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網絡研討|基于現代人類行為的圖書館設計
文章來源:公眾號“圖書館實證茶客”
說明:Webinar是國外目前比較流行的一種會議形式,方便快捷,webinar一詞是web與seminar組合而成,意為網絡研討會,只有組織者需要一個客戶端軟件,而所有的會議參加者不需要安裝任何軟件,直接通過網頁瀏覽器,一鍵加入。還有web conferencing和webcast等名稱。
一、圖書館空間功能的轉變
是什么吸引讀者到圖書館來?過去可能是書。信息時代,在線訪問圖書館和虛擬資源是一項重大的舉措,但這不能把讀者帶進實體圖書館,有可能還會減少某些服務的使用。我們可以使用技術將讀者吸引到圖書館的空間,比如圖書館的電腦和帶寬,可以保障快速、高質量的資源訪問。即使是這樣,技術帶給人的豐富體驗仍然有限,并且技術在空間服務體驗上也不應該發揮主要作用。除了圖書館,技術也無處不在。對技術的獲取不是未來圖書館的根本特征。
圖書館已經從以館藏資源為中心向以讀者為中心轉變。未來的圖書館依賴于為讀者提供的空間的質量,根據不同活動類型,比如一個人、兩個人、小組、大型活動提供大小不同、功能不一的空間。
圖書館需要對空間進行規劃將不同區域分隔開,使得不同類型的活動可以同時進行,不同人群可以同時有效地使用圖書館。
大型空間,特別是獨立的空間,適合舉辦各種大型活動,但是對個人和小組沒有很大的吸引力。
根據Christopher Alexander《建筑模式語言》(A Pattern Language)一書中的觀點,天花板的高度與社交距離相關,低天花板代表私密活動空間,高天花板代表正式活動空間。他提到,如果一個建筑物內所有的天花板高度都是一樣的,這幾乎不能讓人產生舒適感。
建筑物內的光線也很重要,是采用自然光還是人造光源,對空間的塑造以及人的行為和舒適度都會產生影響。Christopher 提到,在一側照亮的房間中,環繞人臉的眩光會阻礙人們理解彼此。
因此,根據朝陽方位,了解太陽的規律和陽光最強的時間,有助于知曉如何通過窗戶讓陽光從什么位置進入空間。一般來說,活動區域設在圖書館的南邊較為合適,而思考區域在北邊較為合適。
一句話,人的需求會影響空間的塑造,空間也會影響人的行為。
二、設計空間時須考慮的四個因素
當基于人類的行為設計空間的時候,有四個因素必須考慮到:空間、安全感、舒適、耐用。空間:每個人都想保留個人周圍的空間,不喜歡個人空間遭到侵犯。安全感:每個人都需要一個避風港,讓自己在其中感到安全、舒服。舒適:人們不僅需要心理上的舒適感,也需要讓身體感覺舒適,以便于集中精力,安心學習和工作。耐用:每個人會在意個人物品,而忽視公共物品。當看待公共空間的時候,不僅僅是家具,所有物品都要確保能夠承受一定程度上的惡意使用。
第一個因素是空間。當談到空間的時候,不是指我們所在的空間,而是指人與人之間的空間,以及我們在公共場合與人相處時,空間是如何變化的。每個人的周圍都有一個個人空間存在。根據地區文化或者人際關系的不同,空間的范圍可以變大或變小。舉個例子,假設你坐在地鐵的某節車廂里,只有你一個人,突然進來一個人坐在你旁邊,你的第一反應是我哪里不對勁嗎?你可能會對自己說:難道那個家伙沒看到旁邊還有30個座位嗎?為什么要坐在我旁邊?真是一件詭異的事!這是正常反應,因為那個人侵犯了你的個人空間,意味著沒有經過你的允許就進入了你的個人“堡壘”。假如是你的配偶走向你,并坐在你的旁邊,你很可能會松口氣、相互依偎,對自己說:擁有重要的另一半,我真是太幸運了!
