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初的一天,出身貧寒的15歲漢族女學生李玉琴的照片擺在了偽滿皇帝溥儀面前,溥儀從60多張女學生的照片中,一眼就相中了這個圓臉龐、大眼睛的微胖少女。
召見入宮的時候,溥儀拉起李玉琴的手讓她起身,身虛體寒的溥儀敏感的發(fā)現,李玉琴的手心非常溫暖,這是在1943年初冬日里空蕩蕩的偽滿皇宮里少見的溫度,溥儀的心也跟著熱了,事實上,李玉琴那天是有點發(fā)燒。
溥儀最后選擇了李玉琴,把她冊封為“福貴人”,李玉琴成為溥儀人生中第四任妻子。
溥儀為什么要選擇李玉琴,這要分幾個方面去理解。
首先,“明賢貴妃”譚玉齡剛剛去世不久,溥儀還沉浸在對故人的思念里,日本關東軍就給溥儀提建議,讓他另擇佳偶,早行婚配,并為他提供了很多日本姑娘作為備選。而溥儀的心里,則始終把譚玉齡的死因遷怒于日本人的醫(yī)治,后來在東京大審判出庭作證時,溥儀還不忘控告吉岡中將。因此,當時他的恨意很難消除,再加上當時二戰(zhàn)形勢已經出現了不利于軸心國的轉折(斯大林格勒失敗、瓜島之戰(zhàn)失敗,盟軍開始反攻),溥儀覺得日本人的戰(zhàn)船,還是不要綁得太緊為好。
其二,事發(fā)倉促,為了對日本人的步步緊逼,溥儀馬上安排偽滿政府開始為他物色婚配人選,為了不暴露自己的目的,選妃過程比較隱秘,沒有擴大,只在四下的小范圍遴選。
第三、溥儀自己也后來說起,微胖的女學生李玉琴圓臉大眼,面掛福相,而且心境單純,漢族女子的出身的她不懂宮廷禮儀,反倒讓溥儀產生了親近之感。
最后一個原因,卻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據李玉琴晚年的回憶錄寫到:“有一次,溥儀讓我站著別動,他左看右看,還說,怎么這樣像玉齡啊?”
譚玉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