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起中國的繪畫大師,齊白石一定是家喻戶曉的。齊白石最擅長畫蝦,也擅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他用他極富鄉土氣息的筆墨,繪出雄渾壯麗,繪出古樸詩意。他傾盡半生繪出心中的山水風物,為中國近現代繪畫史描摹出一幅不可替代的綺麗之作。
他并非生來就是畫家,但走過半生后才發現,原來自己正是繪畫藝術“指定”的有緣人。
現在許許多多的年輕人憑一腔熱血奔向北京,他們只愿做億萬北漂人中的那一個,問起也說不悔不怨,但是更多人在青春歲月里耗盡那顆赤子之心,最終也難免庸碌,大約而立之后,便不敢再肆意的施展拳腳了,他們中的很多人,最終踏上返回家鄉的歸途,重新尋找一份未來的安寧。
他們不知,20世紀初時,有一位老人以50多歲的年紀才踏上北漂之路,終究擺脫庸碌,于歷史之上熠熠生輝。
1864年1月1日,齊白石出生于湖南長沙府下屬的鄉村,家境并不太優越。而且齊白石幼年身體孱弱,家人不忍他一生勞碌于田野之間,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做一輩子農民,便省出糧錢供他讀書,幼年他讀書時也只是拿習字的紙張隨手一畫,并沒有什么特別。在他上了半年學時,家里遇水災顆粒無收供不起他讀書,只能讓他輟學另謀出路。
在那個年代,人最大的追求便是吃飽穿暖,也不求什么精神境界,假若讀書無果至少在那時有一門手藝,得以靠手藝持家,那么一家人也能過得不錯,所以普通百姓極為推崇。
于是齊白石便在十五歲的時候開始跟著叔祖父學習木匠,即便是學手藝活,也分一個三六九等,齊白石在隨師父外出為人家打八仙桌時,遇見了雕花木工,他們便要讓道,只因雕花木工更加受人尊重,這樣的不平等使齊白石決心學習雕花木工。
1878年拜周子美為師,開始學習雕花木工。那時他也并不知道,這樣的轉變是他學畫的開始。于是在做木工之余,偶然模仿《芥子園》兼以學習花鳥人物等繪畫技巧,開啟了他的繪畫之路。
1888年,齊白石拜了民間藝人為師學肖像畫,一邊做木匠一邊學畫是他那些時日常態。一年后他再拜胡沁園、陳少蕃為師,在師傅胡沁園的幫助下,他得以拋下手中的木材器具拾起畫筆,一門心思的練習畫作。
為人畫肖像畫成為他養家糊口的手藝,他在繪畫的道路上一步一步走著。1894年他于"龍山詩社"成為社長,與王仲言等人一起吟詩作畫,后來又加入"羅山詩社"。齊白石的青春瀟瀟灑灑度過,與風雅詩畫一起,與二三好友相伴。
到1900年,36歲的齊白石居于蓮花峰下自修了一間小屋,稱"借山吟館",他于借山吟館中感悟四季變遷,致力于詩畫研究。雖然山中怡然,但三十多歲的齊白石并沒將自己困于此地,他大訪祖國名山秀水,飽覽名家真跡。在"五出五歸"中得見世間芳華,又在八年山居生活中照見自己的內心,綠水青山之間,他于畫藝之上精進許多。
40歲那年齊白石去過古城西安采風,他于西安認識了當時的陜西布政使樊樊山,與之結為好友。后來樊樊山被袁世凱調去北京任職,他曾帶齊白石北上,這是四十多歲的齊白石初遇北京,樊樊山推薦他進宮做代筆畫師,可是齊白石并未答應,那時他并未對北京產生多少依戀之情,反倒是養育他半輩子的家鄉他難以舍棄,他并不留戀,之后便回到了家鄉。
