談自己的煩惱與否。

哭在前,談在后,然后是新的認知——這就是一般的規(guī)律。

5、 如果你發(fā)現(xiàn)孩子害怕某個特定的事物,向他保證你一定會保護他,不讓他受到傷害

當孩子感到非??謶謺r,你的保證可以提醒他注意“現(xiàn)實是安全的”這一事實。不要期待你這些話會止住孩子哭泣。但孩子在通過宣泄重新獲得安全感的過程中,的確需要聽到你的安撫式的保證。

6、 不要對孩子的情緒作評論

這一點太難做到了!我們太習慣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如果我們自己有好心情,別人也該如此。但孩子們的情緒有自己的陰晴雨雪氣象系統(tǒng),為我們成人經常注意不到的因素所左右。在孩子傷心時對他說“你該感到高興才對”,無異于對一場暴風雪說“快走開”。最好對孩子說,“你這樣傷心我很難過,”或,“你不好受,我就在這兒陪著你,”這樣就給孩子機會去正視和處理他的壞情緒。而類似“別覺得委屈,是你自己先動手的!”和“不就是撕壞了一份作業(yè)嘛,別像個愛哭的小寶貝似的沒完沒了!”這樣的話只會羞辱孩子。你本想幫助孩子擺脫煩惱,可你這樣說只會適得其反。

傾聽孩子,既不意味著你認可他的情緒,也不意味著你縱容他。你只是在幫助他擺脫不良情緒。孩子只在煩惱得不能正常思考時才會哭鬧。煩惱和不安能壓垮孩子,驅使他做出非理智的事來,所以孩子才力圖把這些不良情緒“哭掉”。他恨自己行為“出軌”,失去自控。你的傾聽可以逐漸減弱不良情緒對孩子的控制。一旦完成整個傾聽過程,孩子自己的良好判斷力就會得到恢復。

孩子哭鬧時,你會聽到他抱怨你或其他與自己的生活有重要關系的人。比如,“你不愛我,從來就不愛我!”“我希望你不是我媽媽!”“我恨你,爸!別人的爸爸都比你好!”這些都是孩子在宣泄煩惱時會說的。孩子在試圖“哭掉”煩惱,恢復好心情時,需要“口無遮攔式的自由”。如果他們能哭出來并對你說出自己最糟的感覺,他們的委屈就會漸漸消失。不要對孩子的抱怨太在意。孩子對你的抱怨并不代表對你的全盤評價,只代表他急于排除掉的煩惱而已。只要他擺脫掉那些令他不快的情緒,他就會重新注意到人對他有多好。

7、 允許孩子暢快地哭,不要有時間限制

孩子哭起先是為剛發(fā)生的事,然后可能是為以前發(fā)生的傷心事。如果他是初次得到傾聽,他會哭得很厲害,很久,一般達半小時到1小時之久。為這樣的機會他已經等了很久。你表現(xiàn)得越溫和慈愛,他哭得越久、越厲害,因為感受到了你的支持和關注。我們許多人都有類似的經歷:困難時刻,他人不期而至的關心會使我們落淚。孩子也是如此。越有安全感,他就越能向你充分顯露他的情感,在哭過之后,能越深地感受到輕松愉快。

說到時間,父母們會覺得很難辦。我們怎么會有那么多半個小時來坐下聽某個孩子哭呢?誰去準備晚飯等等,在我們的生活中,時間是個昂貴的消費品,大多數(shù)人不會輕言為某件事多用些時間或多作些努力。不過許多父母發(fā)現(xiàn),當孩子煩躁不安時,如果肯花時間傾聽,可以省去其他不少麻煩。比如,你不再需要花時間訓斥他,為他擔心,不停地撫慰他。你只需在孩子發(fā)脾氣時坐下來,把他摟在懷里,允許他哭出內心的委屈,明確意識到這是孩子處理自己不良情緒的機會,也是讓你自己放松情緒,通過傾聽讓自己的愛浸潤孩子心田的機會。

