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投資ST股票
很多人回避ST股票,認為這些公司連續虧損面臨退市風險太大。但投資ST股票,實質是在享受現階段不成熟股票市場的制度紅利,很多擔憂的問題并不存在:
a 注冊制。注冊制現在的說法是暫緩實行,但我一直認為注冊制不會也不可能真正實行。即使最后實行也是有中國特色的注冊制,對質量和數量還會有標準和控制,跟現在的審批制沒有本質區別。而且如果實行注冊制,股指極有可能跌破2000點,對現存上市公司的再融資不利,新發行股票的估值也會大幅下降。現在國家力推供給側改革,重要策略就是國企混改整體上市。注冊制明顯不符合這個大方向,因此暫緩也是必然。
b 殼資源。對于有IPO意圖的公司來說,排隊上市遙遙無期,而花一定的代價借殼完全可以彎道超車。借殼上市后,股東將來可以減持套現,股票可以抵押質押,公司容易獲得銀行貸款,還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合法轉移變現資產,綜合收益遠大于借殼成本。
c 退市。造假是普遍現象,但監管機構只能對*ST博元這種沒背景的民企痛下殺手,如若涉及到地方政府或者國企就會投鼠忌器。股民也很清楚這一點,遇到*ST博元自認倒霉,但對ST長油或*ST新億就會寫信舉報甚至去圍攻上交所證監會,總之是大鬧大解決。在這種情況下,地方政府或國企怎么可能輕言退市。
二、投資低市值ST股票
投資ST股票,主要目的就是寄希望于最終能夠借殼重組,像*ST酒鬼這種憑自身業績扭虧為盈的公司并不受市場歡迎。基于借殼重組去選擇ST股票的指標有很多,但這些指標并不是絕對的,每個指標都可以輕易找到正面案例和反面案例:
a 控股股東。通常認為控股股東最好是民企,原因是民企決策快重組容易。但國企股東成功轉讓股權的例子也不少,又因為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任務,溢價率往往會更高。比如ST景谷溢價27.87%轉讓股份,*ST獅頭溢價75.6%轉讓控股權。
b 股權比例。通常認為股權比例越低越好,但股權太分散也未必是件好事。比如*ST新梅現在仍為控股權內斗不止,最后結果是2016年暫停上市。
c 資產質量。通常認為資產質量越差越好,如果能破產重整那更是咸魚翻身了,現在*ST川化就受到熱捧。但如果遇到*ST新億,破產重整的結果卻是小股東賬面虧損67.15%。
綜合來看,還是基于市值指標選擇ST股票更為理想。市值越低的ST股票,借殼重組的難度越低,成功的概率也就越大。站在借殼方的角度而言,注入同樣的資產能獲得更多的股權比例,當然優先選擇低市值公司了。
三、低市值ST股票的收益
如果在1月4日建立低市值ST股票組合,截止到4月14日漲幅是17.91%;如果在1月27日或2月29日兩個低點建立組合,漲幅是46.55%和43.09%,遠超指數漲幅。
如果還是認為ST股票風險太大,選擇低市值股票也是個替代方案。在今年2月29日兩市股票最低市值僅有18.22億,截止到4月14日兩市最低市值是26.12億,43%的反彈力度完全令人滿意。但低市值股票跟ST股票相比,低市值股票更容易出現黑天鵝事件,而ST股票利空基本已經出盡。再有就是創業板股票不允許借殼,而ST股票有退市壓力因此重組的動力會大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