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規范和加強流感的臨床管理,減少重癥流感發生,降低病死率,結合近期國內外研究成果及我國既往流感診療經驗,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18年版)》進行了調整完善,形成了《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18年版修訂版)》。
總之,今日份的文章全是干貨,建議大家拿出小筆記記到起,其中,關于流感的治療方面,白芷君只選取了中醫藥療法,好啦,廢話不多說,《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18年版修訂版)》(中醫療法)如下:
什么是流感?
流行性感冒(以下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在世界范圍內暴發和流行。
流感起病急,雖然大多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現肺炎等并發癥可發展至重癥流感,少數重癥病例病情進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和/或多臟器衰竭而死亡。
病原體
流感病毒屬于正粘病毒科,為RNA病毒。根據核蛋白和基質蛋白分為甲、乙、丙、丁四型。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亞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流感病毒對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劑敏感;對紫外線和熱敏感,56℃條件下30分鐘可滅活。
流行病學
(一)傳染源
流感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傳染源。從潛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傳染性。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續排毒3—6天,兒童、免疫功能受損患者排毒時間可超過1周。
(二)傳播途徑
流感主要通過打噴嚏和咳嗽等飛沫傳播,經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感染。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通過上述途徑感染。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接種流感疫苗可有效預防相應亞型的流感病毒感染。
(四)重癥病例的高危人群
下列人群感染流感病毒,較易發展為重癥病例,應給予高度重視,盡早給予抗病毒藥物治療,進行流感病毒核酸檢測及其他必要檢查。
1.年齡<5歲的兒童(年齡<2歲更易發生嚴重并發癥);
2.年齡≥65歲的老年人;
3.伴有以下疾病或狀況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統疾?。ǜ哐獕撼猓⒛I病、肝病、血液系統疾病、神經系統及神經肌肉疾病、代謝及內分泌系統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應用免疫抑制劑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
4.肥胖者[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大于30,BMI=體重(kg)/身高 (m)2];
5.妊娠及圍產期婦女。
臨床表現
潛伏期一般為1—7天,多為2—4天。
(一)臨床表現
主要以發熱、頭痛、肌痛和全身不適起病,體溫可達39—40℃,可有畏寒、寒戰,多伴全身肌肉關節酸痛、乏力、食欲減退等全身癥狀,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適等。顏面潮紅,眼結膜充血。
部分以嘔吐、腹痛、腹瀉為特點,常見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兒童。
無并發癥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發病3—4天后體溫逐漸消退,全身癥狀好轉,但咳嗽、體力恢復常需1—2周。
(二)并發癥
肺炎是流感最常見的并發癥,其他并發癥有神經系統損傷、心臟損害、肌炎、橫紋肌溶解綜合征和膿毒性休克等。
1.肺炎
流感并發的肺炎可分為原發性流感病毒性肺炎、繼發性細菌性肺炎或混合性肺炎。流感起病后2—4天病情進一步加重,或在流感恢復期后病情反而加重,出現高熱、劇烈咳嗽、膿性痰、呼吸困難,肺部濕性羅音及肺實變體征。外周血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顯著增多,以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為主。
2.神經系統損傷
包括腦炎、腦膜炎、急性壞死性腦病、脊髓炎、吉蘭-巴雷綜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等。
3.心臟損傷
心臟損傷不常見,主要有心肌炎、心包炎。可見肌酸激酶升高、心電圖異常,重癥病例可出現心力衰竭。此外,感染流感病毒后,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臟病相關住院和死亡的風險明顯增加。
4.肌炎和橫紋肌溶解
主要癥狀有肌痛,肌無力,腎功能衰竭,血清肌酸激酶、肌紅蛋白升高,急性腎損傷等。
5.膿毒性休克
表現為高熱、休克及多臟器功能障礙等。
診斷
診斷主要結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和病原學檢查。
(一)臨床診斷病例
出現上述流感臨床表現,有流行病學證據或流感快速抗原檢測陽性,且排除其他引起流感樣癥狀的疾病。
(二)確定診斷病例
有上述流感臨床表現,具有以下一種或以上病原學檢測結果陽性:
1.流感病毒核酸檢測陽性。
2.流感病毒分離培養陽性。
3.急性期和恢復期雙份血清的流感病毒特異性IgG抗體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重癥與危重病例
(一)出現以下情況之一者為重癥病例
1.持續高熱>3天,伴有劇烈咳嗽,咳膿痰、血痰,或胸痛;
2.呼吸頻率快,呼吸困難,口唇紫紺;
3.神志改變:反應遲鈍、嗜睡、躁動、驚厥等;
4.嚴重嘔吐、腹瀉,出現脫水表現;
5.合并肺炎;
6.原有基礎疾病明顯加重。
(二)出現以下情況之一者為危重病例
1.呼吸衰竭;
2.急性壞死性腦??;
3.膿毒性休克;
4.多臟器功能不全;
5.出現其他需進行監護治療的嚴重臨床情況。
鑒別診斷
(一)普通感冒