8、 孩子大哭一聲之后或許需要睡覺

恢復過程中,睡眠的作用可能以不同形式表現(xiàn)出來。孩子在一場翻江倒海的大哭之后可能連續(xù)打幾個哈欠,然后倒在你的臂彎里沉沉入睡。這樣的睡眠很重要。它給了孩子為恢復由于情感傷害而喪失的感知能力所需要的時間與安寧。通常,他會覺醒來,又是個快樂的、充滿活力的孩子。

有時,睡眠只是恢復過程中的一個間歇,并不意味著過程的終結。悶悶不樂的孩子會逐漸地、時斷時續(xù)地抽泣著進入夢鄉(xiāng)。醒來時仍然不快活,但已有了新的活力繼續(xù)自己尚未完成的恢復過程。

9、 傾聽過孩子充分哭泣之后,注意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新增長的領悟力、熱情和創(chuàng)造力,以及他更加充滿活力的游戲

孩子在成人的幫助下,痛快地哭過之后感到輕松、被愛,滿懷希望。他們會通過某些看似微小而意義重大的行為,讓我們了解他們的變化。在對你大哭大鬧之后,孩子可能會輕柔地幫你整理頭發(fā),勇敢地去和他以前害怕的孩子一同玩耍,自編幾首快活的小調,或把他以前最厭惡的數(shù)學作業(yè)做完。注意捕捉他渴望生活與愛的天性的閃光。你一定不想錯過他對你表達愛的一舉一動,愿意看到他的自信心不斷增長的跡象。這些就是對你的傾聽的報答,是你的努力贏得的。

一位母親每次送女兒去托兒所都痛苦萬分。每天早晨和母親告別時,孩子都會抓住她不放,抱怨,哭鬧。然后,她會很快停止哭泣,但整天悶悶不樂,不愛說話。最后,母親決定每天提前到校,以便有充裕的時間與孩子道別,孩子哭時能陪在她身邊。頭三個早晨,母親每次都留在車里聽孩子哭近一個小時。等女兒哭聲一停止,她就溫和地說,“該進學校了。準備好和我一起下車進大門了嗎?”孩子就又抽泣起來,緊緊抓住她。在經過幾乎不可想象的那么長久的大哭之后,孩子會安靜下來,向四周望望,悄悄看一看飯盒里為她準備的午餐,或轉轉汽車方向盤,然后就同意進校門了。第四天早晨,孩子比以往哭得還要厲害,可只持續(xù)了15分鐘,就很快決定要進校門。第五天早晨,孩子沒哭。她用力長久地擁抱了媽媽,說她要自己一個人走過校門。保育員后來報告說,她的女兒的自信心在那一周里有顯著增強。這個變化正是母親終于在第五天所明確看到的。

就像上述例子中的情況,孩子在面對新的挑戰(zhàn)時,如能得到傾聽,他們的自信心會得到驚人的增長。為了清除某種情感創(chuàng)傷,孩子可能需要多次傾聽,需要你付出相當多的時間。但你可以看出,孩子在最初表現(xiàn)出的軟弱無能的狀態(tài)會隨著每一次傾聽獲得明顯的改進。

六、 傾聽孩子對于父母不是件容易的事

傾聽一個哭鬧的孩子本身并不復雜,對孩子的成長極為有益,但實踐起來確實不容易。要做到全神貫注地傾聽孩子,我們父母也需要別人花時間來傾聽我們的想法和感受。孩子的激烈情緒會觸發(fā)我們自己的情緒。我們也有許多話要說:比如,作為父母有多難,我們如何愛自己的孩子,孩子有時讓我們多么惱火,對孩子的擔憂、失望和希望。如果父母們之間能建立起一種彼此傾聽的伙伴關系,就能滿足這種需要(詳見“聽你聽我”)。當我們自己信賴著一個傾聽者時,我們會更好地理解孩子是怎樣努力要信賴我們。讓傾聽者了解我們自己有多么傷心、勞累,有助于培養(yǎng)我們傾聽孩子的耐心,更有效地幫助孩子擺脫煩惱。

提示與思考:

1、 孩子大哭時,你通常的反應是什么?

2、 就你而言,傾聽大哭的孩子是否很難,難在哪里?

3、 你是記得自己小時候曾經大哭過,因為什么?父母是否和藹地聽你哭?

