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1月18日報道,11月17日,法國總理愛德華·菲利普(Edouard Philippe)在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舉行的儀式上,將法國19世紀殖民時期掠奪的一把寶劍,交還給了塞內加爾總統麥基·薩爾(Macky Sall)。
這把寶劍原本屬于19世紀西非統治者奧馬爾·薩義德·塔爾(Omar Saidou Tall)。
奧馬爾在19世紀50年代,領導了一場反對法國殖民統治的斗爭,并最終于1860年與法國簽署了和平條約。
法國歷史學家瓊·蘇爾特·坎勒(Jean Suret-Canele)稱,奧馬爾于1864年死于一次火藥爆炸。在他死后,他的寶劍和藏書就被法國人強行“沒收”了。
法國總理菲利普表示,歸還奧馬爾的軍刀,只是法國歸還西非文物的“第一步”,法國計劃在未來歸還26件從西非掠奪的文物。
塞內加爾領導人在文物回國當天,接受采訪時直言:“這對塞內加爾來說,是歷史性的一天。”
據當地媒體報道,寶劍移交當天,活動主辦方還邀請了奧馬爾的后人到現場觀看。
2018年11月,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委托撰寫了一份報告建議稱,法國計劃永久性歸還從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掠奪來的藝術文物。
報告稱,截止2018年,法國博物館至少收藏了9萬件來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藏品,僅巴黎的凱布蘭利博物館(Quai Branly museum)就收藏了大約7萬件藏品。
2018年11月,馬克龍在布基納法索瓦加杜古大學(University of Ouagadougou)舉辦的演講中公開表示,法國將在未來幾年內,逐步歸還從非洲掠奪的文化遺產藝術品。
隨著非洲等各國政府的大力施壓,歐洲國家于近年來掀起了一股將盜竊的文物歸還給原產國的浪潮。
今年7月,法國還將445件原產于巴基斯坦(Pakistan)的文物交還給了巴方,其中包括半身像、花瓶、高腳杯、甕,當中一些文物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三千年前。
今年5月,德國宣布將歸還從納米比亞(Nambia)掠奪的15世紀航海地標—“石頭十字架”(Stone Cross)。
倫敦大英博物館也在2018年與尼日利亞(Nigeria)達成協議,同意將英國士兵掠奪的貝寧青銅器歸還給尼日利亞。
隨著法國等國家紛紛歸還文物,讓人不禁想到大批因劫掠而流落海外的、原屬中國的珍貴文物。
11月13日,愛國企業家何鴻燊先生將馬首捐贈國家,劃撥北京市圓明園管理處收藏,回歸原屬地。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中已有7尊回歸,人們期盼十二獸首能盡早齊聚祖國。
希望各國流失的文物能早日物歸原主,類似的浩劫再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