流感的全身癥狀比普通感冒重;追蹤流行病學史有助于鑒別;普通感冒的流感病原學檢測陰性,或可找到相應的感染病原證據。
(二)其他類型上呼吸道感染
包括急性咽炎、扁桃體炎、鼻炎和鼻竇炎。感染與癥狀主要限于相應部位。局部分泌物流感病原學檢查陰性。
(三)其他下呼吸道感染
流感有咳嗽癥狀或合并氣管-支氣管炎時需與急性氣管-支氣管炎相鑒別;合并肺炎時需要與其他肺炎,包括細菌性肺炎、衣原體肺炎、支原體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肺結核等相鑒別。根據臨床特征可作出初步判斷,病原學檢查可資確診。
中醫治療
1.輕癥辨證治療方案
(1)風熱犯衛
主癥:發病初期,發熱或未發熱,咽紅不適,輕咳少痰,無汗。
舌脈:舌質紅,苔薄或薄膩,脈浮數。
治法:疏風解表,清熱解毒。
基本方藥:銀翹散合桑菊飲加減。
銀花15g 連翹15g 桑葉10g 菊花10g
桔梗10g 牛蒡子15g 竹葉6g 蘆根30g
薄荷(后下)3g 生甘草3g
煎服法:水煎服,每劑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時可日服2劑,每6小時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減:苔厚膩加藿香10g、佩蘭10g;
咳嗽重加杏仁10g、炙枇杷葉10g;
腹瀉加黃連6g、木香3g;
咽痛重加錦燈籠9g、玄參15g。
若嘔吐可先用黃連6g,蘇葉10g水煎頻服。
常用中成藥:疏風解表、清熱解毒類,如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顆粒)、清開靈顆粒(膠囊、軟膠囊、片)、疏風解毒膠囊、銀翹解毒類、桑菊感冒類等。
兒童可選兒童抗感顆粒、小兒豉翹清熱顆粒等。
(2)熱毒襲肺
主癥:高熱,咳嗽,痰粘咯痰不爽,口渴喜飲,咽痛,目赤。
舌脈:舌質紅,苔黃或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宣肺止咳。
基本方藥:麻杏石甘湯加減。
炙麻黃5g 杏仁10g 生石膏(先煎)30g
知母10g 浙貝母10g 桔梗10g 黃芩15g
柴胡15g 生甘草10g
煎服法:水煎服,每劑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時可日服2劑,每6小時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減:便秘加生大黃(后下)6g;
苔厚膩加蒼術10g、厚樸10g;
持續高熱加青蒿15g、丹皮10g。
常用中成藥:清熱解毒、宣肺止咳類,如連花清瘟膠囊(顆粒)、銀黃類制劑、蓮花清熱類制劑等。
兒童可選小兒肺熱咳喘顆粒(口服液)、小兒咳喘靈顆粒(口服液)、羚羊角粉沖服。
2.重癥辨證治療方案
(1)毒熱壅肺
主癥:高熱不退,咳嗽重,少痰或無痰,喘促短氣,頭身痛;或伴心悸,躁擾不安。
舌脈:舌質紅,苔薄黃或膩,脈弦數。
治法:解毒清熱,瀉肺活絡。
基本方藥:宣白承氣湯加減。
炙麻黃6g 生石膏(先煎)40g 杏仁9g 知母10g
魚腥草15g 葶藶子10g 黃芩10g 浙貝母10g
生大黃(后下)6g 青蒿15g
赤芍10g 生甘草3g
煎服法:水煎服,每劑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時可日服2劑,每6小時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也可鼻飼或結腸滴注。
加減:持續高熱加羚羊角粉0.6g(分沖)、安宮牛黃丸1丸;
腹脹便秘加枳實9g、元明粉6g(分沖);
喘促加重伴有汗出乏力者:
加西洋參10g、五味子6g。
(2)毒熱內陷,內閉外脫
主癥:神識昏蒙、淡漠,口唇爪甲紫暗,呼吸淺促,咯粉紅色血水,胸腹灼熱,四肢厥冷,汗出,尿少。
舌脈:舌紅絳或暗淡,脈沉細數。
治法:益氣固脫,清熱解毒。
基本方藥:參附湯加減
生曬參15g 炮附子(先煎)10g 黃連6g
金銀花20g 生大黃6g 青蒿15g
山萸肉15g 枳實10g
煎服法:水煎服,每劑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時可日服2劑,每6小時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也可鼻飼或結腸滴注。
3.恢復期辨證治療方案
氣陰兩虛,正氣未復。
主癥:神倦乏力,氣短,咳嗽,痰少,納差。
舌脈:舌暗或淡紅,苔薄膩,脈弦細。
治法:益氣養陰。
基本方藥:沙參麥門冬湯加減。
沙參15g 麥冬15g 五味子10g 浙貝母10g
杏仁10g 青蒿10g 炙枇杷葉10g
焦三仙各10g
煎服法:水煎服,每劑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時可日服2劑,每6小時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也可鼻飼或結腸滴注。
注:
妊娠期婦女發病,治療參考成人方案,避免使用妊娠禁忌藥,治病與安胎并舉,以防流產,并應注意劑量,中病即止。
兒童用藥可參考成人治療方案,根據兒科規定調整劑量,無兒童適應癥的中成藥不宜使用。
預防
(一)疫苗接種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顯著降低接種者罹患流感和發生嚴重并發癥的風險。推薦60歲及以上老年人、6月齡至5歲兒童、孕婦、6月齡以下兒童家庭成員和看護人員、慢性病患者和醫務人員等人群,每年接種流感疫苗。
(二)藥物預防
藥物預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種,只能作為沒有接種疫苗或接種疫苗后尚未獲得免疫能力的重癥流感高危人群的緊急臨時預防措施。
采用中藥預防對于成人而言可取蘇葉1g、麥冬3g、菊花3g代茶飲用;
兒童預防方藥則可取蘆根6g、白茅根6g、杭白菊2-5朵水煎服(用量根據年齡適當加減)。
上述成人和兒童預防方藥可以在流感流行期間連續服用3-5天。(預防方藥參考自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制定的《2018-2019年冬季流行性感冒中醫藥防治專家指導意見》)
(三)一般預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是預防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
增強體質和免疫力;
勤洗手;
保持環境清潔和通風;
盡量減少到人群密集場所活動,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患者;
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上臂或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噴嚏后洗手,盡量避免觸摸眼睛、鼻或口;
出現呼吸道感染癥狀應居家休息,及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