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辰
#瓷器篇—37#
親愛的小伙伴們,感謝您一路支持、跟隨“走遍世界博物館”從文明古國系列的埃及、印度、希臘、墨西哥、伊朗、中國一直走到歐洲系列的俄羅斯以及亞洲系列的土耳其等。現在,2021年重頭戲——“瓷器篇”正在進行中……速度圍觀啦!
(青花鳳穿花紋玉壺春瓶,元;國家博物館藏)
前面說到:元代青花瓷的突然崛起,不僅改變了之前中國瓷器重釉色、輕紋飾的傳統燒造理念(尤以宋瓷為代表),還為青花瓷作為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延續后世夯實了基礎,使青花瓷延續千年不斷,最終成為中國瓷器的形象代言人
今天,咱們接著說元青花——元青花中的“青”從哪里來?
(本文圖片由M·辰、福元拍攝,版權所有)
(自然界中的礦石顏料)
人類與顏料
一、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人類認識與使用顏料的簡要歷程。
人類最早發現并使用的顏料是炭黑色和赤紅色等。這是因為原始先人在焚燒動物或樹木時所產生的炭黑使人類對顏色有了初覺的意識;另外,大自然中富含的赤鐵礦石等礦物質本身的顏色也對人類認識與使用顏料起到了啟蒙作用。
(自然界中的礦石顏料)
已知人類最早的繪畫作品誕生在舊石器時代晚期,人們在奧瑞納(歐洲)等文化遺址中發現了用礦物顏料“繪制”的紅色手掌形的洞窟壁畫,說明在舊石器時期,人類已經能夠使用礦物做顏料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自然界中的植物染料)
由于植物顏料的加工制作方法相比礦物顏料的難度要大得多(需要提取色素技術),因此人類利用植物色素作為顏料使用的時間要比礦物質晚,但至遲不晚于新石器時期。
(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圖坦卡蒙金面具,公元前14世紀)
二、藍色情結
人類使用藍色做裝飾顏色最早可能是天青石與青金石等礦物質,世界上多個文明古國中都有以天青石、青金石做裝飾的文物遺存,如埃及國家博物館藏的“圖塔卡蒙金面具”上的藍色部分就是名貴的天青石所制(上圖),古老的蘇美爾烏爾王國遺址中也曾出土過鑲有青金石裝飾的金牛頭豎琴,說明這些地區的先人們對藍色有一種特別的喜愛。
而波斯古國因遷徙與貿易的原因受蘇美爾等地區的影響也對藍色偏愛有加,波斯古墓中就曾出土有青金石裝飾的別針。
(伊朗伊斯法罕“國王清真寺”)
三、西亞鈷藍
由于天青石、青金石等屬于名貴礦石,普通百姓根本消費不起,因此人們找到了一種替代品——藍色玻璃制品,這種看上去晶瑩明亮的藍色玻璃,在視覺上也如青金石般令人愉悅。
世界上最早的玻璃出現于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約4500年前),而成熟的玻璃制作技術則誕生于公元前16—前15世紀。之后,該技術經由埃及、伊朗、地中海、小亞細亞傳至歐洲。
西亞是世界上較早能夠制作玻璃的地區之一。由于藍色為西亞地區人們所偏愛,因此人們借以藍色玻璃制品來替代青金石等藍色寶石。而鈷,作為一種天然礦物顏料,正是制作這種藍色玻璃的呈色劑,人們習慣上稱其為“鈷藍”。
鈷藍作為呈色劑,被喜愛藍色的西亞地區工匠廣泛應用于建筑釉面磚、陶瓷器紋飾以及玻璃制品上。現如今,如果你去西亞各國走一遭,仍然滿眼都是這種富有特色的“鈷藍”藍(見上圖)。
(注:鈷,音同“古”,金屬元素;元素符號:Co。鈷的氧化物——氧化鈷因能呈現顏色反應而被用作顏料。陶瓷器上的藍彩多來自于氧化鈷的呈色反應)
(藍釉陶驢,唐;國家博物館藏)
四、鈷藍與中國陶瓷器
目前,中國已知最早帶有藍彩的陶瓷器物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陶胎藍彩琉璃珠。研究表明,此藍彩正是以鈷作為呈色劑的。但是,此鈷藍料來源于何處?由于可供研究的樣品太少,目前暫無明確結論。
至唐代,鈷料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被中國陶瓷工匠用做了釉料中的著色劑,于是便有了唐三彩中的“藍”彩。但總體來說,由于進口鈷料價格昂貴,故而能夠“掛”藍彩的陶器并不多,上圖中的這件藍釉陶驢就是少見的藍釉陶器之一,屬珍品之列。
唐代時,鈷藍除用作陶器上的藍彩外,也被用于瓷器的制作——唐青花瓷。但唐青花在當時并沒有形成氣候:一是因為鈷料稀缺,二是中原人對藍色不那么熱衷,三是大多數窯口并未掌握成熟的青花瓷燒制技術。因此,唐青花并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同樣原因,宋青花也表現平平。
(青花梅花紋三足爐,元;國家博物館藏))
五、元青花中的“青”
時間到了元代,青花瓷的命運就與唐宋時期大不相同了。元青花異軍突起成為制瓷業的主流品種,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因為白、藍兩色是蒙古族的崇尚之色(詳見前篇),而帝王之好總是能引領流行風尚。
關于元代時期青花顏料來自于何處?學界對此觀點不一。
主要觀點有三:1:來自波斯(今伊朗);2:來自印度;3:來自遠東。
經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對景德鎮元代青花瓷所用鈷料組分進行分析,并比對世界上已知的鈷礦資料作出的結論:或來自于中亞與歐洲,或來自與中亞同一地質構造的中國甘肅、新疆地區。但這一結果由于檢測標本的數量有限,尚不能作為最終結論。而元青花中的“青”色到底來自于何處?還有待于檢測技術與考古發掘的提高與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