辛亥革命的爆發讓中國改變了延續近千年的封建制度,卻也讓齊白石失去了自己家鄉生活的安寧。于亂世之中,53歲的齊白石仿佛是失去父母的幼童,于風雨中飄零。就在動蕩無依的時候,他記起了北平,那個曾經將他挽留的城市。
53歲的齊白石在動亂中二次進京,開啟了他的北漂生活。北漂時他曾辛苦賣畫,自降畫作的價格,卻不曾賣出去多少。他也曾選擇第二職業刻章,他的章被陳師曾欣賞,陳師曾也曾指導他精進技法。
假若是良駒,定然要遇伯樂才能解千里馬之困頓,齊白石于北京得以站住腳,一是因為他的畫作的確富有韻味,二是得遇貴人。當時的京劇大師梅蘭芳便算其中一位貴人,早年別人嫌棄齊白石寒酸,卻是梅蘭芳將他的畫作介紹給別人,他的畫才好賣一些。之后,齊白石曾作《雪中送炭圖》感謝梅蘭芳的知遇之恩。
后來還有徐悲鴻等人為齊白石的畫作指點使他技藝更加精湛。最能改變齊白石北漂生活的大概就是陳師曾了。1922年那年,陳師曾去日本參加畫展,順便帶上了齊白石的畫作,卻沒想到日本人對齊白石的畫喜歡的不得了,這一去,齊白石的畫全被一售而光。再后來外國人選了他的畫參加了巴黎藝術展覽會,此后齊白石的畫作至此走上藝術殿堂,名聲鵲起。
如果說齊白石的畫作是傳奇,那么我們也不得不談起他的生活傳奇了。生于封建時代的齊白石,也和當時的人們一樣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了妻子。他的原配妻子名叫陳春君,齊白石與陳春君拜堂時還只有十二歲。
53歲齊白石北漂的時候,陳春君以為他育有子女五人。齊白石北漂并未帶上妻子子女,他獨自北上,拋下了妻兒獨留家鄉。大概封建時期的女子還是封建的,陳春君就是一個封建的女人,她無法隨丈夫北上,更還要為他物色另一女人陪在身邊。
18歲的胡寶珠嫁給齊白石的時候,齊白石已然有57歲了。這樣的"爺孫戀"倒也恩愛了23年。陳春君一直生活在家鄉,似乎看起來無怨無悔,到底在家鄉時,陳春君是怎樣遙念遠在北京的丈夫,我們無從知曉。齊白石80歲時陳春君去世,第二年齊白石正式立胡寶珠為繼室。
齊白石78歲那年,胡寶珠為其生了第七個孩子,取名良末。本以為是最后一個孩子。到齊白石83歲時,胡寶珠竟然又懷了第八個孩子,可是第八個孩子終究還是沒有生出,胡寶珠也因此難產而死。
胡寶珠死后第二年,齊白石84歲,竟然又鬧著續弦。84歲的老人經朋友介紹認識了四十多歲的夏文珠,夏文珠曾任北京協和醫院的護士長,身材極好又美麗大方,齊白石十分喜歡,但是他的十幾位兒女卻十分反對。齊白石無奈卻也不想夏文珠離開,便商量了讓她以護士的名義留下,一留也就到了齊白石91歲。
91歲時夏文珠離去,齊白石仍然嚷嚷著要續弦,于是找來了伍德萱。93歲時又有人為他介紹了一位四十多歲的女人,93歲的齊白石卻嫌棄她老,后來直到找來了一位22歲的黃花大閨女,齊白石方為滿意。這一年,齊白石風風火火的準備結婚辦喜事時,未料到終究沒能如意,齊白石逝世于這一年,他卓然的畫作和傳奇的一生為世界留下些許足跡。
誠然,齊白石的畫作一定是絕妙的,不然他的《山水十二屏》不會以9億的價格售賣,成為全球最貴的中國藝術品。他53歲北漂,在動蕩的亂世里,以他超絕的藝術造詣成為那個時代最成功的北漂者,甚至在這個時代眾多北漂的人們亦無法望其項背。他93歲時依舊還在娶妻更是令人稱奇,于是便有言:"齊白石一生有兩大愛好:繪畫和娶妻。"
不論齊白石生活如何,不容置喙,我們都無法磨滅他對于中國繪畫史的無雙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