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季,因為食用春筍發生意外的人總會出現。有網友稱,“春筍一上桌,消化科胃出血的病人就增多”。
近日,據媒體報道:32歲的鄧女士因為愛吃春筍,就經常買筍來吃。3月20日那天晚餐,她燒了一碗春筍燉雞,味道極其鮮美,鄧女士和家人都吃了很多。結果引發了上消化道出血,直接住進了醫院。
據報道,47歲的吳先生,感到腹部絞痛不斷加劇,且間隔時間短,還出現嘔吐癥狀。來到浙江醫院就診后,經腹部CT檢查發現,他絕大部分小腸擴張、積液,且有胃潴留的情況。浙江醫院普外科主任王國良主任醫師介紹,患者急診考慮腸梗阻收住入院,保守治療兩天,癥狀未見明顯緩解,患者自覺疼痛加重,腹痛難忍,于是進行手術治療。手術中,王國良發現吳先生距回腸和盲腸交界位置60厘米處,有個硬邦邦的東西!王國良把小腸切開一個口子,取出了一塊長6cm、直徑3cm左右的圓柱體,經過沖洗后發現,這個折磨吳先生三四天的“罪魁禍首”竟是三片筍干!筍自古就有“蔬中第一珍”的美譽,尤其是春筍,接受了春天太陽的照射,有一定的生發作用,營養成分較冬筍也更勝一籌。從營養價值來看,春筍的胡蘿卜素含量比大白菜高一倍多,而且蛋白質比較優越,含有人體必需的賴氨酸、色氨酸、蘇氨酸、苯丙氨酸,以及在蛋白質代謝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谷氨酸和有維持蛋白質構型作用的胱氨酸,是種營養豐富的保健蔬菜。另外,筍還有低脂肪、低糖、多纖維的特點,食用筍不僅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去積食,防便秘。筍含脂肪、淀粉很少,屬天然低脂、低熱量食品,是肥胖者的減肥佳品,更是高血壓患者的健康食品。但是要注意,春筍雖好,但不宜多食。一般人群每周吃1~2次竹筍,每次不超過100克為宜。搭配方面,由于含氮類化合物,適合與肉類一起烹調,鮮美的味道會更突出。 春筍含有豐富粗纖維,且屬于不溶性膳食纖維,比較難消化,而大量食用會刺激腸胃,損害胃黏膜,消化道一些小血管容易受損傷,導致消化道出血。因此,消化功能欠佳的要盡量少食。此外,有胃病的人也要慎吃筍,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不能大量吃筍。春筍含有難溶性草酸鈣,會影響人體對鈣和鋅的吸收與利用,因此腎炎、尿路結石患者不宜食用。 老人的消化系統相對較弱,如果一次吃很多春筍,可能會因為消化不了而引發反酸、脹氣甚至腹瀉等情況。兒童多吃筍不僅會傷胃,春筍中含有較多的草酸會與鈣結合為不溶于水的草酸鈣,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缺鋅少鈣會影響生長發育,15歲前的孩子尤應注意,不宜吃太多春筍。 有些患有哮喘的人吃了春筍會覺得自己全身都癢,甚至還能誘發過敏性皮炎、過敏性鼻炎等,所以如果是過敏體質,最好別輕易吃春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