第四章 孩子恐懼的時候

一.孩子的恐懼感從何而來

孩子降生時對這個世界幾乎一無所知,他們期待得到愛、溫情和理解。父母會給孩子盡可能多的關懷與溫情,但往往不能夠滿足他們的期望。當某些他們不能理解的事情發(fā)生時,或經常受到冷落,就容易使他們感到恐懼。孩子有時比成年人更敏感,許多成年人感到無所謂的事情都會驚嚇孩子。孩子尤其對突發(fā)的、痛苦的或缺乏親情的情況沒有思想準備。幼年和母親或父親分離,未對孩子解釋就突然更換保姆,家里人情緒激動的談話,被好事的親戚拿來取笑逗樂,電視節(jié)目中的暴力等,都能使孩子受到驚嚇。

此外,有些孩子可能在很早的時候就受到過直接的身體傷害。難產、早產、新生兒黃疸的治療等,都可能驚嚇嬰兒,擾亂他出生后第一個月的寧靜。嚴重的傷害會使某些孩子由于潛在的恐懼而經常處于緊張的情緒之中。

感到恐懼的孩子會很難與他親近的人保持密切接觸。他不能承受你長久的注視,也不很快去試探并依賴他人,而是經常處于一種“戒備”狀態(tài),不能松弛下來平靜地享受親友的陪伴。懼怕也會使孩子變得急躁和難得滿意,稍不如意就可能由于不耐煩或生氣而大光其火。

二、 孩子如何擺脫恐懼

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完全擺脫恐懼。我們很少有人見到過孩子生來就會嘗試使用的康復過程,因為它往往是我們所難以忍受的。孩子在宣泄恐懼感時,會深深地體驗到恐懼,他們的恐懼感會隨著發(fā)抖、干嚎、出汗和發(fā)脾氣宣泄出來。在整個過程中,他們需要我們在身邊給予關注,正如他們在哭泣時需要我們在身邊給予關注一樣。……孩子為消除懼怕所作的努力真是令人困惑不解:誰會想到讓他們在你的懷抱里表現(xiàn)出恐懼感竟會有助于他們獲得自信呢?

三、 孩子經常間接地表現(xiàn)自己的恐懼

有時候,孩子不會直接啟動康復機制。他們不哭叫,也不跑向什么人尋求幫助,因為他們已經害怕去體驗恐懼。他們以明顯的“行為異常”的方式尋求幫助。他們或固執(zhí)地躲避某些活動、某些人或地點,叵他們感到害怕的場合采取攻擊性行為。孩子的恐懼也經常間接地表現(xiàn)為憤怒(詳風“孩子憤怒的時候”一章)

以下是幫助孩子擺脫恐懼的幾個原則。一旦你的孩子在恐懼中大哭起來,你趕到他的身邊想幫助他時,這些原則會告訴你基本的做法。

1、 摟緊孩子。確保只要他愿意,他就能清楚地看到你

你應當說盡可能地顯示出你確信一切都好。你應輕柔而堅決地把他緊摟向你,鼓勵他看著你,告訴他你就在他身邊,他隨時都可以看到你。

2、 即使孩子拼命要推開你,你也要堅持靠近他

要使康復機制起作用,孩子需要一個宣泄恐懼的對象。而你通常就是他近旁最安全可靠的這樣一個對象。他會突然害怕你靠近他,仿佛你一靠近就會置他于致命的危險之中。他把從前某次可怕經歷留下的恐懼感與你聯(lián)系起來,因為他無法與從前那個抽象的陰影抗爭,但可以與你抗爭。如果你心平氣和地允許他掙扎、哭泣和發(fā)抖,就能加快他擺脫恐懼的康復過程。

3、 對孩子解釋你為什么要守在他身邊

孩子會迫切地期望自己不必去體驗恐懼。為了表明你是為他好,而不是要為難他,你要一再向他解釋你為什么要守在他身邊。解釋得越充分,他越能信任你。你可以說,因為當他害怕時,你要和他在一起,你知道他現(xiàn)在沒有危險,你愛他,不愿讓他獨自體驗恐懼等各種靠近他的理由。

