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夫妻總是在生活習慣和瑣事上面有分歧和沖突,怎樣化解矛盾?
常常有人問,怎么樣才能搞定我們家那口子?
我們總是為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吵架、沖突不斷。比如說,老公是一個急先鋒,而老婆卻是一個慢郎中。老公喜歡吃咸的,而太太喜歡吃蛋淡的。老公很外向,老婆很內向,老公想去旅游,而老婆比較好靜。也許老公非常喜歡在家比較隨意和舒服,可是家里的老婆卻喜歡把家里弄得干干凈凈,一天到晚就會罵先生,為什么東西都亂丟?你看,這些生活習慣和瑣事就像是我們的鞋子里有沙子一樣,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可是總是讓你覺得特別不舒服。時間久了,當初的愛就會被這些個沙子給整沒了。
那怎么辦?難道就要這樣吵下去嗎?已婚人士問的最多的問題就是如何化解生活中的沖突和矛盾。
問這個問題的人其實心里是有一個自設的期待的,那就是好的婚姻關系應該是沒有沖突和沒有問題的。
那么接下來我要說的話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了。根據西方臨床實證研究,婚姻關系中其實有百分之六十九的問題都是無解的,也就是說沒有完美的解決方案的。在這個世界上,即使是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中也會有兩百次離婚的念頭和五十次想掐死對方的想法。
聽到這里你是不是覺得有點害怕,是不是后悔自己不該結婚,或者懷疑自己找錯了人?很多時候你越是要去改變對方,對方就會越變本加厲,這是在婚姻關系中我們經常看到的事情。
一個人越花錢,另外一個人就越省錢。一個人對孩子越寬松,另外一個就對孩子越嚴格,這樣造成惡性循環。所以葛特蒙博士認為,夫妻中間有百分之六十九的問題是無解的。但是別灰心,這里,還有一個好消息,在快樂的夫妻中間跟那些不快樂的夫妻當中,都各自有百分之六十九的問題是沒有辦法解決,但是快樂的夫妻是能夠跟這些問題和矛盾和平共存的。我們要學學他們的秘訣。
他們的秘訣是什么?那就是首先并不指望改造對方,然后讓它變成跟自己完全相同,而是學會接納對方與自己是不一樣的。
國際著名心理學大師、被譽為家庭治療的哥倫布的薩提亞女士說:人們因為相同而吸引,因為相遇而成長,所以有差異和沖突是正常的,任何關系親近到一定程度就一定會發生沖突。其實有沖突不是問題,沖突并不直接破壞關系,但不接納沖突而試圖去改變對方才是問題所在。
婚姻不會因為兩個人不同而出現問題,就會因為不接納這個不同而出現問題。好的關系就是允許差異的存在,然后嘗試去尋找雙贏的方式。
有人說:我早都知道這些東西,可是怎么辦?我就是生活的不快樂,我們要怎么去化解?
我們來談一談可行性解決方案吧。
第一個就是首先要去了解夫妻的沖突,大部分是因為雙方的需求正好相反,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沖突。
舉個例子,比如說老公跟老婆兩個人搶一個橘子,橘子只有一個,這個時候兩個人就會有沖突了,那怎么辦?
我們先介紹兩個名詞,第一個名詞叫做表面立場,第二個名詞叫做深層需求。
剛才這個例子中間,表面立場是夫妻兩個人都想要這個橘子,但是如果我們花一些時間去到他們兩個人的深層需求,就會發現其實老公是想要吃那個橘子肉,而老婆他想要的是橘子皮,想要點一個蠟燭放在里面,做一個很漂亮的橘子燈。所以,如果我們去探索雙方的深層需求的時候,也許有些問題就可以得到解決了。
再舉一個生活中最常見的例子。有一對夫妻。因為吃飯而起了沖突,丈夫要去吃麥當勞,而太太要吃湘菜。當兩個人相持不下的時候,如果雙方都能夠超越各自的表面立場去了解他們內在的深層需求就有辦法得到解決了。當他們深入探討之后會發現,原來先生要吃麥當勞是因為能夠省時間,而且能夠省錢。而妻子要吃湘菜是因為特別想念家鄉的味道。
第一個步驟是看到表面立場,第二個步驟是去探究深層需求,第三個步驟就是并肩作戰,找到雙贏的解決方法。
對于這對夫妻來講,他們想到也許他們可以去點中餐、外賣,回到家里來吃,這樣既滿足了丈夫省時間又便宜的需求,然后也滿足了妻子可以。讓他很喜歡的湘菜的需求,雙方的深層需求都得到滿足,問題就解決了。
很多時候我們在行為層面堅持固執地要求對方去做某件事,其實并不是對這件事執著,而是想滿足自己內心更深層的渴望和需求,這就是我們講的化解沖突的方法。來到更深的地方,去看那個連接點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