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亂世之中,從來都不缺乏沖鋒陷陣的猛將們,但是猛將畢竟只是在戰場上。戰術的勝利,往往無法挽回戰略上的劣勢。比如說劉備這個人,在自己的前半生中帶著關羽張飛兩個猛將,但是卻是一路流離,直到荊州的時候,才找到了自己真正的軍師——諸葛亮。最后才在諸葛亮的幫助下,站穩了腳跟,有了和曹操競爭的能力。
然而在三國之后,諸葛亮真的是當之無愧的第一謀士么?個人認為不是,因為諸葛亮雖然多智而近妖,卻是一個綜合性人才,更多的能力和才華,都是表現在內政上。以至于在《三國志》中都記載,在晉朝統一天下之后,司馬家特地到蜀地炫耀自己統治的繁華。而蜀地從諸葛亮時代活下來的老人則告訴當朝皇帝,武侯在的時候不覺得有什么不好,等他不在了,才發現他在的時候是真的好。
真要是讓諸葛亮領銜出去北伐,結果大家也都看到了,出師未捷身先死,興漢討賊之路,走得太難了。
那么誰才是真正的第一謀士呢?個人認為是郭嘉。
有道是“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公元207年是一個三國爭霸戰中的大年份,這一年,郭嘉病死,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之后一段時間仿佛開掛,引領劉備走向“天下三分”的蜀漢路線。很多人都戲稱,諸葛亮的開掛還在于,他早已算準了自己的出山時機,得悉郭嘉將死,天下已無對手,才施施然答應了出山。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誰才是三國第一謀士,個人認為三國第一謀士非郭嘉莫屬。為什么郭嘉能算是第一謀士呢?
一、能夠給自己精準定位,看人一針見血。
郭嘉年少而有遠見,在漢末天下將要大亂的時候,才二十來歲就隱姓埋名,秘密地結交一些英才豪杰,卻不與世俗之人交往,所以不是有太多人知道他,只有少數能慧眼識珠的人才看出來他有奇才。那么,從郭嘉專門結交英才豪杰來看,郭嘉是有一定的情報基礎的,這可能是郭嘉后來能夠精準預測的基礎保證,從一開始,郭嘉給自己的定位就是謀士,聊聊天,說說事,然后下班。
傅子曰:嘉少有遠量。漢末天下將亂。自弱冠匿名跡,密交結英雋,不與俗接,故時人多莫知,惟識達者奇之。年二十七,辟司徒府。
郭嘉一開始是在袁紹軍團,經過對袁紹的觀察,對袁紹的評價:
"明智的人能審慎周到地衡量他的主人,所以凡有舉措都很周全,從而可以立功揚名。袁公只想要仿效周公的禮賢下士,卻不很知道使用人才的道理。思慮多端而缺乏要領,喜歡謀劃而沒有決斷,想和他共同拯救國家危難,建稱王稱霸的大業,實在很難啊!"
郭嘉對袁紹的評價可謂是一針見血。分析到位。他知道在袁紹軍團無法發揮自己的優勢,然后就離開了袁紹。
而此時的曹操,當時正失去了戲志才,潁川郡人戲志才,是個善于籌劃的人士,曹操很器重他。曹操是個梟雄,也是一個多謀的人,因為多謀,故而多疑,所以曹操相信的人很少,假如你是個有才能的人,還擁有實權,是會被曹操惦記的,只有這種在曹操身邊組織籌劃的人,而無實權或野心,才能深受曹操信任,因為他放棄了權力,只為你量身定做執行計劃,并且把計劃的具體操作告訴你,你來吩咐執行,這正是郭嘉可以發揮優勢的地方。在戲志才死后,曹操向荀彧詢問誰能代替戲志才的位置,荀彧就舉薦了郭嘉。
郭嘉應邀來見了曹操,這兩位一起聊天聊地聊天下事。所謂相見恨晚,一見如故。郭嘉明白只有曹操這地方能夠一展所長,而曹操也知道了只有郭嘉是符合自己能夠信賴的謀士,從此,郭嘉走上了三國的舞臺。
太祖曰:"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為司空軍祭酒。
二、多謀善斷,精準預言,成就自己。
郭嘉大約197年投奔曹操,此時郭嘉27歲,沒有什么所謂的隆中對,什么天下幾分,大家一般都沉浸在這種未出閣就什么分的事情,作為一個現代人,咱們說諸葛亮未出茅廬而三分天下,果然有那么厲害嗎?
