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歲以后怎么活,你想好了嗎?
溫州師專畢業四十二年,同學會在我們瑞安召開。我們瑞安籍的同學有幸籌辦了這次同學會。同學相聚,談四十二年前的同學情誼,談四十二年來的風雨人生,更多的談四十二年后我們該怎么生活。我們班最小的一位同學今年剛好六十周歲,于是就生出了這么一個話題——六十歲以后我們應該怎么活?
六十歲以后通常稱為老人了,但不同的時段還是應該有不同的活法。我想可以把它分出四個階段來。六十歲到七十歲階段為“年輕老人”;七十歲以后到生活能自理階段為“平常老人”;生活需要人照顧但還能自主行動階段為“垂衰老人”;臥床不起病入膏肓階段為“垂死老人”(筆者隨便取名,若有不妥,見諒)。
“年輕老人”,六十歲到七十歲身體應該與壯年差不了多少,各方面條件都不錯。這個階段喜歡吃什么就吃一點,喜歡穿什么就穿一點,喜歡玩什么就玩一點,切不可吝嗇。如果經濟條件尚可(當然是指有退休金可領的人)不要再刻薄自己,不要再工作去賺錢,人力財力能夠承受的前提下盡量參加一些慈善活動,這種時日不會太長,要把握住。孩子經濟條件好是孩子的努力,孩子孝順是孩子的感恩。我們可以不拒絕他們的孝敬,但還是要依靠自己,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平常老人”階段,過了七十歲沒災沒病的,生活還能自理,各方面沒有太大的問題。但要知道這時候是真老了,慢慢地會體會到體力精力都不如前了,反應也會越來越差,這時候吃飯要慢——防噎,走路要慢——防跌。不能再逞強,要好好照顧自己。這個階段,不要再去管這管那,管兒管女,更不能去管第三代。管了一輩子,該管管自己啦!一切都要悠著點,把自己的健康的狀態保持好。這個階段人雖老了,但生活不需求人,要盡量延長這個階段,生活不求人還是挺愜意的。
“垂衰老人”階段,身體衰老了,要求人啦!這個階段什么時候開始因人而異,但絕大多數人都逃不過這一關。對此一定要有所準備,心情要提前調整好,要適應。早有準備就不會太難過。這個階段或是進養老院,或是雇人居家養老,要量力而行,酌情而辦,總會有辦法的。原則就是不要折騰子女,不要給子女心理、家務、經濟添加太多的負擔。自己多克服一些,我們這一代人什么苦什么難都經過,相信我們人生“衰老老人”階段也會坦然度過。
“垂死老人”階段,自己頭腦雖清醒,但身體疾病纏身無法治愈,臥床不起或長期住院,生活質量極差。到了這個階段,要敢于面對死亡。垂死決不掙扎,病危關頭堅決不要依靠藥物和醫療器械維持生命,不給自己增添痛苦;不要再搶救,不給家人親友增添痛苦;不浪費醫療資源,不給社會增添痛苦。敢于面對死亡要在自己頭腦清醒時做出決策,別等過了時間讓子女為難。有尊嚴地死去,是死亡的一種藝術形式。生老病死人生之常態,一定要坦然面對。這是人人都要走過的人生最后一段路程,沒有什么好怕的。
六十歲以后怎么活,你想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