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大家都知道對身體關節有著巨大傷害,對于這種疾病我們需要謹慎對待,所以在做治療之前我們需要做詳細的的檢查,確定了病因病灶,才能開始進行治療。那么類風濕這個疾病要如何進行診斷呢?山東省立醫院骨科專家袁林與我們分享怎樣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
最重要的作為醫生來講,他想傾聽你訴說,你是一個怎么樣的不舒服,即使是疼,他也很想知道,你具體是哪里疼,什么情況下能加重,什么時候能減輕,這個疼是什么性質的,是針刺一樣的痛,還是刀絞一樣的痛,還是鈍痛,還是一般意義上的酸痛,這個對提示診斷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傾聽完病人的訴說以后,你當然要做檢查,你做物理的檢查,你看病人疼在哪里,活動是不是受限,這個痛跟活動有沒有特定的關系,有的疼它要到膝關節打彎到一定的程度它才會疼,或者髖關節做特定的動作的時候,才會疼,所有的這些都做完了以后,通常你就可以獲得一個診斷了。
你然后再通過照X光的片子,或者做一些實驗室的檢查驗血,來驗證你前頭問病史或做物理檢查,你的判斷對不對,或者是幫助你確立下一步的努力的方向。
總的來講,是要靠跟病人交流跟查體,而不是一上來就看一個片子,然后說這個片子有什么問題,這個次序就反了。通常普通的X光片子,80%以上的情況下頭,從影像學的角度來講,就夠了,這是一個最經濟,也是最有效的一個檢查的方式。
但是對于有一些生物學的因素,我們剛才講到了,生物學的因素,是導致關節炎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我們是需要依賴實驗室的檢查的,也就是像老百姓講的驗血,或者驗關節液,因為關節里頭你是可以抽到液體的,你去化驗這個關節液,這個里頭它是很有價值的信息,可以幫你確立診斷的。
實際上大多數情況下,根據臨床的檢查,再輔助于X光的影像學的檢查,再輔助實驗室的檢查,大多數情況下頭,你是可以確立診斷的,比如說我們通常意義上講的風濕性的痛,那這種痛往往是游走性的,病人說一會兒我這兒痛,一會兒那兒痛,如果是類風濕,請注意風濕和類風濕是兩種非常不一樣的病。
關節炎的診斷方法
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急性或慢性結締組織炎癥。可反復發作并累及心臟。臨床以關節和肌肉游走性疼痛為特征。屬變態反應性疾病。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之一,多以急性發熱及關節疼痛起病。典型表現是輕度或中度發熱,游走性多關節炎,受累關節多為膝、踝、肩、肘、腕等大關節,常見由一個關節轉移至另一個關節,病變局部呈現紅、腫、灼熱、劇痛,部分病人也有幾個關節同時發病。不典型的病人僅有關節疼痛而無其他炎癥表現,急性炎癥一般于2~4周消退,不留后遺癥,但常反復發作。若風濕活動影響心臟,則可發生心肌炎,甚至遺留心臟瓣膜病變。
2.類風濕關節炎該病是慢性關節炎最常見的類型之一。與遺傳、細菌及病毒感染、環境因素包括吸煙有關。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40~60歲女性更多見。美國風濕病學會1987年修訂的類風濕關節炎分類標準的診斷條件(≥4條可以確診):(1)晨僵至少持續1小時(≥6周)。(2)3個或3個以上的關節受累(≥6周)。(3)手關節(腕、掌指關節或近端指間關節)受累(≥6周)。(4)對稱性關節炎(≥6周)。(5)有類風濕皮下結節。(6)手部關節X線片改變(表現為關節及其鄰近骨質疏松或明顯的脫鈣現象,關節間隙的狹窄)。(7)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滴度>1:32)。
3.骨關節炎多見于中、老年人,起病過程大多緩慢。手、膝、髖及脊柱關節易受累,而掌指、腕及其他關節較少受累。病情通常隨活動而加重或因休息而減輕。晨僵時間多小于半小時。雙手受累時查體可見Heberden和Bouchard結節,膝關節可觸及摩擦感。不伴有皮下結節及血管炎等關節外表現。類風濕因子多為陰性,少數老年患者可有低滴度陽性。
4.痛風性關節炎痛風是嘌呤代謝異常致使尿酸合成增加而導致的代謝性疾病。腎功能異常時由于腎臟的尿酸清除率下降也會引起尿酸水平上升。血漿中的尿酸達到飽和,導致尿酸單鈉結晶沉積在遠端關節周圍相對缺乏血管的組織中。這種結晶的出現可導致單關節或者多關節的急性炎性滑膜炎。痛風在男性中較為多見,拇趾是最常見的受累區域。多數痛風患者在其一生中的某個時期會發生第一跖趾關節受累。其他可能受累的足部區域有足背部、足跟以及踝部。
5.強直性脊柱炎青年男性多發,有明顯的家族發病傾向。以中軸關節如骶髂及脊柱關節受累為主,也可出現外周關節受累,但多表現為下肢大關節,為非對稱性的腫脹和疼痛,并常伴有棘突、大轉子、跟腱、脊肋關節等肌腱和韌帶附著點疼痛。病變嚴重時可出現脊柱僵直,頸椎、腰椎、胸椎活動受限,出現“駝背”,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關節外表現多為虹膜睫狀體炎、心臟傳導阻滯障礙及主動脈瓣閉鎖不全等。X線片可見骶髂關節侵襲、破壞或融合。90%以上患者出現HLA-B27陽性,而類風濕因子陰性。
6.反應性關節炎本病起病急,發病前常有腸道或泌尿道感染史。以大關節(尤其下肢關節)非對稱性受累為主,一般無對稱性手指近端指間關節、腕關節等小關節受累。可伴有眼炎、尿道炎、龜頭炎及發熱等,HLA-B27可呈陽性而類風濕因子陰性,患者可出現非對稱性骶髂關節炎的X線改變。
7.感染性關節炎與細菌感染有關。常見的病原菌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腦膜炎雙球菌、淋球菌、鏈球菌、結核桿菌。發病機制包括直接細菌感染所致和感染過程中細菌釋放毒素或代謝產物致病包括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猩紅熱后關節炎等。直接細菌感染所致的關節炎表現為關節紅腫熱痛,并出現關節功能障礙。下肢負重關節不對稱受累。大關節受累多見,如髖關節和膝關節。關節腔穿刺液常呈化膿性改變。涂片或培養可找到細菌。結核桿菌感染的關節炎好發于青年,有其他部位結核的證據包括肺或淋巴結結核。可有結節性紅斑,血清類風濕因子陰性。結核菌素試驗陽性。細菌代謝產物或毒素所致的關節炎1~2周可以自愈,關節癥狀呈游走性。
8.其他如創傷性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腸病性關節炎等。自身免疫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干燥綜合征、硬皮病及腫瘤等在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也常常出現關節炎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