4、 如果孩子攻擊你,你要防止自己受傷

5、 讓孩子知道現(xiàn)在他是安全的

不斷地用話語安撫孩子,有助于他們宣泄恐懼。你的聲調很重要,平衡的聲調比話語本身更能令人安心。你的聲調越充滿自信,他越能面對恐懼。

6、 擁抱孩子

7、 一旦你感到害怕或憤怒,請立即中止幫助孩子的嘗試

四、 當孩子逃避令他們感到恐懼的事物時

當孩子跑到你身邊,試圖躲避他們害怕的事物時,你可以當即啟動治愈過程。首先要保證他的安全,去除不安全因素。然后,溫和地鼓勵他面對使他害怕的事物。讓他看著他所怕的人或物,也可以試著朝那人或物靠近一點點。如果孩子嚇得發(fā)呆,你就帶他走得遠一點再讓他看。也許你得輕推他一下,把他的臉從你的膝蓋上移開,或你們一起朝著那人或物挪近一點點。你在努力達到一種微妙的平衡:愛護與安全,加上讓孩子感受到些許恐懼。如果你表現(xiàn)得有些冷淡和不耐煩,孩子覺得不得不服從,就無法放松地宣泄自己的恐懼感。如果你給予過多的同情,他會失去體驗自己恐懼的機會,而這種體驗是治愈過程的重要組成。

五、 笑聲有助于孩子消除恐懼感

如果孩子的恐懼不很嚴重,你可以先鼓勵他發(fā)笑來幫助他消除恐懼,這樣可以釋放出恐懼所引起的較輕的緊張情緒。如果在他感到安全時,你能裝出自己也害怕他所怕的事物的樣子,他就會笑起來。當你用笨拙可笑的動作表現(xiàn)恐懼時,孩子會開心地大笑不止,甚至可能會以強者的姿態(tài)加入游戲,對你說,“我能告訴你怎么辦,你得聽我的!”這種新的力量平衡——大人嚇得束手無策,孩子反而膽大有為——是對孩子的日常體驗的難得的補償,隨著他串串笑聲,緊張情緒會漸漸消除。

六、 害怕黑夜

許多孩子都有晚上難入睡或者天亮之前被嚇醒的問題。解決這類問題的一個好辦法是在睡前安排一些活潑的游戲,要有歡笑,可以有打打鬧鬧(不要胳肢),但要讓孩子占上風。這樣的游戲能使你和孩子肌膚相觸,這是孩子的安全感的主要來源。這樣的游戲還能讓孩子感到被人理解。當孩子與父母共同度過的時光以游戲和歡笑為主時,他們會感到與父母很親近。到了睡覺時,孩子就會比較容易面對主齒感到不安全的問題和感覺。他可能會開始反對去睡覺,或不肯刷牙,或不停地要你講故事。你要做的是保持好情緒、自信心,繼續(xù)引導他去睡覺。

七、 當恐懼導致攻擊行為時

孩子有時會掩飾自己的恐懼。他們因為感到孤獨、被人冷淡而不愉快,但不知該怎么辦。在這種狀態(tài)下,他們會盡量保持正常舉止,然后可能會突然打別的孩子一下,揪妹妹的頭發(fā),或撲打你。這些是最讓父母討厭的事,很容易被認為是故意的粗野行為,使父母對孩子產生看法,心想,“怎么她這么大了還不能控制自己?”

不管是什么年齡,人在害怕時都無法正常思維。當孩子由于害怕而無法正常思維時,他們就會因為自己受到的傷害去同樣傷害別人。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在操場上被人推了一下,在緊張或懼怕之中,他就可能去推別的什么人。受到辱罵或見到過別的孩子遭受辱罵的孩子,在情緒緊張或感到孤立時會脫口罵人,不論他是否懂得所用詞的含義。使孩子感到恐懼的事件常常會原原本本地再現(xiàn)于孩子的行為之中。

要幫助一個可能會由于恐懼而產生攻擊性行為的孩子,父親或母親應該預見到會發(fā)生的麻煩,在孩子做出攻擊性行為之前及時制止,以免造成傷害。如果在孩子已經弄傷了別人之后你才趕到,孩子此時通常會沉浸在內疚之中,無法體驗任何其他感受。他也不會有足夠的安全感使自己能痛快哭泣或發(fā)抖以排除恐懼。

