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西關橋向東,穿過大隅首,越過黃河大堤,我來到了黃河灘區的東關村。大堤路口,矗立著一尊巨石,巨石上鏤刻著“鳳凰城濱河休閑旅游區”,大大的、紅紅的毛體字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蒼勁有力。彎曲的小徑延伸到黃河金灘的美景里,兩邊的柳樹繁茂,樹葉在微風的蕩漾下,搖曳著動人的吟唱,伴奏著曲徑通幽的清涼……
柳蔭下、花草叢,“黃河外灘”的石雕默默地迎接著來此休閑的人們。柳林下,九曲黃河近在眼前,魯北的六月干燥、炙熱,河風撩撥著水面,泛起層層漣漪,渾濁著、激蕩著沙灘,裸露的沙灘黃沙遍地,大概沒到黃河汛期的緣故吧,往日的桀驁不在,河水波瀾不驚,緩緩地流向遠處,河道蜿蜒著她的容姿,在蒼穹下像一張極大極大的幔布在輕輕地抖動,從遙遠的天際一直拖到腳下。赤腳走在沙灘上,柔滑舒適,身心輕松,恍如夢境。東岸的綠色蔥蘢,似駝峰逶迤,陽光下,黃綠相間,層層疊疊地書寫著夏日的美麗。
一尺多寬的邊石伸向遠方,曲曲折折。極目遠眺東南方向,利津黃河大橋高塔入云,鐵索穿空,那鐵索猶如一架巨大的豎琴橫架大橋之上,車輛往來如梭,奔騰的車流流淌著利津人的驕傲。利津大橋的矗立,東津渡的帆影,默默地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綠草成茵,花木蔥蘢。游走在回轉的走廊,眼簾下的石塊棋子似得布設在草叢間,踩在石塊上跳躍著激情、散發著舒暢,我尋覓著古渡的痕跡。臨河的柳蔭下、石桌旁,幾位大姐翹腿而坐,促膝而談,從容的神色顯現著她們的淡雅、沉靜。
幾個少女容姿美麗,訴說著她們的純情,一只小黃狗臥在腳下,耷拉著耳朵,靜靜地傾聽著主人的話語。方方正正的石料碼在一旁,遠處綠色蒼茫……
東津渡,風情濃郁,曲堤通達,依稀尚見的利津古城八景之首“東津曉渡”的遺風。“揚帆遠航”的奇石,寓意著利津再度騰飛的夢想。而今,少了先祖承載的艱辛和沉重,多了些獵奇的新鮮感和快樂的滿足感。東津古渡既有北國的雄渾,又有南國的旖旎,河道里散落著大大小小的雞心灘,雞心灘獨成島灘,猶如黃河錦帶上點綴著粒粒翡翠,棧橋盡頭的觀瀾亭,鑲嵌在綠樹之間。耳際,依稀聽到先祖的吟唱,這歌聲伴著碧水幽幽的過往,纏纏綿綿……
“濟流千曲赴東津,萬壑朝宗匯海濱。岸闊朝平飛野鶩,帆懸風靜照游鱗。青齊車毅爭先渡,吳越朦艘列異珍。此地由來似都會,千村河潤澤斯民”曾幾何時,大清河畔碧水幽幽,千帆勁舞,百舸爭流。鹽運、漕運興隆著匆忙……
曾幾何時,黃河奪大清河道由利津入海,淤沒下游的鐵門關,水深浪涌,東津人頭攢動,物品云集,商人輻輳……曾幾何時,陳毅、張云逸等率華東軍區機關由此渡河,轉戰西去,槍林彈雨,戰馬奔馳……曾幾何時,利津城百業復興,商戶云集,東津渡再展雄風。利津,被譽為“小濟南”……夕陽西下,東津渡侵染在落日的余暉里,河東岸呈現出紅、白、綠色疊加的美景,似一幅水墨畫慢慢地打開,伸展著她的風情。順著棧橋向北,平波透綠,岸柳依依。兩邊的農家飯館飄出了飯菜的濃香,裊裊炊煙在村莊上飄蕩。幾只公雞悠閑地逗留在雜草叢里尋覓著小蟲,農家小院外,耄耋老人蹲伏在院墻邊的陰涼里,三五成群地享受著晚風的清涼。
遙望遠處的綦夾嘴,彎曲的石岸掩映在茫茫的天幕里,壩上風景朦朦朧朧。在那大堤的臂彎里,綦家夾河的葡萄久負盛名,水蜜桃甜蜜可口,宗夾大棚蔬菜碧綠清新,那里是荷花遍野,果蔬飄香的莊科社區。綠色走廊千轉百回,黃河的氣息夾雜著青草的幽香,四下漫溢。岸邊的銀杏、垂柳,水下的樹影,舞動著青紗,婀娜多姿,在輕風中顫動,猶如凌波微步……
飽覽著古渡風光,似夢、似幻,與先祖的碰撞,讓我柔情似水,流連忘返。華麗的章節纏繞著思緒,遐想無邊。波濤洶涌、風帆聳立、萬船待發,一包包、一匝匝的貨物記載著小城的浮華。鳳凰落梧桐,展翅飛翔在藍天里……
作者:扈忠信,利津縣利津街道人,從事文字工作30余載,2013年觸碰散文寫作,小文偶見報端。喜歡書寫鄉愁系列文字。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