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瓷:此朝的高溫紅釉、藍釉等成就很高,釉里紅也取得較好的成績。釉里紅色澤較淡,偏灰,有時出現飛紅現象,有的呈暗黑色,但也有相當部分的釉里紅器能控制紅料,使發色穩定。青花瓷發色大多偏淡偏灰,不如元青花那樣濃翠,這是采用國產料的緣故,國產料含鐵量較低,含錳量較高。洪武瓷多見砂底,也有釉底。足壁厚重,足底平切,底部也有乳釘狀特征。
產地:景德鎮
造型與紋飾:造型多見梅瓶、玉壺春瓶、盤、碗、三足爐、高足杯。紋飾多見花卉紋、纏枝菊、五爪龍紋、松竹梅、飛鳳圖、庭院圖等。
備注:洪武瓷曾受到一些專家懷疑,其實洪武一朝統治了31年,這么長的時間內怎么可能沒有瓷業生產,按理還應該有官窯器。
2、品種及工藝特點:
永樂宣德青花:白胎。青花為進口料蘇勃尼青。品種有精細一路,也有墩實厚重的一路。永樂青花釉面光潔細潤,宣德青花釉面多閃青,多呈現桔皮紋。青花發色含有鐵銹斑,還有暈散現象。畫法為雙勾線、小筆觸填色。精細一路的,底路為細砂底,白色,呈糯米粉狀。多數器物的底足是邊棱狀,即削切痕明顯。宣德瓷釉面,多見桔皮紋。瓶、壺等器物均為分段拼接。釉下氣泡一般為大中小。兩朝器物的不同點為:永樂較薄,輕,而宣德則相反。宣德多款,落款位置多變。
產地:景德鎮
造型與紋飾:造型為盆、碗、壺、執壺、罐、缸等。還有扁壺、抱月瓶、花澆、蓮子碗、雙系蓋罐、壓手杯等。紋飾有龍紋、鳳紋、花卉,竹石芭蕉、枝果花鳥,以纏枝蓮、龍紋為多見。宣德龍紋特別兇猛。
地位:為明清最重要的青花瓷產品。
備注:永樂宣德的瓷器風格基本相同,史家常并稱"永宣"。
3、品種及工藝特點:
永樂宣德紅釉:一般里外均施紅釉或僅僅外壁施紅釉,有的還有刻花,宣德瓷多見桔皮紋。多數精細器物的口部和近底足處凝釉截齊。
產地:景德鎮
造型與紋飾:盤、碗、高足杯、梨壺、僧帽壺等。
地位:永宣紅釉是明清最重要的紅釉產品。
4、 品種及工藝特點:
永樂宣德青釉:永樂為翠青釉,極淡,玉質感甚強。宣德為冬青釉,器物一般里外及底足均施釉。
產地:景德鎮
造型與紋飾:高足杯、蓋罐花式碗、花式盤等。
地位:翠青釉為永樂時期的新創品種。
5、品種及工藝特點:
永樂甜白釉:因高嶺土用量增大,淘煉十分精細,鐵含量降低,增加了白度、透光度,使釉面潔白細膩、滑潤似玉。有暗花裝飾。釉面多數含青,有桔皮紋,底部稍厚。在轉折等聚釉處多呈水綠色。
產地:景德鎮
造型與紋飾劃花與印花裝飾紋多為纏枝牡丹、纏枝蓮、折枝花、瓜果等。:
地位:為明清最重要的白釉產品。
6、品種及工藝特點:
成化斗彩:這是一種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結合的彩瓷品種。成化前朝宣德時期曾燒出青花釉上紅彩,但這只是釉下青花和釉上一種色彩的結合,而成化斗彩卻是釉下青花與釉上多種色彩的結合,釉上色彩達6種以上,而且色彩純正。如紅色色艷如血。鵝黃嬌嫩輕盈,孔雀綠淺翠清透,紫色如熟葡萄色正透明等。官窯器底部釉水和器身釉水色澤一致。
產地:景德鎮
造型與紋飾:造型為蓋罐、碗、杯、洗、碟、高足杯等。紋飾主要有花鳥、龍紋、海獸等。
地位:此乃成化朝為豐富彩瓷品種而作出的一大貢獻。
7、品種及工藝特點:
