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員工從雇員變為合伙人,給權利、給責任、給前景,使員工變“給老板打工”為“給自己打工”的心態投入工作。
“阿里上市,杭州城有上千位百萬、千萬級富翁新鮮出爐了!”阿里巴巴上市后,有人無不艷羨地說道。阿里巴巴實行的是員工持股計劃,員工是公司的股東之一,其利益自然會隨著公司利益的增加而“水漲船高”。
不得不說,現在很多員工都有這樣的想法:我為老板干活,老板付我一份報酬,等價交換而已,我只要對得起這份薪水就行了。
這種“我不過是在為老板打工”的想法很普遍,在眾多職工眼里,工作只是一種簡單的雇傭關系,做多做少,做好做壞,對自己意義都不大,達到要求就行了。因此,工作的質量、標準都不會高。
而只有抱著“為自己工作”的心態,才能將手中的事情做好,也才能最終獲得豐厚的物質報酬,實現自身的價值。所以,成功,就要先把員工變成合伙人,那么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解決員工的打工心態
零售巨頭沃爾瑪規定,員工只要在公司工作滿一年,每周工作超過20個小時,平均可以得到年薪5%的紅利。但紅利是先記在賬上,直到人離開公司時才能取,由于紅利是以公司的股票支付,而股價飛漲,許多經理退休時都成了百萬富翁,甚至許多普通員工也是如此。而這直接形成了良性循環:員工努力工作——公司業績好——員工獲得紅利多——員工更努力工作,穩定性、忠誠度、凝聚力隨之更高。 分析一些現代管理工具,無論是360度考評、績效考核還是目標管理等,其最終目的都是希望員工有更高的積極性、更強的責任心、把事做好做到位做出成果。由此可以說,管理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充分調動員工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及責任心。最直接、最有效的解決方案就是讓員工自己當“老板”。
公司建立合伙人制度,讓員工為自己干,而不是為老板干!
1、讓員工成為合伙人,建立員工晉升通道。
2、把企業打造成合伙人創業的平臺,培養事業合伙人,老板的成功,就是事業合伙人的成功。
3、用合伙人管理模式給員工科學的加薪、晉升,解決員工盼頭的問題。
4、用合伙人分紅制度獎勵員工,讓員工當老板!讓員工在企業內部成為事業合伙人。
5、用品牌分的管理模式給員工考核業績貢獻和文化貢獻,品牌分有多少就兌現多少合伙人獎金,給合伙人分紅。
6、建立合伙人利益貢獻機制,合伙人必須分為預備合伙人、合伙人、高級合伙人、終身合伙人,必須與品牌分掛鉤。
7、如果一個企業里有200名員工,就讓最優秀的10個人成為合伙人。
(二)合伙人股權
合伙歸合伙,股權要清晰。對于這個問題,可借鑒海底撈模式,建議不要均分。
海底撈模式
創始人:張勇
可以借鑒海底撈模式。
海底撈最初的創始人是四個老朋友,兩男兩女,后來這四人內部組合,成為兩家人。海底撈做起來后,張勇比較強勢,先是把兩位太太辭掉,然后,又強勢讓施永宏退出公司管理,最后,又強勢讓施永宏讓出18%的股權。
當然,這不可能所有的團隊都能做到,但如果要確保項目順利,也必須要這樣做。
三、界定概念:合伙人和股東
中國在企業的組織形式有三種:一人有限公司、普通責任有限公司(2人-50人股東)、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的身份都叫股東,所以簽約的是股東協議,而不是合伙協議。
四、股權蛋糕:股權如何分配?
1、看出資
創業初期,做任何事情都必須要有錢,有錢好辦事。如果空對空,事情是很難辦的,所以,啟動資金非常珍貴。這種情況下,出資就顯得非常重要,打比方,做一個項目,需要500萬,我出200萬你出100萬,那我們的貢獻是不一樣的。假設我們資源差不多,我出200萬的話,可能占40%的股權,同時可能又擔任其他的角色。
2、帶頭大哥要有比較大的股權
能夠分配給合伙人的股權,除了其他合伙人,剩下的就是帶頭大哥CEO,他要有比較大的股權,但同時他也要有更多的擔當。
3、要有明顯的股權架構的梯次
剛才講到的,帶頭大哥要拿比較大的股權,比如說按6:3:1、7:2:1這樣明顯的股權梯次,才能形成貢獻度的考量以及掌握控制權、話語權。
公司一定是把員工視為“合伙人”,給權利(參與經營的權利)、給責任(公司經營好壞直接影響個人的資金投入和收入)、給前景(在公司的發展前景),使員工變“給老板打工”為“給自己打工”的心態投入工作。簡單點講就是公司與員工一起做蛋糕、分蛋糕,實現“雙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