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 | 廣東省名中醫林定坤:“治養一體化”呵護頸椎
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膝骨關節炎等慢性筋骨病逐步成為骨傷科門診主流疾病。本期,特邀廣東省名中醫、廣東省中醫院大骨科主任林定坤教大家如何養護頸椎。
林定坤出生在缺醫少藥的農村,高中畢業后毅然報考廣州中醫藥大學,想當一名全科醫生,用醫術幫助更多人。在校期間,從小看中醫、喝中藥的林定坤為改善體質,選擇加入武術隊,通過習武強身健體。“拳起于易,理成于醫”,武術大家大都是傷科名家,武術在嶺南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武術隊的兩位指導老師也是骨傷科名家,其中一位就是上海精武會成員李佩弦的兒子李家駒醫生。1986年,林定坤成為廣東省中醫院的一名骨傷科醫生,跟隨鄧晉豐教授。2001年,林定坤拜上海石氏傷科傳人、國醫大師石仰山教授為師。石仰山教授有深厚的家傳武術功底,治療疾病往往能隨手而愈,這對林定坤影響很深。經過長期經驗積累和不斷的思考總結,林定坤提出骨傷科的手法要“武醫結合”,將傳統絕招重新撿起來使用。“任何學科的發展和進步都要吸取其他學科的長處,不可偏于局部治病,忽視整體。”林定坤表示,中醫、西醫雖然屬于兩種完全不同的體系,治療疾病各有優劣勢,但面對的都是病人,共同目的都是患者的健康,所以必然有一個結合點。出于這種考慮,林定坤多次前往國內著名西醫院進修學習及訪問交流,長期跟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黨耕町教授研究脊柱病,并堅持推行“中醫為主、中西并重”的“組合拳”治療方案。融各家之長,林定坤認為,西醫在現代技術的輔助下,診斷更加清楚,治療方向更有針對性,但如果此時醫生還精通中醫療法,就可縮小疾病的手術適應癥。甚至根據中醫理論,結合對病理病因的認識,有些病不需要開刀,也能治愈。從門診情況來看,頸椎病的發病情況呈普遍化、年輕化的趨勢。頸椎的長期過度勞動、不良的工作姿勢等所導致的肌肉緊張、痙攣,是加速退變的重要因素。為此,林定坤團隊結合不同類型頸椎病發病特點,形成以“階梯治療”理念為核心的治療方案,貫徹“手法為先、針灸藥隨、治養結合”的治療原則,治療過程中凸顯中醫藥特色,形成了頸椎病的“治養一體化”干預模式,使得患者離開醫院后也能懂得如何配合治療頸椎。在“治養一體化”體系中,“挺腰端坐”是一條重要準則。林定坤團隊對影響脊柱健康的坐姿做了大量研究,分析了現代社會最為常見的幾種坐姿,最終確定“挺腰端坐”是最為科學、合理、有效的姿勢。挺腰端坐狀態下脊柱的力學環境是最為符合脊柱力學特點的坐姿,對脊柱的損害最低。在辦公狀態下,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脊柱健康呢?林定坤為大家提供了以下幾條建議:椅子選擇:椅子高度應當以坐下時髖關節與身體保持90°的自然狀態為宜。選用固定靠背的椅子,靠背不可完全直立或過于后傾,保持以10度的后傾角為宜,并且靠背應有與腰部相適度的弧度,便于久坐疲勞時靠著休息。椅子坐板需與地面保持水平,切忌后傾。屏幕擺放。顯示器擺放的正確高度,是在挺腰端坐情況下,雙眼平視屏幕時視點落于顯示器中間的位置。在這種情況下,可避免過度低頭、仰頭的動作,讓頸部處于中立位。鍵盤擺放。使用手提電腦打字時,雙手不得不置于臺面上。如果桌面較高,這時雙肩往往處于一側聳起,長期保持下來,肩部肌肉會發僵和疲勞。使用臺式電腦鼠標時,右手也往往放于臺面上,這也是會導致長期聳肩的不正確姿勢。建議選購桌面下帶有鍵盤架的電腦桌,目的是讓鍵盤和鼠標處于相對低的位置,使用者可以“沉肩墜肘”,讓肩肘部處于自然下垂放松的位置,減少肩背的疲勞感。電腦前遵循 “三個直角”:電腦桌下膝蓋處,大腿和小腿需要形成第一個直角(避免蹺二郎腿);端坐時,大腿和后背形成第二個直角(挺腰端坐);打字或者使用鼠標時,上臂和小臂在肘關節處形成第三個直角(自然垂直)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