當個人在公眾場合和陌生人相遇,兩人間至少應保持12英寸(30厘米)會讓人感覺舒適。
以圖書館的桌子為例。下圖是一張在公共圖書館和大學圖書館可以經常見到的桌子,配有4-6把椅子。進來的第一個人通常會坐在哪個位置呢?大多數人通常會坐在右邊靠中間的位子。這樣左邊、右邊都有一把空的椅子,對面有一半空的桌子在你的周圍,這樣的公共空間會給你營造一種安全、舒適的氛圍。
下一個人會坐在哪個位置呢?大多數人通??赡軙x擇桌子對面一邊的角落坐下,占據桌子1/4的位置,他們不想選擇面對著陌生人的座位。這樣會有一些安全感。
第三個人將會坐在對面另外一邊角落的位置。這是這張桌子最后一個讓人有安全感的座位了。如果是考試期間,盡管其他人也不情愿,但也必須緊挨著其他人坐下直至位子全部坐滿。
當有三個人坐下的時候,形成了一個“之字形”的座位圖案,其他三個座位就會成為白白設置的空位。這些空位有些浪費,因為沒有被充分利用,圖書館花出去的錢希望能夠得到最佳回報。因此,設計成一個產品-解決方案的模式,就可以更好地滿足自然的人類行為需要。
下圖是一個“之字形”桌子。還有人稱之為波浪形桌子。建筑師和室內設計師很喜歡這些桌子,因為這打破了過去千篇一律的桌子,但大多數人并沒有意識到設計成這個形狀滿足了非常重要的功能需求。
第一項功能是人嵌入桌子中,改變了桌面的前面邊緣,創造了一個圍繞使用者的空間。這給人以一種“避風港”的感覺,挨著旁邊的人坐也會感到很舒適。第二項功能是不會讓人面對面坐著,這會讓讀者關注所做的事,提高工作效率。
但是讀者使用這種波浪形桌子也會犯一些常見的錯誤。他們會坐在波浪形桌面的拐角處。這種情況下,這個人會處于這個空間的正中間,旁邊就是別人的“避風港”,讓其他人感到很不舒服。
拐角處如果能得到合理使用,也可以發揮作用。這塊地方可以成為團隊合作的區域。坐在隔壁的人可能不了解彼此,但是他們可以利用這塊地方,開展合作。
你也可以通過使用咖啡館的桌子和椅子實現這種效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桌子,這能帶給個人安全感,因為每個桌子之間都有一定的物理空間。
第二個因素是安全感。我們將這種感覺等同于,寒冷的冬天,你用一條溫暖的毯子把自己包裹在里面。毫無疑問,每個人都喜歡坐在booth上。這是一個大的、溫暖的、松軟的座位,可以讓你的整個背部有支撐,也為你和坐在你后面的人提供了一個私密空間。
這是佛羅里達大學Smathers圖書館的一個區域,我們注意到這里的座位是圖書館最先被占滿的。如果圖書館沒人或者學生很少,這里是最先考慮的位置。但是也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配置4個座位的地方只有1個學生,空間使用很浪費。
為什么不使用小隔間呢?小隔間可以保護個人隱私,提供個人工作/學習的地方,這會帶來安全感。那為何讀者還是喜歡集中在booth上?
小隔間可以提供個人隱私的空間,但是并不能達到“避風港”的效果,因為個人的背部在暴露在開放空間的陌生人面前,這會影響你集中精力工作/學習。
和“之字形”桌子一樣,我們需要讓讀者在小隔間里面。當我們轉動小隔間90度,并給每個隔間裝上嵌板,這樣讀者就會完全坐在小隔間里面。
這樣的設計會讓讀者的背部完全在小隔間里面,前面有隱私空間,左邊或右邊也有隱私空間,最重要的是背部沒有暴露在開放空間,這就達到了“避風港”的效果。
當你有了小組討論區和個人使用區,這會達到“避風港”的效果,創造更加和諧的圖書館。
第三個因素是舒適。這是符合人類行為功能性的一面。前面兩個因素和安全有關,屬于心理學層面。舒適是讓人身體上感到舒服。
我們把工作模式分為4種類型,為:休息、工作、工作/休息、站立。
休息型的椅子必須遵循20/20法則,指的是座位有20度傾斜、20英寸深(50厘米)。當然,不是每個休息型的椅子都遵循這一法則,我們需要知道的是椅子背比正常的椅子要更加傾斜,座位也要更深一些。
這里通常是一些較短時間的活動,大概10-15分鐘,比如查看手機、查看平板電腦、等待約會等。但也有例外,通常一個人自己閱讀的時候,時間可能會持續30-60分鐘。
工作型的椅子遵循10/18/18法則,指的是背部有10度的傾斜,座位的高度和深度均為18英寸(46厘米)。和休息型的椅子相比,背部要相對直一些。
在休息和工作之間還有一種復合型,結合了休息型椅子中柔軟的部分和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工作臺。請看下圖,左邊的椅子就是復合型的,讀者的背部可以完全貼合椅背;右邊是休息室的椅子,讀者背部和椅子背部是不能貼合的,屁股只能貼在椅子上,因為座位有一定的坡度和深度,椅子背部也是傾斜的。