殊不知那時曹操已經平定北方,天下十三州除了馬騰的涼州,就益州、揚州、交州、荊州四州,而揚州、交州是孫權的地盤,荊州戰亂之地,要想站穩腳跟,那請問,除了益州,哪里還有劉備的備選地方?
諸葛亮是在為老板劉備規劃,這和郭嘉是截然不同的,郭嘉是曹操想要干什么,郭嘉就得完成,曹操想要一統天下,郭嘉就幫他統一北方根據地,諸葛亮卻沒能幫助劉備完成北伐,這可能和諸葛亮事必躬親有關,但是事實就是郭嘉打得底子比諸葛亮好。
郭嘉的特殊性在于他不僅能夠出很多的謀,并且還能夠有所決斷,告訴你怎樣才能夠做成。
曹操征討呂布時,經過三次戰斗,打敗了呂布。呂布后退堅守。這時士兵疲倦,曹操想率領軍隊撤回,郭嘉展現了自己的決斷力,當時郭嘉勸曹操說:"當年項羽七十余戰,都沒有輸過,一次失誤就落得被破自刎,就是因為有勇無謀。而如今呂布每次都敗在我們手里,呂布軍氣勢已經沒有了,陷于內外交困的地步,呂布也不如項羽厲害,軍團困于此地,我們乘勝追擊必能成功",曹操聽從了郭嘉的勸說,繼續攻擊,隨即將呂布捉住。
而郭嘉真正顯現厲害的地方是官渡之戰,戰前精準預測孫策的死亡,官渡之戰前,曹操兵弱,而且勢力還盤踞中原,四處都是敵人,對袁紹一戰是傾盡全力了,曹操此時西面是馬騰、韓遂,南面是劉表、孫策,東面剛剛打完呂布,根基不穩,還要全力進攻袁紹,曹操知道馬騰,韓遂暫時歸順,劉表守家之主,怕的是孫策,面對此種形勢,只要一開戰,孫策就會偷襲許昌,會被炒了老家。
而這時的郭嘉卻站出來大膽的預測孫策會被刺殺而亡。這是何等“近乎妖”的決斷力!那就是告訴你,沒事,孫策死定了,來不了,咱們去打袁紹吧。
這種級別的預測能力,除了民間故事版的諸葛亮、劉伯溫、袁天罡,也沒誰能比了吧,甚至于傳言為仙人的姜子牙都得來個什么觀星、龜殼卜卦之類的吧,郭嘉什么都不用,直接就算準了孫策的死亡。而曹操也是信任郭嘉,愣是相信了郭嘉的預測,直接北上打袁紹去了。
其實個人感覺這應該和郭嘉這些年的經營有關,郭嘉在天下大亂時結交豪杰,建立了一定的關系網,所以應該是知道了孫策殺了許貢,很有可能郭嘉也參與了刺殺孫策的行動。
而在官渡打敗袁紹后,曹操又打敗了袁譚、袁尚,這時曹操要乘勝追擊,郭嘉此時顯現了超卓的戰略眼光,勸諫曹操停止進攻,因為袁紹未立繼承者,如果進攻袁譚、袁尚,會讓他們一起聯合起來對付我們,不如我們做出南下打劉表的樣子,他們就會爭奪繼承位而戰,到那時我們再回來,他們想改變形勢也來不及了。曹操聽從郭嘉計策南下,袁譚、袁尚果然開始爭奪冀州,曹操回擊奪取了鄴城,平定了冀州。
這個時候,曹操想要征討袁尚和遼西、上谷、右北平三郡的烏丸人,手下眾將領大多顧慮劉表,建議打劉表,曹操進退兩難之際,又是郭嘉,勸說曹操盡快放手進攻,郭嘉大意是烏丸地處偏遠必不設防,而袁紹對烏丸有恩,現在只是因為曹操的威勢而降,沒有恩情,如果放棄而打劉表,那么袁氏兄弟會在烏丸的資助下壯大,那時恐怕青、冀兩州都危險了。且兵貴神速,輕裝奇襲可成。
曹操再次聽從郭嘉建議,一舉平定了北方及烏丸。這是郭嘉最輝煌的時候,后來,38歲的郭嘉英年病逝,曹操失去了一個最強大的謀士。
縱觀郭嘉這11年,幫助曹操討呂布、敗袁紹、擊劉備、平烏丸、贏袁譚、袁尚,一舉統一北方,奠定了魏國的基石,全國13州,郭嘉幫助曹操拿下了8州。是當之無愧的三國第一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