八、 傾聽感到恐懼的兒童 猶如走鋼絲

我們??吹匠赡耆艘試绤?、羞辱或反感的態(tài)度對待恐懼中的孩子。“馬上給我停止這一套!要不我就揍你屁股啦!”“行啦,別像個小孩子似的。現(xiàn)在趕快進教室,要不我就告訴老師說你想留在家里守在你媽身邊!”“你再敢……我就把你鎖在你的房間里,教訓教訓你!”人們需要時間和練習以及充分的支持,才能在孩子因恐懼而產生不當行為時,不按照老習慣去對待他們。我們正在盡力學習如何幫助孩子排除恐懼,找出致使他們膽怯及有攻擊性行為的根源。就像走鋼絲的人,我們必須小心地保持平衡,不讓自己倒向老習慣。在建立起全新的對孩子的復原能力的信任的基礎上,我們循序漸進:當他們感到害怕,躺在我們懷里時,我們給予傾聽;在他們害怕時,我們始終留在他們身邊,輕輕摟著他們,直到他們重新獲得安全感;于是,在最終走完鋼絲后,我們將看到他們又能欣賞自己的生活,比以前更勇敢,更堅強。

提示與思考:

1、 小時候你是否有感到膽怯的時候?是否懼怕過某種事物?

2、 當你小時候感到膽怯或害怕時,是否得到過別人的幫助?是什么樣的幫助?周圍的成年人當時是怎樣對待你的?

第五章 孩子發(fā)脾氣的時候

一、 一些全新的假設

我們大多數(shù)做父母的常以一種簡單的方式判斷自己為人父母的能力。當孩子顯得愉快、聽話、可愛、又有禮貌時,我們就為自己,也為孩子感到自豪;當孩子情緒低落、不講道理時,我們或是責備自己,或是抱怨孩子。我們處理事情時往往受一種廣為接受的觀點所左右,即孩子有了麻煩是件“壞事”。我們會通過盡力勸說或施加壓力,迫使他們重新成為“好孩子”,因為我們不愿意覺得自己是“壞”孩子的“壞”父母。

建議父母不必勉為其難地強使孩子們變“好”,而是嘗試另一種方法。即傾聽孩子的情緒宣泄。它是依據(jù)以下這些并非憑空的假定:

1、 兒童天生是可愛的,他們容易與人相處和合作,有很強的求知欲。

2、 兒童良好的天性會被不良情緒掩蓋。當他感到悲傷、驚恐、害羞、孤獨或不被贊賞時,其良好天性可能被掩蓋。不安情緒會使孩子的行為“出軌”,不再對人抱有信任、合作、熱情的態(tài)度。

3、 受傷害的感受會導致孩子的行為變得可惡、可怕或僵化。這類行為表明孩子在尋求幫助。

4、 如果孩子正處于上述狀況,情緒很糟又很倔,只要有位成年人來到他身邊關懷地傾聽他訴說煩惱,他就會從受傷害的感覺中解脫出來。

特別要注意的一種情緒是沮喪,它是任何一個熱切求知的人都會遇到的一個問題。孩子們帶著“我當然能做”和一定會成功的期待去學習。他們對于自己想干什么有自己的主意,這是件好事。然而他們的能力只有通過坎坷的、有失誤的嘗試過程才能得到增強。沮喪是學習過程中每天都有會發(fā)生的突然故障,是孩子所期望的與他們所能做到的二者之間的矛盾的自然產物。

二、 沮喪會阻滯學習過程

對于任何年齡的學習者來說,沮喪都是難以對付的敵人。我們都知道沮喪是如何發(fā)生的:一個孩子無法讓事情按照自己的愿望進展,然而為了自己的榮譽,他又不能放棄努力。最終他失去了采取新方法進行嘗試的能力。他想成功,但不知如何做,他感到惶恐。此時,善意的成年人的建議對他不起作用,因為他的那種感覺或情緒已經壓倒了他思考的能力。此時如果禁止他發(fā)脾氣,他一定會放棄要學習的愿望。以后每當遇到相似的情況或相似的學習任務時,沮喪就會像豪豬毛一樣豎起來擋住他的路。