成化青花:基本不用進口的蘇勃尼青,改用江西平等青料,發色淡、無鐵銹斑,這是和永宣青料的最大區別。畫法上采用雙勾線條,一筆涂抹的上色法。胎體細膩純凈,多見輕薄胎體,胎體逆光透視,呈牙白色、肉紅色,為其他朝代所不見。也有厚胎者,玉質感強。釉面肥厚滋潤,光潔雅致,多數含青。有一種潔白釉,釉水十分勻凈,器物口沿下常見積釉現象。器身內外與底足釉色一致。
產地:景德鎮
造型與紋飾造型多為碗、高足杯、蓋罐、洗、碟等。紋飾為花紋、云龍、飛鳳、銜花夔龍、波濤海獸、松竹梅三友、花鳥等:
8、品種及工藝特點:
弘治黃釉:黃釉以氧化鐵為呈色劑,在低溫下燒造而成,因用澆釉工藝燒成,故稱"澆黃"。釉面滋潤肥腴。圈足足墻比成化時略矮,盤類有塌底現象。
產地:景德鎮
造型與紋飾:以盤、碗多見,另有不少供器,如香爐、凈水碗等。
地位:為明清黃釉瓷中最有代表性的品種。
明 1、品種及工藝特點:
正德素三彩:除了不用紅色,其他黃、綠、藍、紫等色皆可使用。制作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在瓷坯上刻劃出圖案,高溫素燒后,施釉色,然后剔出圖案部分,再填所需色彩,低溫第二次燒成。另一種是在高溫素燒后的素瓷坯上,直接用色彩涂描,然后低溫燒成。
產地:景德鎮
造型與紋飾:海水蟾紋。洗為典型器。
地位:正德官窯器上承成化、弘治,下啟嘉靖、萬歷,轉變了前朝纖細、精致的風格。
2、品種及工藝特點:
嘉靖青花:因采用西域的回青料,使得呈色濃艷。罐、瓶之類的大件接痕處明顯。胎釉為明代瓷釉中最厚,稱為"亮青釉"。器物口部多涂醬黃釉。不少器物底部處理粗糙,有跳刀痕及粘砂現象。
產地:景德鎮
造型與紋飾:造型多見葫蘆瓶、蓋盒、高足碗、三足爐。紋飾多見魚藻圖、嬰戲圖,以及八仙、云鶴等,道教色彩的圖案較流行。
3、品種及工藝特點:
嘉靖、萬歷五彩:色彩俗艷,突出紅彩,華麗而大氣,裝飾手法豐富,有的集彩繪、浮雕、鏤雕于一體。
產地:景德鎮
造型與紋飾:盤、碗、罐、瓶、壺、文房用具。
地位:為明清五彩瓷中最有代表性的品種。
4、品種及工藝特點:
石灣窯:體質厚重,胎骨暗灰,釉厚,光澤好。善于仿鈞,因地處廣東,故稱"廣鈞",又因胎土為陶,又稱"泥鈞"。石灣仿鈞,仿中有創,窯變釉一般有兩層,即底釉和面釉,多見玫瑰紫,藍釉、墨彩,以一種俗稱"雨淋墻"的最具特色。落款較多。
產地:廣東佛山
造型與紋飾:盤、碟、瓶、罐、筆洗,以及仿古文具等。
5、品種及工藝特點:
德化窯:這種白瓷釉色特別,因含鐵量低,含鉀量高,色澤似乳白,又有"豬油白"、"象牙白"等稱呼,有的色澤微含肉紅色。制瓷名家有何朝宗、張素山、林朝景等。
產地:福建德化
造型與紋飾:香爐、杯、尊、鼎、以及仿玉、仿青銅禮器等造型,還有瓷雕佛像。
清 1、品種及工藝特點:
康熙青花:采用國產浙江料,色澤濃翠,十分鮮麗。最具特色是青分五色,使得風景顯出層次來。流行用象征手法和紋章圖案來替代款式,如玉兔子、梅花、靈芝、喬葉等。
產地:景德鎮
造型與紋飾:造型以鳳尾尊、大方瓶、棒槌瓶、觀音瓶、盤、碗多見。紋飾主要有龍、鳳、纏枝蓮、山水、亭臺樓閣。團龍、團鳳是特殊表現手法。
地位:清朝最有代表性的青花品種。
2、品種及工藝特點:
康熙郎窯紅:制作精細,許多器物流釉不過足,形成了"脫口、垂足、郎不流"特殊的施釉技術。
產地:景德鎮
造型與紋飾:造型多見瓶、盤、盂、笠式碗、觀音尊等。
地位:清朝最有代表性的紅釉品種之一。
