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粥
[宋] 陸游
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
暑夏已去,人們煩躁的情緒也隨之平靜,且秋風帶來宜人的景色。此時切勿因眼前的美景忽視了養生。許多因素總在不經意間影響著我們的健康,且夏季過多的耗損也應在此時及時補充,所以秋季亦應特別重視養生保健。
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立秋過后氣溫逐漸由升溫轉成降溫,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人極易倦怠、乏力等。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秋季養生貴在養陰防燥。秋季陽氣漸收,陰氣生長,故保養體內陰氣成為首要任務,而養陰的關鍵在于防燥,此時進補十分合適,而粥自然是我們中國人秋季進食補養的首選。
秋季是人體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所以,順應秋季的自然特性來養生,即保肺,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為您推薦七款養陰潤肺的秋季養生粥
1.南瓜百合粥
食材:南瓜250克、鮮百合5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做法:將南瓜洗凈去皮,切丁,鮮百合摘瓣洗凈。將粳米洗凈后先煮,用文火熬熟,加入南瓜丁煮爛,再放入冰糖、百合,煮沸即可。
功效:南瓜營養成分豐富,脂肪含量較低,易于消化和吸收,還可通便。配合滋陰潤肺的百合,具有健脾滋陰潤燥的作用。
2.百合杏仁粥
食材:鮮百合50克、杏仁適量、粳米100克、白砂糖適量。
做法:鮮百合摘瓣洗凈。杏仁與粳米同煮,煮熟后,加入百合、白砂糖,再次煮沸,溫服。
功效: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用于病后虛熱,干咳勞咳。
3.山藥大棗糯米粥
食材:粳米100克,薏米75克,山藥(干)50克,荸薺25克,棗(干)10克,白砂糖20克。
做法:糯米、薏仁分別淘洗干凈,用冷水浸泡,3小時后,撈出,瀝干水分;荸薺、山藥去皮,洗凈,分別搗成粉末;紅棗去核,洗凈備用薏仁、糯米下入鍋內,加適量冷水,置旺火上煮至米粒開花;將紅棗下入鍋內,轉小火熬煮成粥;待糯米軟爛時,邊攪拌邊將山藥粉灑入鍋內,約煮20分鐘;將荸薺粉和白糖入鍋攪勻,即可盛起食用。
功效:軟糯易消化,具有潤肺調養,氣血雙補的功效。
4.大棗蓮子銀杏粥
食材:百合30克、大棗枚、蓮子適量、銀杏5粒、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做法:蓮子先煮片刻,再放入百合、大棗、銀杏、粳米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粥稠時加入冰糖稍燉即成。
功效:養陰潤肺,健脾和胃。
5.冰糖雪梨粥
食材:雪梨2顆、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做法:適中大小的雪梨2顆,洗凈后帶核切碎加粳米100克,和水煮粥,至粥稠時加入冰糖稍燉即成。
功效:因雪梨具有良好的潤燥作用,可作為秋令常食的保健食品。
6.菊花粥
食材:鮮菊花60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將菊花煎湯,再同米煮成粥,即可溫服。
功效:因其具有散風熱、清時火、明目等功效,對秋季風熱型感冒、心煩咽燥、目赤腫痛等有較好的治療功效。同時對心血管疾病也有較好防治作用。
7、芝麻粥
功效:芝麻50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將芝麻炒熟,研成細末,待米煮熟后,拌入芝麻,即可。
功效:秋季常食,可益壽延年,還可潤肺,是秋季保健粥的佼佼者。對便秘、肺燥咳嗽者有一定療效。
健康喝粥小貼士
1.煮粥:通常米水比為1:6~10,也就是說,粥里的水分幾乎高達 90%。粥里的水和淀粉結合,通過消化道的速度較慢,在身體里留存的時間長,非常適合干燥的秋冬。
2.注意喝粥的正確時間和量:喝粥也有個最佳時間,一般三餐均可食用,但以晨起空腹食用最佳。年老體弱,消化功能不強的人,早晨喝粥尤為適宜。值得注意的是,五谷雜糧雖然有較高的營養價值與食療功效,但也不宜過量食用,以免引起身體不適,如腹脹。
3.不宜食用太燙的粥:常喝太燙的粥,會刺激食道,容易損傷食道黏膜,引起食道發炎,造成黏膜壞死,時間長了,可能會誘發食道癌。
4.糖尿病人喝粥要適量:糖尿病患者一般更容易餓,而且粥具有消化快的特點,所以很容易讓人吃了很快又想吃;粥本身在短期內還容易被身體所吸收,導致血糖迅速升高,或者波動過大。因此,糖尿病患者要適量喝粥,每次一小碗即可。
5.胃不好的人少喝粥:喝粥養胃,但這種觀點并不全面。因為喝粥不用慢慢咀嚼,不能促進可以幫助消化的口腔唾液腺的分泌;而且水含量偏高的粥在進入胃里后,會起到稀釋胃酸的作用,加速胃的膨脹,使胃運動緩慢,這同樣不利于消化。因此胃病患者(罹患反流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胃酸分泌過多的人群)不宜老喝粥,而應選擇其他容易消化吸收的飲食,細嚼慢咽,促進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