三、 孩子怎樣才能擺脫沮喪

當一個灰心喪氣的孩子感到安全時,他會開始發(fā)脾氣,即開始一個自然的康復過程。孩子大吵大鬧時,會全身發(fā)熱,也可能會哭泣和冒汗。這樣的發(fā)脾氣通常并不針對任何特定的人。他們不是壞脾氣,也不是有惡意。這種情緒爆發(fā)會大量釋放出致使他們一觸即發(fā)的緊張情緒。

大多數(shù)父母從來沒有機會觀察發(fā)脾氣如何使孩子們恢復了思考和學習的能力。因為當孩子流露出自己的情緒時,周圍的人都會對孩子發(fā)火或嚇唬他。盡管每一個健康的孩子都曾一再地嘗試用發(fā)脾氣來驅除沮喪的感覺,我們卻一直認為孩子不該發(fā)脾氣。

孩子發(fā)脾氣并不一定意昧著你作為父母有什么過錯,或事情有什么不對頭,或孩子有什么過錯。當然,如果孩子在類似的情況下重復發(fā)脾氣,也許說明你對孩子的行為的期望或限制是不恰當?shù)摹@纾谏痰曩I東西時不許小孩子觸摸任何東西,肯定會讓他感到沮喪。兒童不會抑制自己與生俱來的學習愿望,他們常通過觸摸來學習。他們自己的希望和想法常超出自己的能力所限。發(fā)脾氣是感到沮喪的孩子擺脫不良情緒的途徑。

四、 傾聽孩子發(fā)脾氣

一旦你能把握孩子發(fā)脾氣的規(guī)律,傾聽他發(fā)脾氣并不比聽他哭泣更困難(參閱“孩子哭泣的時候”一章)。發(fā)脾氣就像是孩子情緒系統(tǒng)中的雷霆閃電。下面是關于傾聽的幾條一般性準則。

1、 要靠近孩子,但別試圖安慰他

大發(fā)脾氣意味著大量噪音和運動。這有助于他擺脫由于自己未能達到目的而感受到的羞辱!讓他去撒潑吧。發(fā)脾氣的過程大多不會很長。你也許得堅持聽5至15分鐘。一旦得到傾聽,發(fā)脾氣會很快過去。隨后孩子可能會咯咯笑,與傾聽人熱烈地親昵一番。孩子從幾乎要崩潰的狀態(tài)又恢復了平靜和理智,這樣一個奇妙的轉變過程正是傾聽的結果。你會在隨后的幾小時或幾天里欣喜地發(fā)現(xiàn)孩子的耐性有了很大的增長。

2、 如果你和孩子剛好處在一個公開的場合,你可以小心謹慎地把孩子帶到比較隱蔽的地方,以便安然度過“風暴”

孩子們看來經常選擇公開場合開始發(fā)脾氣??赡苁且驗樗麄冇X得周圍有很多人時,發(fā)脾氣對自己有利,也可能是由于置身在成年人的環(huán)境中,對他們造成的壓力最終超過了他們的承受力。比較恰當?shù)奶幚硎窃O法把正在撒潑的孩子帶到一個比較隱蔽的地方,以便你能控制局面。大多數(shù)旁觀者會很樂意看到你處理問題很在行的樣子。實際上他們大多也有過一兩次同樣的經歷。所以不必太顧忌旁觀者。

我認識一位父親遇到這樣一個情況,他的商業(yè)街的一個擁擠的玩具店里大發(fā)脾氣。他沒什么地方好去,就抱著大吵大鬧的孩子沿街走了十分鐘之久。感覺尷尬的妻子則跟在后面,保持一定距離。事情過后,他們以為兩歲的孩子會像每天中午過后那樣疲乏無力。他們壯著膽子走進一家咖啡店吃午飯,沒想到兒子在那里自始自終都表現(xiàn)得又乖又伶俐,讓女服務員著了迷。

五、 這種傾聽會導致縱容孩子嗎

“如果我傾聽孩子發(fā)脾氣,孩子就會恢復正常舉止嗎?”這是人們常有的問題。人們覺得孩子那些令人頭疼的吵鬧太頻繁了。如果我們每次都得聽下去,生活不就變成了一片吵鬧聲了嗎?我們不是更無法對孩子加以控制了嗎?我們怎么能容忍他們的任性呢?