3、品種及工藝特點:
康熙豇豆紅:內白外紅,外壁用吹紅法吹釉,再高溫燒成,形成了層次不同的水漬般現象。釉中含微量銅,易產生綠斑點,美感特別。
產地:景德鎮
造型與紋飾:柳葉瓶、菊瓣瓶、洗、太白尊、馬蹄尊、印盒等。
地位:清朝最有代表性的紅釉品種之一。
4、品種及工藝特點:
康熙五彩:與明五彩不同,發明了釉上藍彩,代替了釉下青花,康熙五彩燒彩溫度為80℃,比粉彩高,故稱"硬彩"。康熙五彩以色彩鮮艷奪目著稱。
產地:景德鎮
造型與紋飾:造型以棒槌瓶、罐、壺、盤、插屏、觀音尊等居多。紋飾以"刀、馬、人"圖案最典型,常見有花草蟲魚、仕女仙人。
地位:清朝最有代表性的五彩品種。
5、品種及工藝特點:
康熙素三彩:有三種制作方法,1. 素胎上刻紋飾,施白釉高溫燒成,再在釉上畫紋飾,用低溫燒成;2. 素胎上刻紋飾,高溫燒成素瓷,再畫紋瓷;3. 不刻紋飾,通體施褐黃釉彩燒成,即虎皮斑。
產地:景德鎮
造型與紋飾:造型以盤、碗、爐、瓶、觀音、壽星、動物為多見。紋飾多見仕女、花鳥、三果等。還有墨地素三彩、黃地綠彩、綠地紫彩等。
地位:代表了明清素三彩最高成就。
6、品種及工藝特點:
清三代斗彩:相當部分是追仿明成化等時期的官窯器??滴醴鲁苫凡时绕渌?,因而更顯珍貴。雍正斗彩以兩部分為主,一部分仿成化斗彩,有雞缸杯、天字罐;另一部分則是當時流行的造型。雍正斗彩在彩繪上創造了一種新方法;在青花內填彩,起到特殊的渲染作用。乾隆斗彩與雍正斗彩基本相似,不同的是,有不少器物是為官廷壽慶典禮特別燒制的,常常加飾金彩、粉彩、洋紅等。
產地:景德鎮
造型與紋飾:盤、碟、杯、碗、雞缸杯、天字罐等,品種十分豐富,康熙時有十二月杯。雍正突出的圖案有"八蠻進寶"、蝠鹿等。
地位:雍正斗彩代表了清代斗彩最高成就。
備注:清三代斗彩有相當部分很難區分各自的特點,有些只得從款式、造型上加以區分。
清 1、品種及工藝特點:
清三代粉彩:粉彩繪畫原料是在含鉛粉的玻璃白(含砷元素)中加呈色金屬而成。在工藝上受了琺瑯彩的影響,用粉彩繪畫原料在素胎上作畫,再低溫燒成??滴醴鄄蕦俪鮿撾A段,工藝不夠精致。雍正時技藝精熟,胎薄,瓷質潔白。用純凈的透明釉在燒成的白瓷上彩繪,用沒骨法繪出物體的濃淡相間,明暗陰陽,達到了淡雅柔丙的極致美感。乾隆粉彩品種多于雍正時期,風格承襲了雍正時期,又大膽吸收了油畫技法和題材,顯得加富麗而又不失雅致。
產地:景德鎮
造型與紋飾: 造型以杯、碟、罐、花觚、筆筒、六角瓶、提梁壺、及文房用具筆洗、印盒等。紋飾以花蝶、蝠鹿、過枝花卉多見。
地位: 康熙粉彩的產生給彩繪藝術帶來了新領域。
2、品種及工藝特點:
清三代琺瑯彩:康熙琺瑯彩彩料為進口料,有一種玫瑰紅或胭脂紅料,發色劑是黃金,稱為"金紅",很名貴。康熙琺瑯彩改變了以往彩瓷用膠水或清水施彩的做法,而是用油施彩。雍正琺瑯彩以白地彩繪為主,圖案遠比康熙豐富得多,以畫配詩最為名貴。乾隆琺瑯彩品種更為豐富,除了沿襲雍正朝的風格外,還風行色地開光圖案,以及圣經等西洋人物故事題材。
產地:景德鎮
造型與紋飾: 造型以碗、盤、花瓶、茶壺等多見。紋飾有一些特別的品種,即詩配畫,還有西洋人物,花卉等。
地位: 康熙琺瑯彩的創造把彩繪瓷的制作技術推向了頂端。
3、品種及工藝特點:
