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4月11日報道 俄報稱,新技術的發展令俄羅斯原子能公司能夠進一步擴大核電站的原料供應渠道,實現無廢料發電。
據俄羅斯《獨立報》4月10日報道,4月初,俄羅斯召開了題為《“突破”:核能新技術平臺的落實成果》的科技會議。原子能專家對俄能源領域中目標最宏大、規模最可觀、最富創新精神的項目進展做了中期總結。
核電在俄國內總發電量中所占的比例不足20%,且不同地區之間差異極大。在西北部,核電比例高達37%。
目前,俄境內的核電站除別洛亞爾斯基核電站外,多為非封閉式熱反應堆,原料是低濃縮鈾,后者不能充分燃燒,會產生大量放射性廢料。正是廢料的有效利用及掩埋問題,令全球核電產業備受詬病。僅在俄羅斯,核廢料累計已達2.42萬噸,每年還會新增670噸。目前,只有俄法兩國掌握了最新的廢料加工處理技術。
核電發展面臨的第二大瓶頸便是鈾235的使用。自然界能夠開采到的是鈾238,還需進行濃縮才能得到鈾235。倘若能直接使用自然界中的鈾作燃料,就能確保穩定的原料來源。
目前,全球核電發電能力的年增幅僅為1.8%,是所有發電方式中最低的。
預計到2030年,由俄羅斯設計的核電設施將占到全球核電機組的近25%,需求非常廣闊。
“突破”項目以大功率快中子堆技術為基礎,為核能向新的安全發電形式過渡而研發相關技術、材料、設備和新燃料。俄羅斯原子能公司的專家和工程人員將打造一個包括快中子堆發電站、核廢料加工及重復利用在內的核能綜合設施。
這一“突破”能夠實現封閉式核燃料循環,簡言之,核廢料在經過現代化熱反應堆加工后,成為快中子堆的燃料。此外,經過加工的钚,包括武器用钚,也能進入燃料循環,鈾238也可以。封閉的核燃料循環能使用多種燃料,且相當環保。從安全角度來看,這是全新的思路,也是核不擴散問題的新型解決方案。
倘若該項目付諸實施,那么稱之為核能的“第二春”也毫不夸張。俄原子能公司副總經理佩爾舒科夫強調,“突破”項目不只服務于俄羅斯的核電產業,還能給全球的核電工業帶來福祉。
目前,俄投入商業運營的“快反應堆”僅有別洛亞爾斯基核電站的鈉冷快堆BN-600,今后很快會啟動BN-800,未來有望出現BN-1200。但“突破”技術付諸實施的主要平臺選定在托木斯克州的謝韋爾斯克,那里將興建以第四代的封閉式核燃料循環快反應堆“布列斯特-300”為核心的綜合工業區,第一個試驗堆的裝機容量為300兆瓦。
2014年,為“布列斯特-300”開發的新的核燃料研制成功,相關工廠將于2017年投產,而“布列斯特-300”也將于2020年開始發電。2022年,在反應堆附近將啟用廢料加工模塊,從而完成無廢料運營及封閉循環。佩爾舒科夫稱,目前,“突破”項目已從籌備階段轉入新型能源綜合體的建設。