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鄢子平(高三26班羅佳瑋媽媽)
我拿什么愛你,我的孩子?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優秀家長應該具備怎樣的素養?來看看華師一附中名師怎么說?
前言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無可替代。作為家長,需要明確家庭教育的職責,正確定位自己和孩子,掌握一定的家庭教育方法和藝術,才能擔起家庭教育的責任;家長必須具有“負責任”“有思想”“講民主”“能寬容”“有智慧”等必備素養,方能助力孩子的順利成長。
3月13日晚上,華師一附中一號報告廳家長學校大講堂座無虛席,楊文科副校長給家長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我拿什么愛你,我的孩子?——優秀家長的必備素養》講座,為家長怎樣愛孩子、拿什么愛孩子帶來有益的啟示和指導。
自古以來,父母愛孩子可以說是從王侯將相到平頭百姓沒有一個不把愛孩子當作自己的天職,它就像水往下流,是與生俱來的一種行為,也有很多寫到和歌頌家長對孩子的愛,其中孟郊的一首詩“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父母對孩子的這種愛,像太陽一樣那么溫暖,它照亮了孩子,也陪伴了孩子,帶給孩子一生的幸福。那么我們是否都能夠明白用什么去愛我們的孩子,怎樣去愛我們的孩子,楊校長以《戰國策》的《觸龍說趙太后》這樣一個小故事的解讀作為講座的開頭,闡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原文節選如下:
左師公曰:“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為之泣,念悲其遠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太后曰:“然。”……“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太后曰:“諾,恣君之所使之。”
這個故事涉及到觸龍的“愛子觀”,被太后接受的也是這樣一個“愛子觀”,那就是“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愛子觀”涉及到的就是一個家庭教育的問題,關于家庭教育,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接著,楊校長引用兩位名人的話來說明家庭教育的意義:
19世紀德國著名教育家福祿貝爾說過,“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是操縱在掌權者手中,倒不如說是掌握在母親手中。”
這兩個人、兩段話有一個共同的觀點,那就是家庭教育影響著國運昌盛。那么家庭教育怎么去做,用什么去做,作為家長,必須要具備這樣幾種素養:負責任、有思想、講民主、能寬容、有智慧。
接下來楊校長向家長分享了他對家庭教育和優秀家長必備素養的理解。
必備素養一:負責任
1.家庭教育的責任
家長應該要明白家庭教育的責任是什么。教育的三種形式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它們各自承擔的責任不同。
學校教育主要在:知識傳承、思維訓練、技能訓練、意識形態訓練、綜合素質訓練;而家庭教育重點在:習慣習得、人格習得、經驗技能習得、綜合素質訓練;社會教育主要是影響:價值觀影響、思想影響、人格影響、經驗技能影響。
這三種教育各有側重,相互支撐,相互補充,共同來構建教育的整體,擔負起對孩子成長的教育的使命。簡化地說,學校教育主要是知識、思維;家庭教育主要是習慣、人格;社會教育是價值觀、思想。
2.家庭教育的內容
