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制、郡縣制,整體上是與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郡縣制實際上在春秋戰國時期即已出現,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后大力推廣郡縣制,是順應社會發展潮流的表現。從這個意義上講,郡縣制是一種進步,但不能抽象地認為分封制就代表落后。二者的異同是:
一,內容不同:
其一,分封制是與宗法制相聯系的,是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郡縣制是在國家大一統的條件下實行的,是按地域劃分的。
其二,分封的諸侯王位世襲,并擁有封地;郡縣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調遷,官位概不世襲,官吏只有俸祿沒有封地。
其三,諸侯國擁有很強的地方獨立性,容易發展為割據勢力;郡縣則是地方行政機構,有利于中央集權的加強和國家的統一。
二、作用不同:
分封制為西周的統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強了中央集權,容易導致王侯割據勢力的形成,
郡縣制,是秦廢除分封制.行郡縣制度。初設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郡由中央直接統治管理,不容易導致地方割據勢力.從而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
三、目的相同:兩制度都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制.都在當時起了重要的作用,并為以后的朝代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