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一個相親貼,主人公是一個79年的未婚女性,這個帖子其實就是普通的相親貼,但是卻有好幾十頁的評論,火起來的原因無非兩個:
姑娘的年齡——40歲;
姑娘喜歡旅游,已經走過世界的很多地方。
而也正是這兩點,讓網友們對相親的樓主,開啟了噴擊模式。
我和一位男性朋友聊天時,說了這個帖子,想問問在他們男性角度中,這樣的女生相親能不能成功。
結果這個朋友非常直男地糾正我:“40歲了,咋還能叫做女生,你讓那些20歲左右的女孩子情何以堪?”
我突然發現,40歲的女性能不能相親成功,答案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女人40豆腐渣”的刻板印象深入人心,這位相親的女性,在大多數人看來,年齡已經成為她最大的缺陷。
所以就算姑娘沒有房、車、薪水等方面的物質要求,只是希望找一個“熱愛生活,有一定生活情趣的男人”,然而下面的很多評論,卻是“40歲絕經了吧”、“40歲還能生孩子嗎?”、“40歲的大媽,結婚就是高齡產婦哇!”……
在很多人的眼中,相親就是結婚,結婚就要生孩子。這本身沒毛病,但是在攻擊這位40歲的相親女性時,把年齡和生孩子相結合,讓人覺得,女人在婚姻里的最大價值,就是生孩子,而高齡女人,因為生孩子的不確定性,幾乎已經失去了婚姻價值。
想起我媽之前說的一個遠房男性親戚,妻子留下一個女兒,已經去世7、8年了,已經快50歲的他,一直寡居,后來在二胎政策開放以后,就一心想找個合適的女人結婚,生個兒子。
他找對象的要求是不能大于35歲,能生養孩子,工作體面等,而這個親戚之前一直在皮革廠工作,家庭條件一般。
你看,女性在追求獨立,在追求自我,在追求社會價值感,那么努力地喝著心靈雞湯,像男人一樣血拼職場,都沒有什么卵用,在男人的眼里,女性最大的價值,還是生兒育女。
不知道那個發帖相親的79年女性,看著對她年齡的滿屏惡意,看著眾多詢問她是否還能生育的發問,她會不會心寒,會不會否認自己的價值?
那么大部分男人為什么會覺得,女人的生育價值在婚姻中很重要?
首先,幾千年的傳統觀念,結婚就是傳宗接代,女人能不能生養,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是婆家挑選媳婦兒的最重要條件;
其次,傳統理念中,男人忙著征服世界,他的價值體現在他的事業上,而女人就是相夫教子,可以說生育孩子,就是一個女人一生中最大的價值體現;
再者,在刻板印象中,生孩子是女人的獨特屬性,是構成家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沒有這個獨特屬性,家庭的缺憾可以大到失去一切意義。
哪怕現在已經是2019年,但是傳統的性別觀念并沒有成為過去。在古代,女人屬于男人的私有物品,這種順其自然的物化女性,已經代代相傳,根深蒂固于人們的潛意識之中。
這是除了年齡以外,愛旅游,是另一個讓男性攻擊她的點。
相親者在帖子里發表了自己的旅游照片,有國外的,有國內的。于是一大批直男圍觀了以后,問:
把旅游當作愛好的女人,會顧家嗎?
你把錢都拿去旅游了,家庭怎么辦?
你那么愛旅游,還經常去國外旅游,這在相親中是大忌。
四處游玩還愛炫耀,一看就不是過日子的女人。
……
是的,你以為你看遍世界,增長了閱歷,生活有情調,有見識,在很多直男的眼中,你就是一個不顧家的“敗家娘們兒”。
這樣的認知誤差,不看不知道,一看還真是嚇一跳。
之前公司有個同事,30多歲,工作能力強,薪資碾壓一般人,長相中上,溫柔大氣。然而在相親市場中卻屢戰屢敗,介紹人后來說,你朋友圈少發點到處旅游的照片吧,它們會讓男人退避三舍的!