楊校長列舉了幾個典型國家的家庭教育的內容,如美國(平等意識、動手能力、獨立能力、創造能力)、日本(文化傳承、自立教育、毅力培養、挫折教育、創新教育)、德國(獨立能力、責任意識、規則意識、選擇、交友)、芬蘭(閱讀教育、自然教育、運動教育、自立教育)。縱觀這樣一些國家的家庭教育,實際上它們今天的成就或者國家的特點、國家的地位源于它們的家庭教育。它們共性的東西,如創造能力、獨立能力或者自立教育,這兩點應該說是這些國家共性的東西。目前可能我們國家缺少的最重要的恰好是這兩點,就是我們孩子的獨立(自立)能力和創新能力。事實上,很多大學生畢業之后不能獨立,或是畢業后無所事事,他不知道怎樣去找一份適合他的工作,去豐富和完成他的人生。講到獨立,楊校長以湖南天才少年魏永康為典型例子進行了講解,他詼諧的話語逗起全場家長熱烈的掌聲。是啊,如果一個孩子生活都不能獨立,這樣的孩子將不可能成長。孩子真正的成長責任說到底在家長,孩子的創造能力或者創新能力也在家長。
今天的中國之所以有這樣的地位,由一個大國變成了一個強國,其實核心的東西那就是我們的創造,今天科技的發展非常迅猛,所以一些核心技術的掌握才是一個國家傲立于世界之林的真正的本領。創造將是一個國家長久發展、昌盛核心的原因,所以我們的教育如果培養出的人才不具備這些東西,他就不能稱之為真正的人才。這對我們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們今天的家庭教育應該包含這些內容:習慣(文明習慣、閱讀習慣、運動習慣、生活習慣、勞動習慣等)、意識(規則、責任、合作)、品格(善良、正義、獨立、堅韌、自信)、情感(敬畏、感恩、愛)、能力(自我管理、人際交往、創新實踐)。這里楊校長以美國當代著名作家、哲學家富爾格姆的一篇文章《信條》中的部分內容為例列舉了他所堅守的信條,這篇文章開頭說了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在社會當中立足,我們所堅守的信條是在幼兒園的時候學到的,這個信條只要從小到大把它接受好,我們就能夠做好人、做好事。我們的孩子從小這些東西都是可以接受的,我們是不是把這些東西都交給他們了,如果教了,我們這個內容就完成了。
信條節選:有好東西大家分享;公平游戲;不打人;交還你撿到的東西;收拾好你的一攤子;不要拿不屬于你的東西;惹了別人你就說聲對不起;吃東西之前要洗手;便后沖洗;熱甜餅和冷牛奶對你有好處;過一種平衡的生活——學一些東西,想一些東西;說說樂,畫畫畫兒,唱唱歌兒,跳跳舞,玩玩游戲,外加每天干點活。
3.家長的責任和義務
對家長,其定位應該是孩子眼中的智慧長者,是孩子可信賴的朋友,是知識的索引,是孩子的保護人。針對家長的這個定位,那么家長應該做好這樣幾件事:
(1)首先是做好榜樣。榜樣的引領是最有效的,我們說言傳身教,讓孩子在家長身上學到他應該學到的東西,或者說我們家長想要教給孩子的東西我們自己先做。其次是與時俱進,我們要跟這個時代接軌,特別要關注孩子的時代。我們今天是一個數字化的時代,對于電腦、手機或者網絡而言,我們的孩子實際上都比我們強。如果我們連基本的操作或者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我們沒有辦法去引領孩子,沒有辦法去說服孩子按照我們的想法來做。比如對于游戲,我們不要一味地排斥,適當地玩一玩游戲是有好處的,一是訓練思維,快速的反應;二是它能調節思維。只要適度,它是可以的。要不然他跟同學是沒有辦法交流的。如果孩子們說到的游戲他從來沒聽說過,其實他在他的伙伴當中是沒有話語權的,這將不利于他自信心的增長,那么孩子他所處的時代、他所接觸的東西,我們家長要知道。也就是我們要學習,要學新的東西。
在此,楊校長列舉了如下例子:
著名翻譯家、作家、教育家傅雷在給兒子傅聰的信里這樣說:“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2)家庭氛圍的營造,也就是孩子成長氛圍的一個環境。家庭的氛圍是能夠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從教育的角度說叫潤物無聲。那么家庭氛圍究竟營造一個什么樣的氛圍比較簡單,主要有兩個:一是和諧溫暖——家和萬事興。孩子處在一個和諧溫暖的家庭環境當中,他就能感受到這份溫暖,同樣他也就會建造這份溫暖,他在這個溫暖的環境中不會冷冰冰地去對待,他要融入,同時他為了這個家庭溫暖環境的保持,他一定會做出他自己的或者付出他的那份溫暖。二是積極向上——傳播正能量。前面說的價值觀、是非觀,我們家長要給孩子滲透,要幫助孩子厘清哪是我們該堅守的價值觀和是非觀,包括審美觀。我們積極向上的那種姿態、那種追求一定要有。
