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道教是以“道”為最高信仰的,“道”是宇宙的創造者和主宰著,又是超乎形象的。《清凈經》說:“大道無形,生育大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
“德”是“道”之在人在物者,成為人性、物性;人與物失德便是失道,從而失生,便要衰敗滅亡。“道”和“德”即是宇宙的本體和表現,又是社會人生的真理和規則。尊道貴德、向道愛德、修道積德、悟道成德、行道施德,這便是道教的宗旨和追求。
2.
道教認為,神為道氣所化,仙為得道所成,神通廣大,造福人間,人須加以敬奉禮拜。
3.
道教是重生的,追求長生不老,得道成仙。陳攖寧大師稱之為“生本主義”。道乃是宇宙生生不息之本源,其能量無窮。自然界之發展乃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然后就有人,這樣的自然人自然是有生有死的。但是修道者偏要逆行修習,返本歸初,全性葆真,最后與永生的大道合為一體。這樣個體的生命也就能長生不老了。這就是“逆則成丹”。
4.
性功是煉養心性,即心理的訓練;命功是煉養形氣,即生理的訓練。性功與儒、佛基本相同,理論上多有借用;而命功則是道教獨有,沒這個的就不是道教。
5.
道教強調“功行兩全”,即內修性命之功,外修濟世之事。沒有道德善行,單單靠煉養是不能成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