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種受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及生活習慣影響導致的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多發于成年人,尤其是中老年人,但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且呈現年輕化。體力活動明顯減少,但熱量的攝入反而增加,再加之年輕人經常熬夜,飲食不規律,都容易導致糖尿病。少年糖尿病多為1 型糖尿病,是由于自身免疫導致的胰島β細胞功能破壞,胰島素缺乏導致。發病急、病情嚴重,如不及時救治將危及生命。
近年來,吃得多、吃得好的小胖墩逐年增多,2型糖尿病在青少年的發病率呈現逐漸升高的趨勢。2型糖尿病主要表現為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缺陷,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孩子更是高危人群。
有數據顯示,我國已經超越印度等“糖尿病大國”,成為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國家,目前共有1億多人為該病所困擾。就在我國成年人糖尿病“大軍”日益壯大的同時,青少年兒童糖尿病患者也在悄然增加。
糖尿病是一種血液中葡萄糖堆積過多,當機體不能產生足夠胰島素或不能有效利用胰島素時產生的一種慢性疾病,主要分為1型和2型。前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特點為生產胰島素細胞被破壞,曾被稱為幼年起病型糖尿病,最常見于兒童和年輕人;后者特點為對胰島素抵抗,也可以從兒童時期患病。糖尿病患者低齡化已成為一種發病趨勢,任何年齡段的兒童都有可能成為糖尿病患者。
過去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絕大多數都是1型糖尿病患者。1型糖尿病多與先天因素有關,以女性多見。但近年來,2型糖尿病在青少年人群中越來越多。
青少年2型糖尿病絕非少見,更不是罕見,占整個青少年糖尿病中的20%多,并且發病率增長速度遠遠大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多伴有肥胖,缺乏鍛煉,攝入過多熱量。
有的父母擔心孩子營養不夠,總是恨不得孩子平時能多吃一些,采取“填鴨式”的方法來養孩子,這樣會導致孩子身體發胖,血糖過高而誘發糖尿病。我們身邊的很多不起眼的飲料、零食、冷飲中都含有果糖。流行病學研究發現,果糖也是引發肥胖和糖尿病的“罪魁禍首”。
果糖的攝入短期內對血糖的影響較小,但它很容易被肝臟代謝轉化為肝臟和脂肪中的甘油三酯,長期大量攝入果糖很容易導致肥胖、脂肪肝、高血壓和胰島素抵抗等,最終引發糖尿病。除了果糖外,不少奶茶、蛋糕和零食中還含有一定的氫化植物油,也就是反式脂肪酸,經常食用還會破壞心血管的健康。
除了高熱量食物和隱性的含糖食品,經常吃高升糖指數食物,血糖也容易悄然走高。高升糖指數食物意味著胃腸消化吸收得快,容易引起血糖的快速升高。相反,低升糖指數的食物消化吸收慢,不容易引起餐后血糖的飆升。
另外,由于孩子體重過重,做運動不方便,孩子就不想運動,從而導致惡性循環,這也是導致糖尿病的原因之一。
所以醫生與家長都要關注青少年糖尿病,主要的治療原則重點是心理治療以及教育,然后配合降糖藥物,合理的飲食結構,適量的運動以及做好血糖監測與復查,同時也要預防低血糖的發生,做到早發現,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