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歷史上乾隆的確是有一位慎嬪,她被稱作拜爾葛斯氏,出身厄魯特蒙古貴族家庭。這位真正的慎嬪死時也的確很年輕,被封為嬪之后不過兩年就香消玉殞,死后按乾隆旨意,歸葬清東陵中的裕陵妃園寢,可知的是,慎嬪生前沒有受到任何懲罰。但按照電視劇的劇情看,電視劇里蒙古來的恪嬪才更像歷史上的慎嬪,而電視劇里的慎嬪阿箬,好像沒有歷史人物相對應。
不同于清宮劇中太監宮女被主子們非打即罵的處境,那是因為真實歷史上的清朝宮女,地位比大部分太監要好的多,論起出身,宮女才是自家人,太監都是漢人。
按照清朝宮廷制度,宮女在宮里不會挨罵,可能會挨打,但不能打傷,否則肇事者就得賠錢。根據《清史》記載,乾隆對嬪妃欺負宮女這事兒,眼里向來不揉沙子,比如侍奉妃嬪的宮女跳井自殺,妃嬪都要“無不量其情節懲治”,生下最受乾隆寵愛的固倫和孝公主的惇妃因為毆斃宮女,被從妃降到嬪。
清朝宮女也不再是一入宮門深似海,而是年滿24歲就可以出宮嫁人,每年也都可以申請家人來宮中探親。
應該說,清朝的統治者充分吸取了前明的教訓,在宮廷內部管理這方面,少走了不少彎路,有清一朝,沒有出現宮女作亂、太監干政這種在明朝比較泛濫的現象。
再來說說這個“貓刑”的出處,應該說,這不是一種宮廷或者見于律例的刑種,只是民間流傳的“野”刑,一種被妓院老鴇常用于懲罰不聽話的妓女的懲罰。民間對傷風敗俗的女人也有實施這種刑罰的說法。
一種說法是,把受罰者剝光捆住放進麻袋里,把魚腥草之類貓的興奮劑涂抹在受罰者的下體處,把幾只發情期的野貓塞進麻袋里,貓舌生有倒刺,受罰者絕對會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另一種說法是,同樣是把受罰者脫光捆住塞進麻袋,但要把頭露在外面,再把幾只野貓扔麻袋里,從人脖子處扎上口。然后執行刑罰的人就掄起棍棒猛敲里面的野貓,野貓在黑暗的麻袋里無處躲藏,急躁之下就會百般抓撓,里面女人的下場可想而知。
至于為什么要露出腦袋,其實也容易理解,很多妓女是靠臉吃飯的,老鴇子想懲罰的是妓女,她當然不想打碎自己的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