(3)陪伴——讓教育變得有溫度。陪伴對孩子特別需要,陪著他長大,這樣我們的說教才會顯得有溫度。有句話叫“親其師,信其道”,同樣,家長跟孩子之間首先要親近,他才能相信我們說的話。同樣的一件事情,態度不同,結果不同,所以,我們陪伴的目的是取得孩子的認可,建立親情。
(4)配合學校教育——實現教育作用的最大化。按照前面說的三種教育,其主體或者說在學生成長過程當中,尤其是知識傳播、思維訓練的主體在學校,我們家長的教育觀要跟學校保持一致。
(5)觀念統一——指引孩子的成長方向。家庭的教育觀念要統一,要求也要一致,這樣才能讓孩子有一個明確的成長方向。那種父母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紅臉,要求不一致的家庭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
必備素養二:有思想
關于家庭教育當中的思想,楊校長就以下幾點跟家長進行了分享:
1.合理定位孩子,科學規劃:不拔高,不攀比,有規劃。孩子們各有所長,各有特性,所以家長在跟孩子定位時一定要依據孩子的特點。要有規劃,一旦家長定位了孩子,怎樣讓他一步步成為我們心目中想的那樣一個人,而不是定位了之后就開始要求孩子一定要成為這樣的人。最常見的誤區就是望子成龍、光宗耀祖。
2.正確定位自己,做好本職:不越位,不錯位,守本位。前面講到的家長的幾種身份中,我們定位好我們自己,我們對孩子的習慣、品格負有責任,這是我們的職責,因此家長應不失位、不越位、不錯位。常見的誤區是越俎代庖,喪失陣地。
3.尊重規律,循序漸進:不盲從,不焦慮,看長遠。常見的誤區是盲目跟風、拔苗助長、急于求成。
4.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健康、陽光、上進。只要我們的孩子是健康的,性格是陽光的,他又愿意上進,這就是幸福的,我們不必非得逼著他做學霸、當大官、掙大錢。孩子幸福了,家長也就幸福了。
必備素養三:講民主
1.尊重另一半,和諧相處。夫妻和諧、民主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基礎。
2.尊重孩子,平等相處。尊重孩子的隱私;尊重孩子的選擇,引導孩子興趣與能力并重;尊重孩子的意見,家庭的很多計劃應該征求孩子的意見,讓孩子學會思考規劃。
必備素養四:能寬容
1.寬容孩子缺點——人無完人。找亮點,找特色。
2.寬容孩子失敗——鼓勵實踐。失敗了,不可怕,鼓勵孩子繼續嘗試,這實際就是創新實踐的一個本質,能夠讓孩子具備創新能力、具備實踐能力的最大的一個教育方式就是要容錯。
3.接受慢成長——好飯不怕遲。有的孩子成熟得慢一點,進步得慢一點,總是達不到我們的要求與期望,沒關系,只要他在成長,一切都OK。
4.接受孩子反復——孩子是自己的,有些問題反復出現也是正常的,家長需要有耐心反復引導和要求。原則是:尊重而不遷就,寬容而不放任。
必備素養五:有智慧
1.會交流:有話題(孩子感興趣的話題)、有情感、善誘導(抓住實際、契機,不要把每次談話都當作教育)。
2.會指導:有針對性,不要追究過往問題;講辦法,作指導準備;有效果,不無的放矢。
3.會鼓勵:有依據,不泛泛浮夸;重過程,肯定付出;要真誠,真情激勵。
4.會批評:講客觀,就事論事,切中要害;分場合,因地適宜;傳遞愛,讓孩子在受批評時感受到愛。
5.會要求:合理性,力所能及,跳一跳可以摘桃子;及時性,有預見切時機;一貫性,要求前作好思考,不要朝令夕改。
6.會示弱:在生活、學習、家庭關系等方面,家長向孩子請教學會示弱。
結 語
每個孩子都是一棵樹,我們都是園丁。成長,是他們的必經之路;成才,是他們的必然結果。我們要做的,就是松土施肥,修枝剪葉,陪他們一起長大,靜待花開。
不知不覺中,近百分鐘的講座在楊校長洪亮的“祝愿每一個孩子都能快樂成長,擁有幸福的人生!”中結束,雷鳴般掌聲之后,許多家長久久不愿離去,向楊校長請教方方面面的孩子教育問題。
講座后有家長表示,楊校長的家長學校講座點亮了家庭教育的“心燭”,心中豁然明亮,確實受益匪淺。
來源:華師一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