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病嗎?
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都是生活中很常見的疾病,一說起關節疼痛,很多患者就只知道自己是得了關節炎,但是不知道具體是哪一種病,門診就診時,由于不能區分兩者的區別,不能第一時間選對科室,延誤了就診時間,那么,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到底是不是同一種疾病呢,今天我們就從下面幾個方面詳細介紹一下兩者的區別。
發病原因:骨關節炎是一種退行性疾病,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關節軟骨和骨的磨損所致。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免疫性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確,與感染、環境、遺傳都有一定關系。
發病年齡:骨關節炎多發生于中老年,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逐漸增高;類風濕關節炎主要發生于青壯年。
病理改變:骨性關節炎病理表現主要為軟骨退行性變,繼發性滑膜炎,骨質增生形成骨贅;類風濕關節炎主要病變在滑膜,滑膜形成的血管翳逐漸侵蝕到軟骨及骨組織引起骨破壞;
臨床表現:骨關節炎一般是單側大關節的疼痛,很少有晨僵出現,一般不會導致畸形,很嚴重者可出現畸形功能障礙等。類風濕關節炎主要特征是小關節的對稱性持續性腫痛,如掌指關節、腕關節及近端指間關節,很少累及遠端指間關節,有晨僵,不經治療會造成關節破壞導致殘疾。
化驗結果:骨關節炎一般無免疫指標及其他血液指標的異常;類風濕關節炎表現為類風濕因子及其他自身抗體陽性。
影像檢查:骨性關節炎影像學主要表現為關節間隙變窄;類風濕關節炎則表現為軟組織腫脹,骨質侵蝕、關節變形或半脫位。
治療方面:骨性關節炎主要以非甾體類抗炎藥對癥治療為主,服用軟骨保護劑如硫酸氨基葡萄糖有一定緩解癥狀、改善功能的作用,可延緩疾病的進展。類風濕性關節主要采用免疫調節劑和激素進行治療,疼痛時才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