工作型和復合型都是為更長時間的工作學習而配備的,如寫作、辦公、學習、小組會議。讀者會攜帶電腦和圖書,進入“扎營”模式。
最后一種是站立型。這種在大學圖書館中較常見,我們建議工作臺的高度為42英寸(107厘米)。一般使用時間不超過15分鐘,如較短時間的任務、短會。
下圖是以上提到的四種類型,你可以看到讀者在不同模式下花費的時間。這些模式,與單個家具的舒適性沒有太大關系,更多地體現整個房間的舒適度。你應該知道讀者在特定地點花費的時間,具體在忙什么類型的工作。 例如,如果你有一個區域,讀者的行為主要是低頭的、較長時間的安靜工作,你需要的是工作型和復合型的配備桌椅。這種情況下,你在房間的中間放置站立型的桌子就會顯得不合時宜,因為它可能影響較低桌子(工作型和復合型)上讀者的工作狀態。
第四個因素是耐用。因為這些家具和設施是公共物品,我們需要保證經過長時間使用,它們仍然能夠看上去不錯、功能良好。當我們擁有某個物品的時候,通常會更加愛惜;而不屬于自己的時候,我們會不太在意。特別是當圖書館人數較多的時候,往往損壞的程度也比較厲害。
在惡意使用量表中,左邊是spa房間,安靜、平和,右邊是監獄的院子,吵鬧、暴躁。圖書館的家具和設備的耐用程度和監獄的配備要求非常接近。
同時,對于圖書館來說,也不是能夠經常獲得經費用于空間改造和設施更新,這就要求空間和設施能用的越久越好。每個機構需要盤算能拿出多少錢,以便為讀者提供最好選擇的可能。所有的圖書館館長都知道,有可能接下來的10-15年都沒有相應的經費下撥。
評估耐用可以從4個方面考慮。第一個是搖擺與承重測試。搖擺測試是簡單的搖晃桌子,如果一開始桌子就會有點晃,時間長了會晃得更厲害。如果桌子上有重物,搖晃的問題會加劇。承重測試一種考慮,并不一定要真的測試,因為人們常不考慮桌子的承重。雖然電腦變得越來越小,但如果在一張桌子上放4-6臺電腦或若干臺打印機或其他設備,桌子不一定能承受得了,把桌子當成電腦桌用的時候,時間長了可能會陷下去。
第二個是屁股與背部測試。椅子需要讓屁股和背部感到舒適,測試的時候要考慮椅子的材質。例如,椅子或軟墊下的泡沫對椅子的壽命至關重要。當椅子生產出來的時候,里面的泡沫就開始分解了。第一次買椅子的時候,如果感覺非常柔軟,時間長了只會變得更加柔軟,導致布料和椅子變形、失去美感。如果一開始感覺結實的話,時間長了也不會容易變形。
第三個是移動性測試。一般人往往會聯系到靈活性。靈活性指的是可以以最小的努力定期改變、重新組合或改為他用,而移動性指的是該物品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被任何人移動。如果你想要的是移動性,需要考慮如何使產品對空間和自身的破壞減少到最小。例如,我們不建議給移動的桌子配備木頭材質的邊角。我們也不建議打開休息室椅子輪子上的鎖扣,因為讀者會忘記打開鎖扣,損壞椅子。我們建議將移動性家具放在開放、沒有碰撞危險的區域。最后,我建議移動性家具帶有一些組件,可以輕易更換,當壞了的時候可以不用更換整個家具。
第四個是重量測試。一般情況下,東西越重,質量越好越結實。如果你想買的桌椅套裝看起來很輕,必須謹慎,看看里面的材質是什么,這些物品對家里和辦公室可能適用,但是公共空間需要更加結實耐用的。像鋼的厚度、頂部的厚度和密度、增加重量的框架材料的厚度等細節會影響重量。如果產品的重量太輕,意味著這些不合格的材料用在了公共場所。
除此之外,我還想談一下美學。美學不是一個人的行為,但是很重要,是將所有要素考慮在一起的粘合劑。真正偉大的設計會考慮功能、耐用和美學的平衡。不是每一個設計都會達到這種真正的平衡,但每一個設計都應該從嘗試實現真正的平衡開始。
下圖中兩個空間都有小組討論區和個人學習區,都為相應的工作模式配備適合的家具。不同的是,右側的空間考慮了上述幾個因素、并將具備吸引力的審美要求應用其中,使其更加有吸引力、對讀者的工作和學習有益。
再看看這兩個產品。兩個都有工作臺可以使用,也可以給人隱私感,但右邊的明顯感覺更舒適、更值得擁有、更具安全感,讓你集中精力工作學習。
像日常生活一樣,一切都歸于平衡。我們需要在設計中考慮美學的平衡,需要將一個空間作為整體來考慮平衡。當你規劃新空間的時候,需要平衡不同的工作模式和行為。不要太多使用其中的一種模式,我永遠不會建議在房間里都擺上“之字形”的桌子、個人學習桌、或類似booth一樣長條的座位。一個空間中有許多不同的工作模式,它們需要適當的產品和設計來達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