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了解孩子 規劃孩子人生
——聆聽華師一附中蔡群老師講座有感
熊金容 高二(26)班學生袁一雄的家長
“人生是場馬拉松,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要全力以赴的同時也要用力得當”。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有著美好的未來,為此我們省吃儉用、未雨綢繆、殫精竭慮……把孩子送進名校就意味著有了美好人生的開端嗎?在選擇的路口,孩子需要的是家長能幫助他們選擇一條相對順暢的、適合他們的路,而很多家長卻無能為力。
孩子的愛好是什么,孩子的擅長什么,孩子的性格是什么?很多家長并不能清晰地說出來,孩子自己似乎也不大清楚。怎樣更好了解孩子,怎樣幫助孩子規劃人生,的確是家庭教育的一大難題。華師一附中資深心理教師蔡群老師為我們家長解答了這個難題,讓我們一起走進6月14日晚上華師一家長學校蔡老師的講堂吧!
一、學業與就業
在課堂上,蔡老師給我們列舉了大量她收集以往學生的案例,說明了專業選擇對孩子的重大影響。不是熱門的專業就是好的,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我們的孩子上大學前埋頭學習,有的不明白自己的興趣愛好,有的為了上好大學不考慮專業,進大學后才發現所學專業不是自己喜歡的,越學越苦悶,學非所愛中途想換專業,甚至還有學生退學重考大學。可是,換專業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不是人人都能換的,退學重考大學更是難上加難。
大學畢業后面臨工作選擇。出于愛孩子的心,讓孩子有個鐵飯碗,有些家長費盡心力把孩子安排進了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可孩子并不(一定)適合這樣的環境,郁悶后跳出體制,進外企、經商的比比皆是。有些家長不惜重金送孩子到國外深造,歸國后工作都找不著。有些孩子找工作時只考慮專業對口,做的工作不是自己喜歡的,每天提不起工作熱情昏昏度日。
這一個個案例無不說明,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找到自己的特長和興趣點,才能激發自我發展的潛能。
二、陪伴與引領
端莊、優雅的蔡老師特別強調了父母的職能:愚笨的父母拼命為孩子攢錢,但錢財總有用盡之時,父母并不能陪伴不了孩子一生。智慧的父母應了解孩子的性向,為他們提供適合發展的方向和平臺,成就孩子幸福人生。在孩子人生選擇的重要關口,幫助孩子找出他的特點,引領孩子做出正確選擇。
蔡老師教我們從三個方面給孩子診斷:
1.了解孩子的性向。孩子喜歡的、有天賦的、有能力做的事情是哪些?
2.了解社會需求和大學專業。
3.與孩子共同研究后選定文理科和大學專業。
三、了解與分析
當講到測試工具《霍蘭德職業興趣量表》時,安靜的會場頓時熱鬧起來,大家都想知道這是個怎樣的工具,如何使用,是否準確?這個工具把人的性格和上萬種職業分為六種類型:現實型、研究型、社會型、傳統型、管理型和藝術型。當性格與職業最佳匹配的時候才是人最快樂最易取得成就的。
蔡老師讓與會家長通過回答六十道題進行當場測試,并根據答案分析興趣點、擅長領域,據此來選擇合適的職業。大家積極踴躍,蔡老師逐個分析,測試者個個點頭,這可比算命先生瞎蒙的要準!
這真是一堂精彩有趣的生涯規劃指導課!家長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我們要努力去全面了解他們,發現其潛質與天賦并引領他們做出正確的生涯規劃,陪伴他們走過人生的奮斗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