清三代青釉:青釉以微量鐵為呈色劑,是中國最古老、最傳統曾占主導地位的色釉瓷,之后其他地位逐漸被其他瓷器所替代。一直到康熙朝的仿青釉瓷器,重新提升了青釉的地位。雍正青釉已能達到相同器物色澤一致的高成品率,實屬難能可貴。雍正青釉品種豐富:有粉青、冬青、豆青等。乾隆青釉在工藝上追隨前朝,但造型更為豐富。
產地:景德鎮
造型與紋飾: 盤、碗、瓶、爐、筆筒、蓋罐、扁瓶、花盆、渣斗、洗、雙耳壺、以及仿青銅器造型??滴跤卸骨嗟厍嗷?、豆青地青花釉里紅。雍正有印花裝飾。乾隆防瓷器在圈足上涂抹一層黑色釉醬。
地位: 雍正青釉的燒造技術達到了歷史上最高水平。
4、品種及工藝特點:
雍正青花:采用浙江上等青料,加工程度精細,發色幽美,與康熙青花相比,略顯淡雅,發色時有暈散現象。
產地:景德鎮
造型與紋飾: 造型仿宣德、成化較多。一把蓮大盤、雞心碗、雙耳扁壺、抱月瓶、花澆、執壺、牛頭尊、海棠式果盆等。紋飾以花卉、龍鳳、花果、花鳥居多。
備注: 雍正四年起,年希堯以管理淮安關稅之稅,兼管景德鎮御窯的瓷業生產,史稱"年窯"。但實際專門管理景德鎮御石瓷業生產的卻是唐英,唐英對這時期景德鎮官窯貢獻極大,史稱"唐窯"。
5、品種及工藝特點:
雍正釉里紅:燒造十分成功,特別是青花釉里紅更加成熟,青花是鈷的發色,釉里紅是銅的發色,兩者對燒成氣氛的要求不一致,卻能同時燒出純正的鈷藍和銅紅釉,簡直就是奇跡。雍正釉里紅比康熙時更鮮艷。
產地:景德鎮
造型與紋飾: 造型多見仿宣德時期的三魚盤、碗、三果高足碗、三魚高足碗、還有梅瓶、石榴尊、洗、水盂、杯盤等常見器物。紋飾為纏枝花、松竹梅、三果、蓮池圖、八仙、山水人物等。
地位:代表了明清釉里紅的最高成就。
6、品種及工藝特點:
雍正茶葉末和鐵銹花釉:茶葉末釉因類似茶葉末而得名。釉色青中偏黃或暗黃,上面點點星斑,仿佛天體中的星星一般。釉肥厚滋潤。古書記載茶葉末釉呈四種顏色:蛇皮綠、鱔魚黃、吉翠、黃斑點。多為陳設器,器底往往篆刻四字款。鐵銹花釉面呈褐、紅小點,像鐵銹花,故名。底部多涂醬色釉汁。
產地:景德鎮
造型與紋飾: 茶葉末釉造型多見壺、尊、瓶、水盂等。鐵銹花釉造型多見筆筒、瓶、罐、杯、盤、香爐等。
地位: 鐵銹花釉是雍正新創的品種。
清 1、品種及工藝特點:
雍正仿宋官、鈞、汝、哥釉:仿官釉以豆青、灰藍和月白色
為多見,造型完全仿宋器,貫耳瓶、圓洗等。色彩以月白色、豆青為多見。少量精品為支釘支燒,支釘呈色發黑,形狀細小,類似汝窯芝麻釘。仿鈞釉多見鈞紅釉、月白釉、天藍釉,釉色較淡,釉層較薄。胎為白色,器底多涂黑色釉汁,有的器物口部涂有芝麻醬色。仿汝釉以天青色居多,釉面透亮、晶瑩透澈,和宋汝釉釉面失透不一樣。多數在器物底部書寫雍正款式。仿哥釉在明永樂、成化時已有成功仿品,清雍正仿品更為精良,有些器物采用堆花鐵沙青銅器紋飾。
產地:景德鎮
造型與紋飾: 仿官窯貫耳瓶、長頸方瓶、象耳尊、扁壺、洗等。
仿鈞窯有洗、花盆、罐、尊、瓶、盤、碗、鼓釘洗等。
仿汝窯多見膽式瓶、花盆、石榴尊、洗、碗、盤等。仿哥窯有獅耳瓶、爐、尊、抱月瓶、貫耳瓶、水盂、筆架、筆洗等。
2、品種及工藝特點:
乾隆青花:乾隆初期的青花瓷與雍正難以分別,工藝上很相似。也有仿宣德、成化青花瓷。乾隆青花瓷器出口很多,因此有不少為了適應外銷而產生的特別造型,如執壺、把杯、花式盤。乾隆青花畫法比雍正更工整一些,裝飾得也更繁復。
產地:景德鎮