允許孩子順其自然的發(fā)脾氣,開始的那幾次對父母們確實很難忍受。一個好辦法是在父母們(不一定得是夫婦)之間建立起相互傾聽的伙伴關系,這樣可以幫助他們逐步學會擔當傾聽者這個困難的角色。具體的辦法是,兩個有子女的人約定好時間,避開孩子們,專注于有關為人父母的話題。每人輪流談一談作為父母親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有困難。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來探究一下由于有個沮喪的、愛發(fā)脾氣的孩子而產生的種種感覺。例如,有機會能著重談談那些磨蝕我們的耐心的種種情景,我們就能夠以較為冷靜的頭腦,目的明確的行為,振作精神地去傾聽孩子。

孩子們不會挑合適的時間和地點發(fā)脾氣,所以,不要指望你的耐心傾聽會造成一個完美的有禮貌的孩子。幼小的孩子只要需要就會發(fā)脾氣。有父母傾聽的孩子在進入青春期時不容易受挫折而信心崩潰。在兒童時期他們已得益于宣泄,從中增強了自己的韌性和自信心。

運用傾聽的辦法,你可以期望孩子將逐漸增長應付重要挑戰(zhàn)的能力。他遇到困難仍會堅持學習,面對不合理的事物,他會維護自己的正直。與嚴格的循規(guī)蹈矩相比,以上那些品質會使他更成功地接受人生的挑戰(zhàn)。消除了緊張情緒,他經常能夠與人愉快地相處。煩躁時他能得到傾聽,他就學會了設身處地地同情他人,因為你正是這樣對待他的。

提示與思考:

1、 請回憶孩子最近一次發(fā)脾氣的情景。你當時的感覺如何?你是怎樣對待他的?

2、 你小時候發(fā)脾氣時,父母或其他成年人是如何對待你的?

第六章 孩子憤怒的時候

一、 挑戰(zhàn)

我們有時很難區(qū)分發(fā)脾氣和憤怒,因為這兩種情緒的外在行為表現(xiàn)都有大吵大鬧,都使人失去了我們大多數(shù)人所認可的好風度和良好的自我控制。憤怒有時源于恐懼和悲傷;有時則是對于不公正的情緒性反應。不論是保種情況,只要憤怒的發(fā)泄能為人理解并得到傾聽,孩子和全家人都有會從中受益。

孩子憤怒時,情緒激烈,我們也感到應該作出相應的反應。第一反應是想對孩子說理。不過由于他正陷在憤怒的情緒中,對他說理很少奏效。他根本聽不進或無法理解我們的話。而我們自己也往往會由于孩子的“執(zhí)迷不悟”而感到沮喪。所以當孩子生氣時我們也常忍不住發(fā)火。

那么怎樣避免發(fā)生這種情況呢?怎樣可以消除氣惱中的孩子與父母的隔閡呢?關鍵在于找到一種方法使孩子重新能夠與我們很好地交流。我們想讓他們了解,即使不能樣樣滿足他們,我們依然是很愛他們的。如果對憤怒的孩子給以關注和愛,他就有機會處理自己的情緒,并最終擺脫它。如果我們不這樣做,而是懲罰或孤立孩子,他的怒氣就會被埋在內心深處,在那里不知不覺地增長、膨脹。

面對憤怒的孩子,我們要盡可能保持心平氣和,給他機會發(fā)泄出內心的怒氣,他就會恢復自信,重新感受到別人的愛。

安排“專門時間”與孩子在一起可以為我們能較好地處理孩子的憤怒打下重要基礎。那些令人擔憂的“危機時刻”,“專門時間”的作用就好似一種解毒劑。

無法忍受他人的怒氣仿佛是我們從前輩那里繼承的遺產,所以有必要對憤怒的情緒作一番剖析。

二、 怒氣掩蓋著內心深處的傷痛

憤怒的孩子起來打手勢洶洶,其實他的內心是驚恐不安和悲傷的。一件很小的事會使他感到自己受到嚴懲威脅,而且他除了奮起反抗外別無選擇。他還感到孤獨,認為沒有人能理解他,沒人愿意向他伸出救援的手,所有的人都想傷害他。孩子天生渴求溫情和友善。如果你看到一個孩子狂暴地打他的親人,你可以假定他正處于極度的痛苦之中。他是以這種方式吁請人們注意這個事實:他受到了傷害,需要幫助。

