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筒茶是云南普洱茶的一種,是傣族、拉祜族人民的風味茶。因茶葉具有竹筒香味而得名。傣語稱為“臘跺”,又因其原料細嫩,被雅稱為“姑娘茶”,拉枯族語叫“瓦結那”。
在眾多普洱茶產品中,竹筒茶算是比較小眾,但是它本身具有的香氣和口感卻別具一格。而勐海勐宋鄉的竹筒茶,在清代的時候每年都要貢獻給車里宣慰司,曾經也被贈送給緬甸的國王。
竹筒茶,香竹最難得,新鮮香竹,汁液豐富,清香甘爽,具有沁人心脾的芳香。用生長期為一年左右的嫩香竹做的竹筒茶,最能代表竹筒茶的特點,茶面均沾覆香竹內膜,竹子的香甜很好的融入茶中。
而一款品質絕佳的竹筒茶需要的不僅僅是好的竹子,好的原料,它的制作也頗為講究,此次龍承君推薦的這款“竹筒茶”選用勐庫19年冰島尾春料,300年樹齡,勐庫料勐海發酵,特請制茶大師匠心獨制,不荒廢于心,也不荒廢于形,以“慢工出細活”的專注,還原云南傳統竹筒茶的魅力。你是否好奇,它究竟是怎么被制作出來的呢?來跟隨龍承君一起去一探究竟吧!將裝有茶葉的竹筒,放在架上烘烤,火候至關重要,火大則焦、火小則竹汁浸潤不均,經驗豐富的老匠人,指尖觸摸千萬次,邊烤邊舂邊添柴火,最是考驗制茶師傅的技藝。約6~7分鐘后,竹筒內的茶便軟化,從而可以充分吸收竹子的清香,這也是形成竹筒茶獨特韻味的重要環節。
這時,用木棒將竹筒內的茶壓緊,爾后再填滿茶烘烤。如此邊填、邊烤、邊壓,直至竹筒內的茶葉填滿壓緊為止,雖然這樣效率低,但能將竹香、茶香完美融合,使得茶葉保留了獨特的“勐海味”之外,還具有湯色清澈,香氣馥郁,茶韻完足,滋味鮮爽甜潤,回甘持久韻長等特點。
烤制完成后,還需要在竹筒上鑿出一定的孔,以利于茶品通風,否則竹筒內的茶葉很容易霉變,所以竹筒茶的制作真正應了那句“慢工出細活”,展現出了一定的匠心精神。普洱的茶香和竹筒的清香混合在一起,茶的口感更加豐富。竹筒普洱茶兼具了茶和竹子的特點,竹子香是竹筒茶的很大一個特點。
茶葉被放入竹筒被舂緊后,其陳化原理與常規緊壓茶非常相似。在存儲時,隨著內含物質不斷發生轉化,竹筒茶在變得“越陳越香”的同時,竹香和茶香也逐漸完美融合。
一段香竹,在異域的山野,自湄公河下游溯江而上,一片好茶,在冰島的枝頭,在瀾滄江流域的勐庫等待,這馥郁之旅。將此款冰島熟普竹筒茶,用熱水沖泡,入口香氣高揚濃郁,既有竹子的清香,也有普洱茶的醇厚。滋味飽滿而且純正,葉片肥厚完整度高。
茶湯酒紅剔透,入口湯質細膩柔滑如絲,醇厚飽滿,能清晰感到茶湯包裹著純正勐海熟茶香在口腔中蜿蜒流淌,湯醇厚潤滑如錦帛,飲后甜香馥郁如飲一團蜜,喉嚨溫潤。直至尾水階段,茶湯依舊甜潤綿柔,一泡茶湯下肚,渾身溫潤,暖意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