造型與紋飾: 造型有各類貫耳瓶、天球瓶、象耳瓶、螭耳瓶、鹿頭尊、玉壺春瓶、高足碗、盆子、扁壺、執壺等。紋飾多見纏枝蓮、云龍、云鳳、折枝花果、松枝梅、嬰戲等。
3、品種及工藝特點:
嘉慶瓷:前期制品工藝水平接近乾隆,如各類精細的單色釉,青花瓷等,后期開始衰退。嘉慶粉彩的成就在本朝更突出一些,工藝上襲用乾隆時期的軋道工藝。粉彩裝飾中開光工藝多見?;ɑ苎b飾與乾隆時期一樣,多用西洋花卉,有一種百花堆錦瓶較為突出。粉彩中描金工藝普遍使用。
產地:景德鎮
造型與紋飾;除了出現帽筒這種新品種之外,瓷器各類造型與乾隆相差無幾。紋飾與乾隆時期相類,多見山川風景、花果蟲魚、五彩描金嬰戲圖等。
4、品種及工藝特點:
道光瓷:除了少量官窯精品,大部分瓷器不能與清三代相提并論。但紋飾上對乾、嘉時期的繁褥裝飾風格有所改變,出現了一些較為清晰的裝飾畫面,如斗雞、戲狗等。"崅竹主人"、"慎德堂"等款的瓷器屬優良之作,陳國治的瓷雕也屬精品。
產地:景德鎮
造型與紋飾: 造型沒有新的突破,與前朝相類。但紋飾上有不少突出的畫面,如嬰戲圖、仕女圖、花蝶蟲草、瓜果等。
5、品種及工藝特點:
同治光緒瓷:同治瓷器除了少量官窯精品外,別無建樹。光緒瓷成就要多于同治瓷器,光緒瓷器的中興之說,一般認為是光緒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為慈禧壽辰而大批燒制的瓷器。光緒瓷仿前朝官窯瓷成風,且產量大。如青花器仿明代永樂、宣德和清三代,其中仿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幾能亂真。官窯器中,"大雅齋"、"儲秀宮"等款的瓷器較精良。光緒青花使用一種俗稱"洋藍"的云南珠明料,色彩鮮明。
產地:景德鎮
造型與紋飾: 造型仿明、清三代的很多,也有仿青銅器,如鼎、豆等,還有青花、粉彩的瓷對聯和瓷畫的屏風較多見。
地位: 同治、光緒瓷器曾被史家稱為清晚期陶瓷生產的再一次振興,叫"同興中興",其實,振興力度有限,不過是大量模仿前朝器物,且少見仿中有創的作品。
民國 1、品種及工藝特點:
民國瓷:全方位仿造歷代以來的重要瓷器,少量的仿造精細優美,但大部分胎體粗糙,胎釉結合不緊,易脫落。民國瓷器較有獨到之處的是清朝咸豐年間風行的淺絳彩瓷和民國初年興起的新粉彩瓷。淺絳彩瓷來源于元代黃公望的淺絳山水畫法,把此畫法用到了瓷器裝飾上,則有別于前朝。新粉彩瓷的特點,是把瓷器當作畫板,將以往各朝精細工筆畫,特別是山水、花鳥畫稍加改編,完全體現在瓷器裝飾上,擴大了彩瓷裝飾的范圍,這種畫法成為當時景德鎮瓷器彩繪的主流。主要代表人物為王琦、王大凡、汪野亭、何許人、鄧碧珊、劉雨岑、程意亭、畢伯濤、徐仲南、田鶴仙等人。
產地:
造型與紋飾: 造型紋飾多仿前朝。紋飾上出現了民國時期特有的工筆人物畫等。
地位: 珠山八友瓷器被稱為民國時期的代表品種,代表了民國彩瓷的最高水平。
備注: 民國作為清朝結束緊接之后的時期,瓷業生產完全受清朝影響,一方面全方位仿造清朝各階段瓷器,一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即珠山八友瓷器。這時期的官窯燒造時間十分短,即"洪憲瓷",數量十分少。自江西瓷業公司開業之后,全國開辦了三十余家瓷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