這個同事雖然愛旅游,但并非像網紅打卡一樣小資,她喜歡潛水,所以有空會去國內外的海島游玩,和她相親的男人們看著她性感的海灘照,流口水是一回事,但是要娶回家,還是得三思。
站在男人們的角度來看,不把愛好旅游的女孩子作為結婚對象,不外乎3個原因:
旅游,通俗來講就是去一個不認識的地方消費,把其作為一種愛好,就好像是玩物喪志一般,大家都只是剛剛小康,這種可有可無的燒錢愛好,沒有當然要比有更好。
作為一個女人,不居家,滿世界跑著玩兒,很難顧家。在傳統的觀念里,一個家庭需要妻子的操持,如果這個妻子不管不顧地滿世界跑著旅游,家豈不是不成家了?
旅游在當下似乎已經成為了精致生活的標配,把它當做愛好的女生,眼界不低,而且高舉女權大旗,這樣的老婆距離心目中的相夫教子,簡直相差甚遠。
不得不說,以掙扎在社會中的普通男性視角來說,他們的抗拒有理有據,找對象就是為了更安穩的生活,雖然愛好旅游看起來高大上,光鮮亮麗,可是務實的男人們總會不自覺地腦補出,如此光鮮亮麗的愛好,是需要人民幣作為底氣的。
更何況婚姻就是找個合伙人一起生活,你能提供的價值應該符合我的需求,我不是找旅游的同伴,而是找共同掙扎于生活的戰友,所以你的愛好旅游,不如愛好做飯更實用。
還在向往嫁給愛情的婚姻?現實點吧,愛情需要穿衣吃飯。
其實,不難看出,對于當下的男女關系而言,彼此之間的婚戀問題,并非是男性提供的物質條件無法滿足女性的物質需求,這個問題已經成為過去,現在的問題是,男性所能給予的物質條件,和女性的情感需求、精神需求無法相融合。
在男人眼中,結婚是有“成家立業”這個現實意義的——離開母親的照顧,生活上需要妻子的照顧,同時還需要通過婚姻,實現子孫綿延的家族責任。這是他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他功成名就的后勤保障。
而在女人眼中,結婚不再是“嫁漢嫁漢,穿衣吃飯”的需求,因為自己可以走入社會,可以自力更生,她們并不需要通過“生育價值”來獲得生存空間,所以女性更需要通過婚姻,獲得情感的支持,情感的溫暖,情感的陪伴。
女性的思想解放了,她們和男性之間的傳統社會供需平衡已經不復存在,她們開始追求自我,追求獨立,追求除了生育之外的價值感。
男性不是沒有感受到平衡不復存在的變化,只是對于他們而言,傳統觀念所賦予自己的優越感即將失去,并非是短時間內就可以接受的,所以他們依然用物化的眼光打量著婚戀市場中的女人。
也正因為如此,女權大旗越來越高舉,不婚主義在女性中越來越受歡迎,她們質疑婚姻的意義,質疑男性的價值,甚至過火地發展出“偽女權”、“田園女權”等亂七八糟的毒雞湯主義。
不能否認,很多獨立女性發出的“我一個人生活更好,為什么一定要找個男人結婚?”很有研究意義,只是對于習慣群居的人類而言,我們害怕孤獨,我們渴望美好真情的陪伴似乎已經可以回答這個“為什么”。
當然,事實是,沒有女性真正地排斥婚姻,她們排斥的只是那些強調生育價值、否認女性精神需求、忽略真情陪伴的婚姻。
所以,如果這位79年的女孩子無法找到欣賞她獨立,欣賞她有眼界的男人,其實相比嫁給一個盯著她年齡、限制她愛好的男人,做一個未婚的老太太,是一種勇敢的幸運。
作者簡介:紫塵靜雪cc,我有故事也有酒,你且聽一聽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