孩子悲傷的時候,哭泣可以排除他們的悲傷。害怕的時候,哭泣、發(fā)抖和出汗可以消除他們的恐懼。孩子遭受挫折的時候,發(fā)過脾氣之后能重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但孩子憤怒的時候,卻沒有確切的、與生俱來的康復途徑可循。憤怒好比一道鐵絲網,父母必須越過它才能靠近驚恐而又充滿痛苦的孩子。一旦學會如何靠近憤怒的孩子,我們就可以幫助孩子擺脫造成他們憤怒的主要原因——懼怕和痛苦。

三、 孩子的怒氣通常掩蓋著某個可怕的經歷

當孩子感到處境危險,或經常獨自一人、無人做伴,或見到別人受到傷害,都會強烈地感到恐懼。這時,他們幾乎總會由于過度驚恐或為恐懼所壓倒而無法抗爭。面對危險,正常的反應是全力抗爭,然而巨大的恐懼會使孩子處于消極狀態(tài)。他們會退縮,發(fā)呆,或默不作聲以求逃生。這些駭?shù)牡臅r刻會給孩子留下深深的印記。在脫離危險之后很久,他們仍然會感到懼怕。他們懼怕既來自那件他們所遇到的可怕的事物,也來自在那次遭遇中自己陷入完全被動的處境的體驗。

很小的不快可能會觸發(fā)孩子很久以前的經歷留下的恐怖感。盡管此刻他并未面對嚴重威脅,他的行為正如那次一樣,因感到孤獨和驚恐而作出自衛(wèi)的反應,他憤怒。憤怒的孩子是在與一個不存在的敵手爭斗。此時,有效的方法是伴在他身邊,幫助他處理他的恐懼和悲傷。

四、 孩子在憤怒中講不出恐懼的真正原由

一個孩子不可能告訴你說,“我嚇壞了,就像我去年那次碰傷頭一樣害怕。”以往可怕的經歷的各個細節(jié)會留在孩子的記憶中,就像扎在肉中的刺一樣,深深地影響他的思維舉止,但又不總是能為孩子自己所意識到。孩子通常不可能直接處理有關的經歷。好在孩子不需要我們完全了解他們的內心活動。他們在試圖排除那些使他們“失常”的情緒時,只需要我們的關注。

五、 你可能成為孩子攻擊的對象

當你試圖幫助處于憤怒情緒中的孩子時,你將面對的是某種壓抑已久的孤獨。孩子感到為世人拋棄,孤獨無助,尤其對你特別失望。這當然是既不公正也不理智的,可事情看來就是如此:孩子感到危險或無助時,他們會讓自己的情緒反應——通常是憤怒和不信任感——指向他們最親近的人。

當然,你不該受到這樣的對待。你已經盡力去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游戲中傾聽:幫助孩子宣泄深藏的情緒
管教“熊孩子”,你要先成為“老頑童”
《認識自己是最大的學問》
想要讓孩子聽話,父母首先得學會聽孩子的話---父母必修8課,教你學會傾聽孩子!
你抑郁的時候,并不孤單
輕松應對懷孕期間各種變化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城市| 东城区| 塘沽区| 名山县| 苍溪县| 耒阳市| 环江| 伊通| 绍兴市| 青河县| 济南市| 湾仔区| 沛县| 壤塘县| 历史| 台北市| 柯坪县| 道真| 贡山| 车险| 福建省| 重庆市| 锦州市| 永福县| 久治县| 涞源县| 扬中市| 柘城县| 兴化市| 昌黎县| 元朗区| 申扎县| 德安县| 新河县| 河间市| 平陆县| 开原市| 法库县| 古交市| 峨边| 贵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